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時,要留一點余地給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時,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安全的方法。
走山邊小路不能兩人同時通過時,如果爭先恐后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要先停住腳步,讓他人過去才算有禮貌,也是“最安樂”(安全)的作人態(tài)度。在吃美酒佳肴時,不可以一個人在那兒自己獨享,一定要讓出三分給周圍的人享用,否則人們可能由于妒忌而推翻你的酒宴。例如北方人掃墓,祭完祖先之后,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茶送給周圍的游魂野鬼吃,他們相信不這樣做,那供給祖先的酒就會給游魂野鬼搶光,這雖說是迷信,卻也說明了此中道理。這種謹慎的作人態(tài)度,就是通常所說的謙讓美德,不但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能得到安樂的無上法門。又如臺灣風俗中,每當掃墓時都要多帶一些糕餅或零錢,以便分贈給在墓地周圍的小孩,臺灣話把這種事稱“計墓糕”,據(jù)說如果不這樣,頑童們會在祭祖人走后往墓碑上“抹上屎”,這也說明了此中道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