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童子
剛到外國生活沒多久,我就因自己是個“內向的人”而煩惱。因為不能流利地說外語,加之一直不能融入他人的生活圈子,所以我變得很消沉,并感覺到自己更加內向起來了。
在日本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外向型的人。到了國外后,對于逐漸變得內向的自己,我感到很是驚訝。人是會因為時間、場合以及狀況的不同,而變得內向或者外向的吧。
今天小編要來為大家介紹一篇文章。它用插圖的方式來向我們解釋大腦內部在人變得內向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在海外生活卻覺得無法與他人順利交流的人以及煩惱無法變得外向的人,請一定參考下以下的內容哦。
1.在瑪?shù)佟ぬm妮所寫的《內向者優(yōu)勢》(《The Introvert Advantage》)一書中提到,內向者腦內處理外部刺激的神經回路比外向者長。因為他們要通過與長期記憶、計劃相關聯(lián)的神經回路來進行情報處理。換句話說,內向者對待人際關系與處理事情的“程序”,相對于外向者來說是較復雜的。內向的人在處理情報的同時,也會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考慮與情感上。
2.從心理學家漢斯·艾森克(Hans Eysenck)的論文里來看,內向者比外向者機敏,在睡覺時會因為稍微的刺激就醒過來。也就是說,內向的人容易變得興奮過度。
3.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內向者對多巴胺很敏感。因此對于內向者來說,只需要很少的多巴胺的量,就能讓他們感受幸福。外向者的大腦通過消耗能量的神經系統(tǒng)來感受幸福,而內向者則是通過能夠存儲能量的神經系統(tǒng)來感受幸福。
4.在面臨賭博與冒風險的時候,內向者的大腦并不會像外向者那般,認為這是有好處的。掌管著獎賞與喜悅的腦系統(tǒng),是通過多巴胺這一神經傳達物質來運作的。科學家證明了外向者在面對快樂與賭博勝利時更容易有所反應。換句話說,內向者有著對驚喜與風險不為所動的性質。
5.內向者的大腦,會以處理人際關系時相同的緊張程度來對待沒有生命的物質。內向者不僅會關注人,他們也會注意到環(huán)境中的一些細節(jié),并把身邊的事物全部在腦中“處理”一遍。
6.內向者在思考時,為了處理信息會喚醒自身的長期記憶。他們會把過去的經驗與新的經驗作比較,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會花費很長時間。與此同時,通過深思熟慮而做出選擇,也正是內向者所擁有的特征。也就是說,內向者和自身的“對話”是非?;钴S的,他們會在腦子里想很多事。
概括來說,內向者會在頭腦內考慮很多事情。往好的方面說,內向者對任何事都會經過一番踏實的思考。反過來,也可以說內向者優(yōu)柔寡斷,遲遲難做抉擇。
小編剛開始在國外生活沒多久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內向傾向,并會在自己的頭腦內考慮各種各樣的事情。提到“內向”,大家一般會聯(lián)想到害羞靦腆的人,并覺得“內向”不管怎么樣聽起來都是消極的。但如果能夠認識到“內向是種在深刻考慮事情時的狀態(tài)”的話,我們的心情不就能稍微變得輕松點嗎?
即使說外向是好的,但這也并非就說明內向是不行的。
配合當時的情況與場合,能夠隨機應變地做到變得外向與內向的話,不就是最好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