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作品總是能帶給人很深的啟迪,不說賣炭翁,也不提長恨歌,就只談最樸素的詠草詩,就能很好地說明問題?!半x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是一種關于生命的思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又是一種感人至深的不懈精神。

再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樸樹的語言,卻寄托著無比深情的眷戀之情。下面這首詩更是富于情趣,意境深邃的四句話,千年來一直被人盛贊。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小編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小編,白居易四十六歲,時任江州司馬。江州就是如今的九江,那里離廬山很近。白居易祖籍太原,出生在河南,對廬山的氣候不太了解。但是詩人觀察仔細,同時也熱愛生活,看似平淡的一首小詩,卻非常富有哲理。

時值孟夏,春歸芳盡,很多人正感嘆的短暫,詩人卻在高山古寺不經意地遇上了春景,小編過望的同時,也引發(fā)詩人的深入思考?!叭碎g小編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兩句詩既點明了時節(jié)、地點,又分享了一件詩人覺得很奇妙的事情,同時也表達出自己的激動心情。
可能平時工作太忙,或者身體不適,或者其他原因,白居易無暇賞花觀景。等他有空并想起來要去賞花時,早已“芳菲盡”,那種失望就如同一個孩子被剝奪了游戲的權利。所以在廬山看見花開,驚詫和欣喜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好像孩子忽然間看見了一大堆神奇的玩具。

從“芳菲盡”到“始盛開”,詩人的感情和思緒發(fā)生了很大的跳躍,由愁緒滿懷到驚異欣喜,甚至心花怒放。白居易也仿佛從人間的現(xiàn)實世界,突然置身于另一個仙境幻地,激發(fā)了他的想象,詩人忽然覺得好像在與自己捉迷藏,從城里躲到山上來了。

白居易不僅構思巧妙,而且語言也經過了推敲。桃花是的象征,“盛開”兩個字,用詞簡練,卻表達出詩人極度興奮的心情。一個“恨”字,更是精妙地顯示了詩人悵惘春歸、留戀美好的精神狀態(tài),顯示的一顆赤子之心,風趣新穎,又啟迪思維。

大林寺桃花之所以開得遲,源于這里的山地氣候。廬山地處長江與郡陽湖之間,水汽郁結、云霧彌漫,日照不足、氣溫降低,當然就來得遲了。千年前的白居易雖然無法知道,卻善于提出問題,才能引發(fā)后人的思考。
再掩卷深思,讀者一定很有感觸。很多事物我們只看到了一個側面,甚至根本就是被假象所蒙蔽。各個地方氣候條件不同,民風民俗各異,我們首先要了解民情、弄清習俗,才能入鄉(xiāng)隨俗,而不要武斷地做出決策。

其次,既然平臺不同,個人能力也有差異,所以必須多了解情況,“人間小編芳菲盡”,但是“山寺桃花始盛開”,換個地方不僅尋找到了大自然的,相信也能找回個人的。最后,當自己疲倦地在生活與工作中奔走時,也要懂得張弛有度,才能放慢節(jié)奏,發(fā)現(xiàn)來去匆匆之間被忽略的風景,有時恰好是這不經意的驚喜,卻給人以巨大的心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