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小貝 : 十萬追夢人的知心朋友
知心
小貝
+
人間只道黃金貴
不問天公買少年 ------元好問
我想起了十歲時的那次離家出走。
那時,母親是一個剛強的女人,生活的重擔壓在她身上,她再也沒有一點溫柔來對她的孩子。作為大女兒,我總是挨很多的打。也因為我不聽話,也因為我有些懶,不想替母親分擔家務。記憶中我總是坐在灶前燒火,被母親撕疼兩腮。以至于我覺得母親一點都不愛我,以至于我想逃離這個家。
那時的我愛看武俠小說,什么峨眉派、崆峒派知道很多。那天吃過早飯,我就有了這個想法,而且一有這個想法,就立即非常堅定。二姨家?guī)讉€月大的孩子尚寄養(yǎng)在我家。我照例給他喂奶粉。我記得以前不是喝奶粉,是喝一種瓶裝的牛乳。我給他喂了之后,抱著他,在心里對他說:我走了,以后再也不喂你了!心里有一種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
母親那時不知道在堂屋的哪個地方,只記得沒有人來打攪我和我的小表弟內心戲。我還用“憂傷”的眼神看了他好久好久。
喂好后,我若無其事地離開家,母親習慣地什么也沒問。因為她知道我要上學去了。
我就這樣走了,順著我上學的路,走到了我們村邊,走到了母親看不到,其他村人也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我向東方一拐。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走這條路,我只知道這條路是我唯一背著大人走過的。我和伙伴們玩的時候曾發(fā)現了兩個很大的洞,向里一看,深不見底,莫名的有些心驚。
有人說,里面住有神仙,如果是你的親戚的話,會在無人的時候給你端上七碟子八碗,七碟子八碗對于當時沒吃過好東西的我很有誘惑力。可我一直沒有等到,我想大概神仙里沒有我的親戚。
可鄰居家小敏說她姑姑就是神仙,給她端過七碟子八碗,我很是羨慕。那天我走過那里還特意看了看那兩個大洞。但我沒敢靠近,我知道三爺家的紅薯地就在旁邊,我怕他看見我。于是我遠遠地望了望,又“義無反顧”地揮袖而去。
我順著有樹蔭和深草的地方走,遠遠地看到我的學校。老師這時候肯定在想:這個妮兒咋還不來,或者他根本沒發(fā)現。不會,他和我爹那么熟。還有,我學習那么好,他不會不發(fā)現的。發(fā)現了咋辦,管他呢,反正我要走了,再也不回來了!
我走到大路上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要到哪里去,只是機械地走著。要不,到峨眉山,山上的老道不知會不會收留我,站在他身邊的童子不知道對我好不好?哼,等道士爺爺教會了我絕世武功,看我不殺回我們村子,誰還敢打我?嘿嘿嘿······我笑了。
可是,峨眉山怎么走?我迷茫了。
又走了一會兒,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不好,我們村的一個叫大叔的騎著自行車過來。我沒處躲,只好看著他。
“上哪里?”
“上我外婆家?!蔽蚁攵紱]想就回答。
他的車子走遠了,我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咋走啊,上哪里?我就這樣走著,想著。
走著走著,我忽然發(fā)現,這不是往我外婆家去的路嗎?真的,就是!
要不,就到我外婆家?這樣一想,我忽然感覺心里有了著落。
我就朝著熟悉的路走。
走了大半晌,才走了一半路程。我家離外婆家三十多里,以前我和妹妹經常走著去。今天怎么覺得這么慢,可能是我的思考影響了行速,也可能早上沒吃飽。反正已經中午了,十歲的我又累又餓,走不動了。
我想起來,還是先打個尖再說。到誰家?只有到三姨家,他們正好在半路的集鎮(zhèn)上。
我找到他們家,只有三姨夫在家,他一見我,就問:你怎么來了?我說:我媽叫我上我外婆家。
他看了看我沾滿污垢的衣服,什么也沒說,領我到他們廠里食堂吃了一碗糊湯面。然后,用自行車帶我繼續(xù)趕路。
在外婆家住了兩天后,我父親找去了,當時我正坐在樹下,看到父親,驀然心驚,以為,這頓皮肉之苦一定逃不了。誰知到家后,看到母親坐在涼席上,搖著扇子,沒對我說什么,好像這件事就沒發(fā)生一樣。
我疑惑了好久,懸著的心終于慢慢放下。當然,以后挨得打還是那么多,但我再也沒勇氣離家出走了。
今天之所以寫下這件事,是因為最近有很多家長向我咨詢孩子的事情。
有位媽媽說:兒子十五歲了,非常叛逆。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一批評就梗著脖子,甚至離家出走。
還有一位媽媽,因為一件事情竟然和十四歲的孩子打了一架。更讓她傷心的是,孩子死活不認錯。
父母說往東,孩子偏要往西;什么都不跟父母說,回家就關門,躲在自己的小房間;沉迷游戲,熬夜看網絡小說,每天跟同學微信語音到深夜;聽不得批評,一說就炸毛,活像一只老虎……做各種父母眼中不務正業(yè)的事。
昨天夜里,我故意在孩子爸爸面前讀我寫的關于砸手機的文章,并且就下面的評論和他爸爸探討。結果兒子一臉厭惡地說:你倆就不要在我面前一唱一和了。一句話搞得我很沒面子。
孩子是非常聰明和敏感的,大人的情緒、反應,他們都看得很清楚。所以有時候的故作聰明反而會弄巧成拙。
從幼年到成年,父母們最頭疼的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此時孩子的三觀正在初步形成階段,孩子們眼中的世界,與父母眼中的世界,可能截然不同。
叛逆也并沒有那么可怕。
叛逆是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fā)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這兩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父母反抗的資本。這樣一想,身為父母,有沒有開心一些呢?
叛逆是人格成長的需要
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的方式,通過與別人的差異去明白“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擅長什么”,最終形成統一的人格。這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務。如果孩子一直很乖,對父母言聽計從,反而要替他們擔憂,因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缺乏主見,流于平庸。
叛逆是釋放壓力的途徑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fā)育成熟,覺得自己很強大,而心理尚未成熟,常常遭遇挫折。在身體與心理的矛盾中,女孩常常會變得內向,并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緒,男孩則更多體驗到暴躁和憤怒。于是叛逆也就成了他們發(fā)泄不良情緒、釋放成長壓力的途徑。
叛逆是對人際關系的調整
這一時期,孩子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具體表現為: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朋友關系,易受朋友影響,可能會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但朋友認同的事,如抽煙、喝酒、戀愛……對孩子來說,這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同時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比如暴力、早孕、酗酒、犯罪等。
有的父母會過度憂慮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都順利度過了這個特別的時期,我們可以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
我們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除了信任,還要少說一點話(切記,切忍?。?。
當他們嘗試失敗時,只要讓他們知道,父母一直在那里,就行了。孩子并不傻,默默支持比不停地嘮叨“我早告訴你不要XXX”,給他們帶來的感受好得多。
讓孩子變得懂事,可以換一種交流方式。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家庭事務的商量和決策,傾聽孩子的意見,培養(yǎng)他們的家庭責任感。父母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也會喚醒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比如做一些家務,盡量不讓父母操心。
叛逆期的孩子們如同刺猬,渾身上下都是禁止父母靠近的刺。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柔弱,渴望獲得尊重和愛。如果父母能從叛逆中看到成長,給予認可,孩子叛逆的程度就可能減弱。
要尊重孩子,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能做到真不容易。
孩子就必須聽家長話,這是大多數父母固有觀念。當孩子不聽話時,就很難保持淡定的心態(tài),就會做出激化矛盾的行為。
其實尊重孩子就是要讀懂孩子的真實想法。
“哦,原來你是這么想的啊!”而不是“我還不知道你,你尾巴往哪翹我還不知道”,這種傲慢和自鳴得意往往會傷害了孩子,后面就別講什么溝通了。
有了互相尊重,下一步就是溝通。溝通的話術很重要,別以為對方是孩子就可以隨便說話。是人都喜歡聽好話,要多肯定孩子,上來就批評孩子的話,沒有孩子會喜歡跟你說話,就談不上有效溝通。
同樣含義的話,“雖然你這次有點進步,但是跟第一名還差遠了,還得努力??!”和“這次有很大進步,再加把勁,說不定能趕上第一名呢,媽媽相信你,加油“,哪句讓人更好接受?
對孩子要多用問句,比如,”你是想休息5分鐘再復習物理還是一鼓作氣直接弄完再一起休息?“
少用命令式的語言。給他兩個以上的選擇,讓孩子覺得是他自己做出的決定,而不是強迫他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要愛孩子,不帶一絲功利地愛孩子。愛他,養(yǎng)育他,不是為了他對你的回饋,不是為了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他不聽話你就不愛他了嗎?他成績不好就不是你的孩子嗎?假如我們的孩子是個殘疾兒,身心健康不就是我們最大的愿望嗎?
當孩子的成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孩子鬧小脾氣的時候,請告訴自己:至少他身體健康、心智健全,其他的都全憑老天恩惠吧!他能健康長大,我能一生一世陪伴他就是最大的福氣了。
對于男孩,我們更應多給他一些自主權。因為將來的他,要成長為一個男人,一家之主,職場上的戰(zhàn)士,或者祖國疆土的保衛(wèi)者。他必須有自己做主的能力,有對事物的判斷力。
很多家長不對男孩放權,凡事替他做主,卻期待他一出社會就獨當一面,那是不現實的。男孩子,要盡早放手,讓他學會自我管理。
就像我,十歲就會離家出走,上初中因為上課話多,被老師踢到教室后面,一人獨占VIP席位。現在呢,并不能影響我成為父母的小棉襖,你的知心朋友。
熬過了這一段,我們做父母的才能撥云見日、取得真經。
讓我們一起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