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史晉
探索君: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父親的形象。父親節(jié)到了,很多人都在給父親送節(jié)日祝福。但我們今天想了解下父親的真實想法,特別是一位心靈成長中的男人是如何當父親的。于是我們和意象對話水晶級心理咨詢師史晉,一位11個月大萌娃的爸爸,來聊一聊初為人父的感受,一個心靈成長的男人是如何爸氣十足的?
史晉 心探索嘉賓
臨床心理學科班出身,意象對話水晶級心理咨詢師,督導及培訓講師。跟隨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意象對話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朱建軍先生10余年,是朱建軍先生八位嫡傳弟子之一。國內首本心靈成長自助手冊《心探索》雜志前編輯,“捕夢人”及“能量”專欄撰稿人?!稌r尚健康》、《瑞麗》、《精品購物指南》、《心理月刊》等多家報刊、雜志心理版塊特約撰稿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市之聲欄目特約心理健康專家。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萌娃,再和他爸開聊!
寶寶我是天生麗質的精靈,看我360度無死角的萌!
心探索:初為人父的感受如何?
史晉:早在之前曾經(jīng)想過,當了父親的樣子,以及成為父親后要怎么做,怎么跟孩子相處。但當這一切發(fā)生時,還是毫無準備的,根本沒反應過來。這個感覺也很有意思。有時候覺得挺自豪的,有那么一個小家伙是自己的小孩兒,有種不由自主地炫耀的感覺。有時候也覺得挺特別的,畢竟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身份,好像屬于全天下的父親的一切,開始慢慢在自己心里升起來了??吹絼e的小孩子,都想上去抱抱,逗一下、扶一把,而且這些也是自發(fā)的,毫不刻意的。最后,還會有點酸,感覺愛人把更多的注意力給了孩子,這時候又欣慰,又有點小不滿,好像自己心里的那個小孩兒在爭寵一樣。
心探索:從心理學的角度,你如何理解父親在孩子成長和生活中擔任的角色?
史晉:通常情況下,大家會覺得女人是一個家庭的后勤保障,而一旦有了小孩兒,這個重要的后勤工作就要交給爸爸了。客體關系心理學早就指出,對于孩子來說,從出生到最初的那幾年,母親是第一且最為重要的客體(他人)。孩子幾乎全部的情緒激活、人際模式的形成都離不開母親的對待、回應和陪伴。所以我聽很多爸爸都說過這樣的話“2歲前,我就是隱形人?!?/span>
然而,爸爸這個隱形人其實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孩子生理、心理的成長離不開媽媽,那么,使得媽媽能勝任這一重要任務的關鍵,則是爸爸。從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爸爸那里,媽媽能夠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和陪伴,這些都是媽媽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托。除了擔當養(yǎng)育階段的經(jīng)濟支柱外,爸爸還可能扮演媽媽的抱抱熊、男閨蜜,甚至是出氣筒。
老爸辛苦啦,看我給你扮個鬼臉!
我的太空步走得夠帥吧!
心探索:作為一名學心理學的父親,你覺得和普通父親有什么不同嗎?
史晉:我覺得當爸爸這件事,和心理學沒什么太大關系。可能平時跟人打交道多了,咨詢中我會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理論能定義或是解釋人本身,反倒不斷在告訴我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人不同,也不必用他人的觀點、價值觀去看待自己。
不過就專業(yè)來說,我其實是有一點私心的。經(jīng)典精神分析領域,尤其是客體關系學派,主張一個很有必要的訓練,那就是作為治療師,觀察嬰兒的行為,對于專業(yè)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多了一個觀察對象。
心探索:觀察之后,你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什么規(guī)劃嗎?
史晉:在咨詢中,我越來越覺得,有些被稱為教育的東西,實在是很毀人的。從短期來看,有的教育是能夠有所獲益的。比如,讓一個孩子更懂事、聽話,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更擅長去壓抑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想法。同時,大部分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埋沒一個人的天性的,讓人能夠適應社會、尤其是現(xiàn)代的社會生活,更認同人格的面具,而不是帶著尊重去認同人格本身。這些可能在十年、二十年里看起來是很有作用的,但從更遠的未來去看,有時候你會覺得很惋惜,一個人的個性、天賦,甚至去過幸福生活的能力都被所謂的教育給消耗殆盡了。
孩子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是他自己的事。我傾向于給孩子盡可能大的自由。或者說,如果我能做什么,那么就是我會傳遞給他一個理念,生活本身很有包容力,做什么都行,就算一事無成也可以好好地活著。
嚯,快樂辣么大!
什么好吃的?快放到寶寶嘴里來。
心探索:意識到這些,再學點心理學,對培養(yǎng)孩子會更有把握吧?
史晉:知識這種東西,學來是為了反思自己的,在真實應對人的時候一點用都沒有。有的父母去學心理學,真正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孩子聽自己的話,那么,這個學就不如不學。還有的學了一大堆,照樣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我想說,做父母的,自己心里糾結得不行,方法上怎么做都不對;把自己的內心弄明白了,怎么做都是對的。
好吧,吐槽了半天,我想說的是,如果說心理學教會我什么,或者說提示我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做什么的話,我覺得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讓孩子有機會都去看看這個世界,到處去走走,必要時離城市、離教育遠一點。
心探索:很多人成年后的創(chuàng)傷會回溯到原生家庭,你怎么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史晉: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我面對很多帶著心理問題來求助的來訪者。不夸張地說,大多數(shù)來訪者的問題,都源自早年原生家庭中,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而我所看到的,這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父母沒能坦誠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
舉例來說吧,你會聽到一個凡事都容易自責的來訪者講起小的時候,經(jīng)常吵架的父母總是說,“如果不是因為你(孩子),我們可能早就離婚了”??梢韵胂?,在當時那個幼小的孩子心中,要承受多少對父母的負罪感。相反,我們也會看到,有些孩子的父母雖然分開了,但依然不影響雙方對孩子的愛,他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爸爸媽媽分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同時更不會影響我們對你的愛。因而,坦誠地面對自己和孩子,是我想要做的。
另一方面,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知道每個人的內心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心結(心理學稱之為情結),心理咨詢師也不例外。這些情結在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時,會成為令我們看不清真實與真相的障礙,同時更為嚴重的是,因為情結本質上是無意識的,因此你的情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你的孩子。
老爸你回來啦!憋動,等寶寶爬過去迎接你。
看我直沖云霄的超人姿勢,
老爸把我的紅內內拿來。
心探索: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會更注意些什么?
史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有屬于自己的給予愛和被愛的方式,有時候一些方式的確存在問題,結成家庭,也會成為這個家庭、乃至家族的問題。但我們總得活著,而且要帶著問題好好活著。
所以,原生家庭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作為父親、母親,首先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人。一個人越是自我,TA的問題也就越不會影響到周圍人。作為父母,越是能夠認真、投入地成為自己,也就越能夠避免再將自己無法承擔和面對的問題讓孩子來替你背負。我們做自己,承擔自己本該承擔的,這樣,孩子也會做自己,承擔屬于自己的生活。
心探索:人們常說與父親的關系決定了我們跟世界的關系,父親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史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對于孩子的教育同樣如此。自體心理學就認為,孩子的(emotion)情感體驗、情緒表達離不開與母親的朝夕相處,而(ambition)與外界對接、社會功能等方面則少不了父親的言傳身教。
在我看來,作為一個父親,通過自身讓孩子領悟到勇敢、信任和擔當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品質會令孩子一生受用。勇敢,既表現(xiàn)在對外在世界的積極探索和融入,也體現(xiàn)為勇于面對真實的自己;信任,既是對他人的信任,同時也是自信的養(yǎng)成;擔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能承載團隊(家庭、社會團體)的使命。
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離不開母親與父親的共同作用。例如,一位情感豐富的母親,可以同樣令她的孩子獲得多彩的內心體驗。而與此同時,善感而不多愁,多情卻不優(yōu)柔寡斷,則是父親帶給孩子的影響。相較于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更為感性化的影響,對于主動性、決策力以及對自我約束的培養(yǎng),則是父親的任務。
好像聽見有人說寶寶萌了!
萌成這樣有一半媽媽的功勞啦!
心探索:所以你希望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父親?
史晉: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與孩子坦誠交流的父親,可以像孩子的一個年長朋友那樣,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或是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品質。我打算做一個“成長”的父親,通過不斷的自我成長,盡可能更多地化解掉自己的情結,而不再傳遞到孩子的身上。在這樣的父子關系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未來在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更具活力、更敢于表達自己,同時也能更好地處理和權威、師長之間的關系。
心探索:現(xiàn)在初為人父一段時間了,有什么實戰(zhàn)經(jīng)驗可以分享給其他父親嗎?
史晉:實戰(zhàn)經(jīng)驗,其實特別簡單。作為父親,你一定希望好好愛孩子,也希望孩子是愛自己的。心理學中有一句話:“爸爸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愛媽媽。”所以你只要做一件就足夠了,就是好好愛你老婆。道理很簡單,孩子和媽媽毋庸置疑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堅不可摧的組合和同盟。如果你不愛孩子的媽媽,孩子每天接收到的一定都是關于你的負面的描述和情緒。那么孩子就不可能愛你,至少無法順暢地愛你。所以最聰明的爸爸,一定要好好愛孩子的媽媽,這就是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實戰(zhàn)技術。
老爸節(jié)日快樂!你永遠是寶寶心目中最帥的!
探索君每晚都在,你的每個留言,本君必回,這待遇上哪找?還不趕快勾搭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