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死亡,或許是令所有人都恐懼的一件事吧。在中國的歷史中,從古至今幾乎每代朝廷的皇帝都想要尋得長生之法,延續(xù)自己的生命,對死亡更是恐懼萬分。但是在現(xiàn)代,陳司寇老人用實際告訴我們,死亡并不恐懼。
人生短短幾十載,生老病死乃是常事,壽終正寢就是人的一生最完美的結(jié)束方式??墒潜贝蠼淌谮w寶煦的夫人陳司寇卻在九十六歲選擇斷食來結(jié)束自己平凡的一生,而且陳司寇老人最后留下的話也讓當代很多人深思,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接受新思想,打工讀書上北大
我們大家都了解或許也經(jīng)歷過上個世紀的生活狀況,那時候新中國剛成立。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還在發(fā)展當中,很多人都沒有擺脫貧困,而陳司寇就是出生在一個窮苦家中。家庭經(jīng)濟的原因和陳司寇母親早逝,只得讓她從小就寄住在親戚家里生活。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陳司寇的親戚家也并不富裕,所以在陳司寇要上學的年紀,但是卻并沒有足夠的學費來供她讀書,再加上當時老一輩還在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腐朽思想禁錮,所以家中并不打算讓陳司寇讀書。
可是就是在這新舊思想沖擊的時代,陳司寇選擇了接受新的思想,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她選擇了一邊打工賺錢一邊讀書,賺的錢剛好交學費,也就是憑借這股毅力,陳司寇一步一步走入了北京大學的校門。
遇見愛情
在北大求學的時候,陳司寇遇見了她的另一半趙寶煦。他們二人的經(jīng)歷很是相似,年輕時候的趙寶煦也是因為沒有學費差點上不了大學,但是在他的家鄉(xiāng)有一項政策,那就是成績第一可以免學費。所以趙寶煦通過認真讀書次次考第一,來免除學費最終來到北大。
也正是這相似的經(jīng)歷,讓他們慢慢熟絡(luò)起來,在求學的路上也互生情愫,墜入愛河。但是也都立下誓言“為中國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生”。所以在學有所成畢業(yè)之后趙寶煦選擇留在北大做一名大學教授,而陳司寇選擇在北京101中學任政治老師。
這樣的結(jié)果在他們看來,或許是很美好的,他們結(jié)成了夫妻,也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即使在后來的一些特殊的時間里,他們受到了種種迫害,但陳司寇夫婦并沒有心灰意冷,而是更加堅定彼此所做的事業(yè),教書育人。
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了他們退休,本來應(yīng)該是兩個人的天倫之樂,但是就像開頭所說的,生老病死,天理循環(huán)。最終趙寶煦教授于2012年逝世,只留下了陳司寇一人。
陳司寇也是個普通人,丈夫的離去,讓她感到很孤獨,也很痛苦,但是她卻沒有這樣低迷下去,而是做好計劃,更加充實的生活,以此來消減對死去的丈夫的思念。
生活的意義
就在趙寶煦教授去世陳司寇給生活做好計劃之后沒幾天,有個記者采訪陳司寇問一個人準備怎么度過晚年?
陳司寇笑了笑說“人到了70歲之后,身體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毛病,而為了不讓我的子女擔心,我打算之后的生活可以保持住身體健康就好。萬一身體哪天真不行了,我是能感覺到的,那時就希望自己可以“走的快一點”不給兒女添負擔?!?/span>
要知道,當時陳司寇老人已經(jīng)早就過了古稀之年了,而且他和趙寶煦有三個孩子,兒女們工作的地方離家里也很近,有時間都可以去照顧陳司寇老人的。而且在得知父親去世后,他們本就打算把陳司寇接到自己家中生活,方便照看,但是陳司寇卻堅決不同意,要一個人生活,不給他們添麻煩。
而且每天都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早睡早起,自己買菜做飯洗衣,看書學習,除了每周保姆來打掃兩次衛(wèi)生,其他的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樣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的。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陳司寇老人的生活節(jié)奏在丈夫去世之后基本上沒變過,后來采訪她說找到了生活真正的意義。但是陳司寇老人卻在九十三歲的時候病倒了。
九十三歲的高齡,陳司寇被醫(yī)生診斷出腎臟上長了一顆腫瘤。她的兒女都希望他可以盡快手術(shù),但是陳司寇自己卻不慌不忙地說“我已經(jīng)這么大年紀了,做了手術(shù)還能多活幾年?”,便放棄了做手術(shù)回家養(yǎng)病。
其實這也是她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就像采訪時說的一樣,如果要走,盡快的走,不給子女添麻煩。這次她也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挺不過去了,所以就有了不做手術(shù)的打算。但是陳司寇也沒有坐以待斃消極生活,在了解到腫瘤不喜歡堿性,喜歡酸性以后,她又給自己加了一條規(guī)矩,不吃酸性食物,只吃堿性的。
就這樣,陳司寇與腫瘤又生活了三年。這次她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了,也就是生命的最后時刻,她又對自己的孩子說了那句話“我希望自己走的快一點,不給你們留下負擔?!闭f完便開始斷食,無論兒女怎么勸說都不進食。最終在斷食四天后,陳司寇老人去世了,享年九十六歲。
結(jié)語
陳司寇老人的生活方式是寧愿委屈自己也不麻煩別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她也用斷食的方式來結(jié)束自己這平凡的一生,并留下了值得我們深思的那句話。或許這種結(jié)束生命的方式我們是難以接受的,或許這種生活也是我們所不能忍受的,或許陳司寇老人在丈夫去世之后就已經(jīng)做好打算了。
但是我認為陳司寇老人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解釋了死亡并不可怕,用最體面的方式和這個世界說再見,她獲得的應(yīng)該是尊重。尤其是她和子女的關(guān)系,這是她的選擇,她也的確做到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