原文
————————— 六章 —————————
谷神【1】不死【2】,是謂玄牝【3】,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4】。
【注釋】
1.谷神:谷,形容虛空。神,形容不測的變化。
2.不死:喻變化的不停竭。
3.玄牝(pìn):微妙的母性。牝,雌性的生殖器官,指一切事物總的產(chǎn)生的地方,用以形容道的不可思議的生殖力。
4.勤:盡,窮竭。
今譯:變化莫測的“道”是博大無邊、永恒不滅的,宇宙萬物以它為母體而誕生,因此它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它若隱若現(xiàn)地存在于天地間,具有無盡的繁衍生命的作用。
引述:老子用谷來形容“道”的虛空博大,用神來比喻“道”的變化無常?!暗馈笔钱a(chǎn)生天地萬物的始源, 孕育萬物而生生不息,永不窮竭。本章異常簡潔,此處的“道”是指形而上的實存之道,老子再次闡述了道先天地生的觀點。
名家解老
朱熹:谷只是虛而能受,神謂無所不應(yīng)。
王弼:谷神,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
嚴(yán)復(fù):以其虛,故曰谷;以其因應(yīng)無窮,故稱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
司馬光: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
蘇轍:謂之谷神,言其德也。謂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萬物,而謂之玄焉,言見其生而不見其所生也。
車載:谷神是道的寫狀,不死就道的永恒性說。谷神不死,是指常道。
《道德經(jīng)》與生活智慧
老子認(rèn)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根源,具有綿綿不絕的生殖力。聽起來很費解,我們還是想不明白,“道”究竟是什么?如果用道的來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之爭,大概答案就是:先有道,道生雞,雞生蛋,然后蛋又生雞。或者:先有道,道生蛋,蛋生雞,雞又生蛋。道就是那個先于萬物的存在,以道為先,就不容易陷入爭論的死循環(huán)中。
盡管看不見,但道化生萬物的能力卻是隨處可見。我身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我老家在市郊,老屋外面有一塊廢棄空地,之前是鋼筋水泥的廢墟,寸草不生,后來幾輛貨車來這里傾倒建筑工地挖出來的土方,數(shù)次過后,土方變成了小山丘。過了一陣,小山丘上長滿各種不知名的雜草和小野花,地勢低的地方因為雨水蓄積形成了水洼,再后來,茂密的雜草叢中有了野雞和野兔,水洼里也有了 野魚。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這些生命是從哪里來的?土方是從建筑工地底下深層挖出來的,常年不見天日,哪來的種子生出這么多品類繁多的雜草和野花?而且周圍除了很少的菜地,全是公路和高樓,野雞和野兔又是哪里來的?就算野雞和野兔是自己用腳跑過來的,那魚呢?要知道,周圍并沒有相連的魚塘或小河啊?,F(xiàn)在我把這一切生命的奇跡歸因為老子說的道。有時候觀察小土坡上那一朵朵怡然綻放的小野花,感受著小小的卻是蓬勃的生命力,對大自然的神奇充滿敬畏。這背后的不可思議的生殖力,不是道是什么?
我們這個小小的身體,其實也是一個精密復(fù)雜的大世界。我們知道紅血球每隔120天左右更新一次,身體的其它細(xì)胞也有更新的周期,換句話說,每隔一個周期,構(gòu)成你身體組織的各種細(xì)胞就會更新一次,你早已不是原來的你。而身體背后一切有規(guī)律的運作,我們的意識并沒有參與,我們只是安然享受著這個身體,完成著各種我們認(rèn)為異常簡單,其實復(fù)雜無比的動作??茖W(xué)發(fā)展到今天,人類對人體這個神奇的存在,包括對大腦的研究和開發(fā),也是極其有限。對于浩瀚的未知,唯有保持謙卑和敬畏,我們才有可能承接到宇宙無上的智慧。
道太廣博無邊了,我們完全難以把握,只能從具體的事物中去推導(dǎo)它,希望能更深刻領(lǐng)會它的實質(zhì),這就是儒家圣賢朱熹提出來的格物致知。這個格,我理解它更像是一種探究和揣摩,靠的是一種感受力。感受力強(qiáng)的人,與自然萬物的連接感就強(qiáng),很容易借由格物而回到內(nèi)在;感受力弱的人,用頭腦去理解眼力所見,就很難致知了。要訓(xùn)練自己的感受力,就需要常常回到自然中,靜下來試著感受微風(fēng)吹拂臉頰、混著青草的泥土氣味、空氣中送來的一縷花香.......這樣的體驗多了,生命就會更加的豐富飽滿。
不用窮追道之究竟,知道了道的存在,就具備了充分的安全感,像嬰兒躺在母親的懷里。嬰兒信任這母體,知道有取之不盡的養(yǎng)分給他,他安心的享受著母體的溫暖和充分的給予,安心而富足。老子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也說”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小嬰兒沒有那么多的物欲追求,基本的溫飽滿足他就會開心喜樂,這個嶄新的生命給我的啟示就是,簡單單純的活著,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這才是生命應(yīng)該追求的質(zhì)感。我常常陶醉于嬰兒的微笑,那樣的無邪與滿足,仿佛他擁有整個世界,實際上也是,整個世界為他的微笑傾倒。
成年后我們時常感到無力,擁有越多,越是不夠,我們已經(jīng)離開了生命最初的單純質(zhì)樸,不斷的向外找尋,外在的各種繁華讓我們眼花繚亂,我們忘了為什么而活,只是不斷的外求,外求,感官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心卻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內(nèi)在生命的火種被物欲層層障蔽,處于休眠狀態(tài),生命的激情,難以點燃。我們象極了被驅(qū)策的陀螺,身不由已的轉(zhuǎn)啊轉(zhuǎn),疲憊至極,卻停不下來。
無數(shù)哲人在追尋生命的真相,老子也是最樸素的哲學(xué)家,他告訴我們,”谷神不死“,生命的火種一直都在,從未熄滅,它”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只需要我們回到當(dāng)下,保持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用心去感受我們的身體,讓生命的有些時刻,不受外界的紛擾,也許就只是靜靜的坐著,那顆躁動的心,就會逐漸安歇,我們就有機(jī)會領(lǐng)受平靜的喜樂。
當(dāng)失去力量時,不是我們一無所有,只是我們與豐富的世界失去了連接。要記得,生命的火種永生不息,我們只需要,輕輕地喚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