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會飛的琴鍵_新浪博客 整理:
大有網(wǎng)】
點擊播放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謝德林《Romantic Offering》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Argerich,1941-),深孚眾望的阿根廷女鋼琴家。曾從多位名師學琴,1957在布索尼和日內(nèi)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肖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聲譽日高。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熱情奔放,以速度見長,擁有很多男鋼琴家都難以企及的速度以及技巧,彈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都十分出色。
阿格里奇當今最杰出的鋼琴家之一。她的演奏好像是一切信手捏來。由她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技術(shù)精湛,是她的保留曲目,她的演奏讓人感覺樂曲變的那么簡簡單單。這幾年,除了上述的室內(nèi)樂和雙鋼琴之外,倒是很少見她新的獨奏曲目。
關(guān)于阿格里奇最初是為什么開始練鋼琴的,一直有很多的說法,其中最為流行的一個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個會彈鋼琴的小女孩總是很驕傲的對阿格里奇說你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導致小阿格里奇很生氣,于是立志學習彈鋼琴。但是按照阿格里奇自己的說法是,當她只有兩歲八個月左右時,有一天她無意識的在鋼琴上按了幾個音符,結(jié)果使得旁邊幼兒園的老師大吃一驚,因為阿格里奇隨手按的已經(jīng)很成調(diào)了,由此阿格里奇的音樂天分被發(fā)現(xiàn)了。
阿格里奇三歲開始學習鋼琴。在她五歲時,她受教于文欽佐·斯卡拉穆扎,這位老師帶給她的影響是抒情性和感情的加強。她八歲時有了第一場的音樂會,曲目為莫札特的鋼琴協(xié)奏曲。
阿格里奇全家于1955年時搬到了歐洲,她受教于奧地利的弗里德里希·古爾達。之后,她又陸續(xù)受教于斯特凡·阿斯克納塞及瑪麗亞·庫爾奇奧。1957年,阿赫里奇16歲時,在三個星期之內(nèi)連續(xù)贏得了日內(nèi)瓦國際音樂比賽以及布梭尼國際比賽。在布梭尼國際大賽時,阿赫里奇遇到了米開朗杰利,之后當她二十歲遇到藝術(shù)生涯的危機時就曾向他求教。
阿格里奇贏得1965年于華沙舉行的第七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其中贏得比賽的關(guān)鍵是她在演奏蕭邦的C大調(diào)練習曲(Op. 10, No. 1)時大膽自信的演奏。次年,她舉行了她在美國的首演,出現(xiàn)在林肯中心的偉大演奏家系列中。阿格里奇從三歲開始學琴,進步神速,不過當時畢竟是小孩子,練琴的枯燥有時也會讓她非常憎恨鋼琴。在阿格里奇八歲的時候,她的演奏技巧已經(jīng)達到了獨奏的水平。1949年六月,阿格里奇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管弦樂隊合作莫扎特的《第二十鋼琴協(xié)奏曲》,結(jié)果一鳴驚人,甚至驚動了當時阿根廷的總統(tǒng)。據(jù)說總統(tǒng)為了讓這位神童接受更好的音樂教育,特別將阿格里奇的父親派駐維也納,在那里阿格里奇得以跟隨鋼琴家古爾達繼續(xù)深造。
阿格里奇從小就顯露出非凡的音樂天賦,當時著名的阿勞·魯賓斯坦等鋼琴大師在訪問阿根廷的時候都聽過小阿格里奇的演奏,并給予高度的評價。鋼琴家吉澤金在聽完阿格里奇的演奏后,還特別叮囑她的父母親說,不要對阿格里奇管束的太嚴,要多給她一些自由,否則很可能會毀掉一位天才的音樂家。在很多人的關(guān)懷呵護之下,阿格里奇的演奏技巧日臻成熟,同時她對與音樂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1957年,阿格里奇參加了意大利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在第一輪淘汰賽之后,阿格里奇問幾位評委:是再見呢,還是永別?評委回答說,是再見。因為阿格里奇認為自己通不過第一輪比賽,所以根本沒有準備第二輪的曲
阿格里齊與樂團合作(4張)目,在聽到評委的回答后,她才開始練習新的作品。最終,阿格里奇獲得了這次比賽的冠軍。初次參賽的獲勝使得阿格里奇信心大增,幾周之后,她報名參加瑞士日內(nèi)瓦鋼琴比賽,結(jié)果她不負眾望,再拔頭籌。
小時候,阿格里奇想當一個醫(yī)生,長大后她又想當一個秘書,在業(yè)余的時間可以彈琴消遣消遣,她不想當一個職業(yè)演奏家,16歲成名之后的經(jīng)歷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她不喜歡四處奔波,到處表演的生活。1960年,阿格里奇退出舞臺,結(jié)婚生子,在1965年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之前,她甚至已經(jīng)有三年沒有練過琴了。后來在著名鋼琴家阿什肯納奇的妻子斯蒂芬的勸說和幫助之下,阿格里奇才又重新找到對于鋼琴的熱情,并再次拿下國際大賽的冠軍。
1957年,年輕漂亮的女鋼琴家瑪爾塔·阿格里奇在幾周之內(nèi),連續(xù)奪得了意大利和瑞士兩個國際鋼琴大賽的冠軍,引起轟動,當時阿格里奇只有16歲。從此之后,阿格里奇憑借她精湛卓絕的演奏逐漸成為名滿世界的著名鋼琴家,而阿格里奇獨特的學琴經(jīng)歷,以及略顯古怪的個性,更使得她具有了某種傳奇色彩。
阿格里奇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而她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快”。阿格里奇不僅讀譜快,視奏快,而且她手指的彈奏速度也非??臁1热绨⒏窭锲嬖谘葑嗬钏固氐淖帏Q曲時,左手的八個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鐘就彈奏完畢。據(jù)說阿格里奇的速度要比老牌的鋼琴快手霍洛維茨還要快上一籌。雖然阿格里奇的鋼琴獨奏深受人們的歡迎,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之后,阿格里奇很少舉辦獨奏會,而是把重心轉(zhuǎn)向了重奏曲上。
在阿格里奇的演奏生涯中,曾經(jīng)有很多的前輩鋼琴大師對她進行過指點和幫助,而近幾年,阿格里奇也試圖通過創(chuàng)立“阿格里奇鋼琴獎”等方式,來幫助年輕的演奏家。曾有人問阿格里奇,要想成為一位成功的鋼琴家,什么是最重要的?阿格里奇回答說,首先要熱愛音樂,要感覺到和音樂在一起時的幸福,其次要有相當?shù)募记桑驗槁曇羰且魳防镒畋举|(zhì)的東西,而有些聲音想要發(fā)出來就需要技巧。同時,要想成功,你還要做到與眾不同。
許多鋼琴家在年輕時總是激情四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內(nèi)省,但是阿格里奇不是這樣,從她近幾年錄制的肖邦,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人們聽到的是比以前更為狂放和具有氣勢的音響。雖然已經(jīng)年過六旬,阿格里奇熱烈的的個性似乎一直都沒有改變,而她的琴聲也一如她的人一樣繼續(xù)保持著通透率真的魅力。
獲獎情況
1957年費魯喬·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
阿格里齊作品(8張)1957年日內(nèi)瓦國際音樂大賽一等獎
1965年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一等獎
1997年克勞迪奧·阿勞紀念獎?wù)?div style="height:15px;">
2005年在日本獲得旭日章和praemium Imperiale獎
2000年、2006年格萊美獎最佳器樂獨奏獎(與管弦樂隊)
2005年格萊美獎最佳室內(nèi)樂獎
2012年Gramophone雜志投票入選名人堂。
阿格里奇已結(jié)婚三次。她的第一次婚姻生活是與作曲家、指揮:羅伯特·陳,與他有一個女兒,陳Lyda,是個小提琴手。從1969年到1973年,阿格里奇第二次婚姻,是指揮家夏爾·迪圖瓦,帶著她的女兒與迪圖瓦生活。她的第三任丈夫是鋼琴家Kovacevich,與他有一個女兒,斯蒂芬妮。
阿格里奇在1990年,被診斷出患有惡性黑色素瘤。癌癥治療后,漸漸有了緩解,但有一個在1995年復發(fā),最終她的肺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在約翰·韋恩癌癥研究所,她的肺的一部分去除,在她積極配合醫(yī)生注入治療疫苗之后,阿格里奇的癌癥再次緩解。阿格里奇為了感謝研究所進行了卡內(nèi)基音樂廳演奏會。截至2012年,阿格里奇仍然患有癌癥。多年來,阿格里奇憑借她超凡的音樂天賦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為了世界矚目的鋼琴家,同時她的我行我素的個性,也受到了人們的關(guān)注。據(jù)說阿格里奇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上臺演出前一定要用隨身攜帶的鑷子,拔掉前額上幾根多余的頭發(fā)才能找到感覺。有一次,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阿格里奇找來找去也找不到鑷子,結(jié)果她一氣之下就取消了迫在眉睫的音樂會。
阿格里奇臨時取消演出的做法是出了名的,而她取消演出的原因也花樣繁多,要不就是找不到鑷子,要不就是想看一下取消演出的后果,要不就是怯場。還有一種情況她也會取消演出,就是找不到靈感。在阿格里奇心里,她希望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完美的,甚至一首演奏過多次的曲子,她也不希望重復,而是要演繹出新的內(nèi)涵。
阿格里奇生于阿根廷,14歲到歐洲接受正統(tǒng)的音樂教育,她的演奏獨具個人魅力,又具有傳統(tǒng)的風范。據(jù)說,阿格里奇是歐洲移民的后裔,她自己也說她的老家很可能就在克羅地亞,她的祖上很可能是條頓民族。或許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當阿格里奇在演奏德奧激情熱烈的作品時,也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其中的情感,而不會顯得有絲毫的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