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整脊推拿 3月28日
【陰陵泉穴/名解】
陰陵泉穴。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陰陵泉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沉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泉穴。陰陵名意同陰陵泉穴。
陰陵泉屬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位置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面和脛骨內側邊緣之間的凹陷部位就是了,和足三里穴位相對。
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解剖:在脛骨后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干,最深層有脛神經。
【陰陵泉穴/功效】
運中焦,化濕滯,調膀胱,祛風冷。
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陰陵泉穴/主治】
1)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利水濕要穴”凡是與濕有關的病證,皆可配取陰陵泉穴施治。
2)膝蓋疼痛、暈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閉、尿失禁、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等。
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眾多疾病治療時應用非常的廣,有關此穴道的治病療法有:穴道療法治療膝蓋疼痛、治療糖尿病等。
【陰陵泉穴/配伍】
1、配三陰交,有溫中運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2、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
3、配足三里、上巨虛主治腹脹、腹瀉;
4、配中極、膀胱俞、三陰交主治小便不利。
5、配三陰交、日月穴、至陽穴、膽俞穴、陽綱穴,有清熱利濕的作用,主治黃疸。
【陰陵泉穴/操作】
直刺:1.0-2.0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按摩陰陵泉穴時拇指指端放于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拔罐/放血:將穴位和三棱針常規(guī)消毒,針刺該穴后拔罐,留罐10-15分鐘。
【陰陵泉在臨床運用方面】
1、陰陵泉是個除濕大穴
學過中醫(yī)的人都知道,肺經與脾經同屬太陰經,肺在上,脾在下。如果我們經常服用西藥將感冒發(fā)燒咳嗽強行壓制下去,體內的寒氣不得抒發(fā),長久如此寒氣就會變成濕氣從肺經沉到脾經,造成脾濕,如關節(jié)炎、濕疹、青春痘、過敏性鼻炎、頸椎病、后背痛等等都與濕重有關。
治療這些病時要除濕,就得調理脾經,特別是脾經上的陰陵泉這個排濕大穴一定要多加運用。脾主運化氣血,脾經不通的人氣血必會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藥薏米粥之外,還要多按陰陵泉(或針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補氣血又可健脾袪濕。
祛濕的關鍵在于健脾。濕氣淤在體內,就要疏通,脾經上易淤堵的部位叫陰陵泉穴。脾經不通、濕氣郁結時,按此穴會感覺很痛,要多推揉此穴來打通脾經。推時,從三陰交穴推到陰陵泉穴,反復推,找最痛點(即淤堵部位)。如果不疼了,就是打通了,多余的水濕就會順暢排出。
2、陰陵泉穴位即治脾虛又減肥
陰陵泉可以調理脾虛引起的肥胖,身材肥胖的朋友很多人都會脾虛,脾虛會影響脂肪代謝,引起肥胖。脾主運化,它運化水谷之精微,即人體的營養(yǎng)物質,也運化水濕。人吃得太多的話,造成營養(yǎng)過剩,把脾累壞了,易引起脾虛。
肥胖的朋友代謝力減弱的情況下,首先要把脾養(yǎng)好,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穴位陰陵泉,你可以常常刮一刮或者按摩一下陰陵泉穴位就可以讓自己瘦下來,脾虛的問題解決了,減肥這件事就變得簡單了。
3、陰陵泉——幫助腿部消腫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務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腿腫脹。這是小腿長期在同一姿勢下,氣血無法順行而導致的腫脹。這時候要用“小腿消腫穴”——陰陵泉。
每天在這個穴位刺激3~5分鐘,讓氣血順利通行。另外,盡可能不要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有利于全身的氣血循環(huán),避免身體的僵硬。
4、陰陵泉:下痢里急后重,
推之針之,桴鼓相應,所苦頓解。(痢疾:感染痢疾桿菌引起的,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大便下膿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膿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癥狀。)
5、陰陵泉還可治前列腺炎:針灸結合刺血
按摩陰陵泉穴治“尿不凈”。慢性前列腺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常表現(xiàn)為小便不暢,即解小便時,需等待一會兒,才能慢慢解出。有時伴有尿不凈,需再等一會兒,才能解凈。按摩陰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而且對肛門松弛的治療也有效。
陰陵泉穴位在脛骨內上髁下緣,脛骨內側緣凹陷處(將大腿彎曲90°膝蓋內側凹陷處)。每次按摩100~160下左右,每日早晚按摩一次,兩腿都需按摩,一般按摩兩周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