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4月11日,2019年印度大選開始投票工作。根據(jù)此前公布的日程安排,本次大選投票自4月11日開始,5月23日結束,共分7個階段進行,選舉結果將于5月23日公布。
印度大選拉開大幕,當?shù)剡x民排隊參加第一階段投票。
印度官方稱,今年的大選中,有近9億人具備選民資格,這一數(shù)字比2014年大選時增加8000多萬。此大選將決定印度現(xiàn)總理莫迪能否連任。
印度選舉規(guī)則是什么?
印度是聯(lián)邦制國家,議會實行兩院制,分為聯(lián)邦院(議會上院)和人民院(議會下院)。印度大選指的是人民院選舉。人民院共有545席,每5年舉行一次選舉,在選舉中贏得多數(shù)的政黨或政黨聯(lián)盟有權組建內(nèi)閣。本屆人民院任期將于今年6月3日結束。
在人民院的545個席位中,真正需要選舉的其實只有543席,其余2個席位為英裔印度人的保留席位,由總統(tǒng)直接任命。其余的543個席位按照各邦的人口數(shù)量來分配。任何政黨和聯(lián)盟至少需要273個席位才能組建政府。獲勝黨或聯(lián)盟的議員中選舉產(chǎn)生領導人成為國家的總理。
印度設有選舉委員會,是集中于中央的一個依法設立的獨立機關。該委員會負責監(jiān)督、指導和控制全國議會選舉、邦立法議會選舉、總統(tǒng)和副總統(tǒng)選舉的選民造冊工作,并安排實施選舉事宜。
9億選民如何投票?
作為大選執(zhí)行機構,印度選舉委員會需要對全國29個邦和7個聯(lián)邦管轄地區(qū)的選舉工作進行部署和監(jiān)督。然而,這項從喜馬拉雅的崇山峻嶺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海濱的浩大投票工程執(zhí)行起來并非易事。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為此次大選工作的專職員工約有1100萬人,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瑞典的全國總人口,他們將分布在全國100多萬個投票站。這些員工中包括選舉官員、武裝警察、觀察員,還有專職攝影師、政府官員和教師。他們被所在單位隨機篩選,并接受過投票執(zhí)行工作的特殊訓練。
印度大選開始前,電子投票機(EVM)設備被發(fā)放各投票站。
印度的投票通過電子投票機(EVM)進行。半島電視臺報道稱,本屆大選將使用230多萬臺投票機,比2014年上屆大選增加了50萬臺。
由于印度地域廣闊,地形復雜,一些艱苦地區(qū)的投票工作開展起來十分開困難。在該國海拔最高的地方,設置投票站時不僅須攜帶投票機,還要攜帶氧氣管、睡袋和干糧。人們使用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船只,到大象和駱駝,一應俱全。
參選者有哪些?
由于印度民族、宗教、種姓眾多,代表不同社會集團利益的政黨形成了各自政治勢力,政黨構成多元化。根據(jù)半島電視臺統(tǒng)計,此次大選參選的主要政黨約有20個,其中包括現(xiàn)執(zhí)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主要反對黨國大黨(INC)、印度共產(chǎn)黨(毛主義)(CPI Maoist)、印度共產(chǎn)黨(馬克思主義)(CPI Marxist)、全印度基層國大黨(Trinamool Congres)、大眾社會黨(BSP)等。
而眾多黨派的標志也紛繁多樣。例如,國大黨的標志是一只象征印度國家、手心向上的手印;印度人民黨的標志是一只象征印度教的蓮花;大眾社會黨的標志則是一只行走的大象;全印度基層國大黨的標志是兩株三葉草;印度共產(chǎn)黨(馬克思主義)的標志更不陌生,是一副鐮刀和錘子。
主要參選人則包括: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現(xiàn)任總理、印度人民黨領導人
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主要反對黨國大黨領袖
瑪瑪塔?班納吉(Mamata Banerjee)——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兼全印度基層國大黨領導人
阿赫里什?雅達夫(Akhilesh Yadav) ——革命社會黨(SP)的領導人、前北方邦首席部長
瑪雅瓦蒂(Mayawati)——大眾社會黨領導人、前北方邦首席部長
M.K.斯達林——泰米爾納德邦德拉威進步會議黨(DMK)領導人
皮納拉伊?維賈延(Pinarayi Vijayan)——喀拉拉邦首席部長、印度共產(chǎn)黨(馬克思主義)領導人
阿薩杜丁?歐瓦西(Asaduddin Owaisi)——印度杰出的穆斯林領導人之一,全印度穆斯林聯(lián)盟理事會主席
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
在印度,投票的性別差距已經(jīng)顯著縮小。據(jù)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014年,女性投票率為65.3%,男性為67.1%,基本持平,但女性在選舉結果中卻長期處于弱勢。在人民院,女性議員的比例一直很低,目前只占545個議席中的59個。
印度大選拉開大幕,當?shù)剡x民排隊參加第一階段投票。
伊斯蘭教是印度第二大宗教,約有1.72億人口為穆斯林,而其在民主機構中的代表性不足。據(jù)半島電視臺報道,在上屆議會中,只有22名議員是穆斯林——創(chuàng)下了印度自1952年首次選舉以來的最低紀錄。
上屆大選中,約有5.53億合格選民讓現(xiàn)總理莫迪贏得最終勝利,約占總合格選票的66%——這是三十年來首次絕對多數(shù)當選。但半島電視臺報道稱,批評人士表示,印度的選舉過程也應解決該國部分地區(qū)選民“被消失”的問題,并努力在競選期間盡量減少資本的影響,以確保公平競爭。
假新聞也是困擾大選的重要問題。大選即將來臨之際,社交網(wǎng)站和手機應用網(wǎng)站上的謠言更加泛濫。為此,臉書、WhatsApp等即時通訊軟件已在印度推出舉報通道,防止大選期間有人濫用社交網(wǎng)絡平臺進行輿論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