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見到的云、雨、霧、露水、雪、霜、冰雹、“白氣”都是由水形成的,那么他們都涉及有哪些物態(tài)變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整理!
云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為:
形成的原因:當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氣上升氣流頂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組合而成的.
雨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為:
形成的原因: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達到一定程度時,上升氣流無法支持,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霧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
形成的原因:霧一般在清晨出現(xiàn),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或地面溫度突然下降時會液化成小水滴而漂浮的空氣中和塵埃上,就形成的霧.
露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
形成的原因:當?shù)孛鏈囟认陆岛?,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
雪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
形成的原因:在冬季,有時上升氣流較弱,云中的水蒸氣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華形成雪花,飄落到地面形成了雪.
霜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
形成的原因: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受冷直接凝華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在地面上迅速凝華而形成固態(tài)的小晶體,即霜.
冰雹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
形成的原因: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氣流帶到氣溫低于0℃的高空,凝結(jié)成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時,其外層受熱熔化成水,并彼此結(jié)合,使冰珠越來越大,如果上升氣流很強就會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冰殼,經(jīng)過多次上下翻騰,能結(jié)合成較大的冰珠,上升氣流拖不住它時,冰珠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白氣所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
形成的原因:① 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相對較低的空氣,液化成小水滴;②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物體,液化成小水滴.
小總結(jié)
小試牛刀
1.(2016永州)下圖有關(guān)物態(tài)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熱量
霧是液化形成的,會放出熱量
霜是凝華形成的,需要吸收熱量
雪是升華形成的,會放出熱量
【答案】B
【解析】冰的形成是液態(tài)的水變成固態(tài)的冰,屬于凝固,要放熱,A錯誤;霧的形成是氣態(tài)的水蒸氣變成液態(tài)的小水珠,屬于液化,要放熱,B正確;霜是氣態(tài)的水蒸氣變成固態(tài)的小冰晶,屬于凝華,要放熱;C錯誤;雪是氣態(tài)的水蒸氣變成固態(tài)小冰晶,屬于凝華,要放熱,D錯誤.
2.(2016自貢)以下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實例中,放熱的是( )
春天,冰雪消融
夏天,積水干涸
秋天,草木上出現(xiàn)了霜
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
【答案】C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屬于熔化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A選項不符合題意;夏天,積水干涸,屬于汽化過程中的蒸發(fā),需要吸收熱量. B選項不符合題意;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熱量. C選項符合題意;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屬于升華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D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2016攀枝花)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現(xiàn)象一,剝開棒冰紙時,棒冰周圍冒“白氣”;現(xiàn)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會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以上兩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分別是( )
棒冰局部升華;呼出的水蒸氣液化
棒冰局部升華;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棒冰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呼出的水蒸氣液化
棒冰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答案】C
【解析】物理中的“白氣”都是小水珠,是水蒸氣的液化現(xiàn)象,但不同的“白氣”來源于不同位置的水蒸氣液化.剝開棒冰紙時. 棒冰周圍冒“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棒冰周圍的冷空氣液化而形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這是從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液化而形成的.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