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戰(zhàn)國—漢琉璃珠賞析


          1 東晉琉璃碗

          琉璃,古人亦稱為流離、壁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黃金、白銀、琥珀、瑪瑙、珍珠、珊瑚、琉璃),自古以來一直是皇室專用,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是地位與財富的象征。

          琉璃之所以貴重,是因為其難得。古代中國并未掌握燒制琉璃的技術(shù),故其屬于舶來品,《漢書地理志》上有漢武帝使人入海市玻璃記載。1956年,考古工作中,古代的琉璃器時有發(fā)現(xiàn)。江蘇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中出土的東晉時期的琉璃碗,便具有明顯古羅馬的風格(圖1)。



          圖2 戰(zhàn)國金鑲琉璃帶鉤


          1951年11月,河南省輝縣固為村5號戰(zhàn)國墓,出土了一件包金鑲玉嵌琉璃帶鉤(圖2),長18.4厘米,中寬4.9厘米,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

          帶鉤的鉤頭和鉤身的玦為純玻璃制品。如此具有典型中原風格的器物造型絕非舶來?;蛟S早在2500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掌握了琉璃制造技術(shù),但可能由于工藝復(fù)雜或技術(shù)保密等原因,隨著國家政權(quán)的覆滅而為歷史所湮滅。

          另外,玦“好”中鑲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時期最名貴的琉璃珠子,其價值比玉器還要貴重。后來“蜻蜓眼”傳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 蜻蜓玉”稱呼玻璃。

          1951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里,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戰(zhàn)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漸引起學(xué)界的關(guān)注。本文試用考古學(xué)研究的方法,對戰(zhàn)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簡單介紹,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一、盤變

          戰(zhàn)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入土年代久遠,至今約2000年,加之埋藏環(huán)境十分復(fù)雜,每一處坑口的土質(zhì)、深度、濕度、壓力、共存物等均千差萬別,地層的差異、埋藏時間長短、土壤酸堿性、地層含水量等都會對琉璃珠子的表面進行不同程度地腐蝕。很多“生坑”的琉璃珠子剛出土?xí)r看起來“灰頭土臉”,表面坑洼不平,摸起來也十分澀手,質(zhì)地也有如石灰?guī)r一般(圖3-1),全無透光潤滑之感。但從殘損的琉璃珠子的斷面可以明顯地看出:“石灰質(zhì)”只是包裹于表層,珠子的內(nèi)在仍是琉璃質(zhì)地,光亮如新(圖3-2)。另外,仔細觀察,器表隱約可見有模糊不清的紋飾,這些都足以證明琉璃珠生澀的表面是后來形成的,和玉器入土之后產(chǎn)生“沁變”和“質(zhì)變”等現(xiàn)象是一個道理。出土玉器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佩戴,在與人體接觸的過程中,人體本身分泌的油脂等與玉器中沁入的物質(zhì)發(fā)生微妙的化學(xué)變化,進而將其析出,使得玉器在色澤上、透明度上都會發(fā)生變化,即俗稱的“盤變”,古人稱之為“脫胎”。同樣,出土的琉璃珠也可以產(chǎn)生“脫胎”的效果,圖3-3即是采用特殊化學(xué)方式處理,使局部發(fā)生“盤變”現(xiàn)象,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琉璃珠子的胎質(zhì),而且是絞胎。



          圖3-1 出土的琉璃珠


          圖3-2 出土琉璃珠斷面


          圖3-3 局部盤變的琉璃珠


          二、細部研讀

          “脫胎”以后的琉璃珠,精彩畢呈,可以使我們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更加細致地觀察和研究。

          1.顏色

          戰(zhàn)國—漢時段的琉璃珠子,五顏六色,粗略分一下,常見的有:黑色、白色、綠色、藍色、紅色、黃色、透明無色等等。如果稍加細致地劃分,便可有幾十種色彩。僅藍色就有寶藍、天藍、深藍、海藍等不同種,紅色亦有粉紅、朱紅、玫紅、棗皮紅、櫻桃紅等等,異彩紛呈。早期文獻中,對琉璃的顏色多有記載,如《魏略》:“大秦國出赤、白、黃、墨、青、綠、縹、紺(gàn)、紅、紫十種流離?!钡菍︻伾某梢騾s一無所知?!侗笔反笤率蟼鳌分刑岬剑骸拔禾鋾r,月氏人商販京師,自云‘能鑄石為五色琉璃?!谑遣傻V石于山中,即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于西方來者?!奔毠?jié)處仍只字未提。直到清代孫廷銓的《琉璃志》中,才指出《北史大月氏傳》所提及的礦石主要有三種:白色的“馬牙石”、紫色的“星紫石”、多角的“凌子石”,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配比,加減“銅鐵丹鉛”等輔助原料,就可以產(chǎn)生出多種顏色。文中還具體記述了“水晶”(即透明無色的琉璃)、正白、梅萼紅、藍、秋黃、映青、牙白、正黑、綠、鵝黃等顏色的配料燒制程序?!鞍孜逯?,紫一之,凌子倍紫,得水晶;進其水,退其白,去其凌子,得正白;白二之,紫一之,凌子如紫加少銅及鐵屑,得梅萼紅;白三之,紫一之,去其凌子,進其銅,去其鐵,得藍;法如白焉,鉤以銅磧(qì),得秋黃;法如水晶,鉤以畫碗石,得映青;法如白,加鉛焉,多多益善,得牙白;法如牙白,加鐵焉,得正黑;法如水晶,加銅焉,得綠;法如綠,退其銅,加少磧焉,得鵝黃?!绷鹆е樽拥念伾素S富多彩之外,其另一個特點就是富于變化。許多琉璃珠看起來像是不透明,然而在強光的照射下,卻呈現(xiàn)通透,甚至連其中的肌理、紋路等都能看得真真切切(圖4)。


          圖4 強光照射下的松子形琉璃珠


          5 絞胎

          雖然琉璃珠在自然光源下看起來是一種顏色,然而在強光或者柔和光線的照射下,或者在偏光、側(cè)光的映襯下,則會呈現(xiàn)出有別于其本色的另一種甚至幾種顏色(圖5),變幻莫測。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個語——“光怪陸離”,“陸離”乃是先秦時期稱呼琉璃的一種諧音,此語即是說在不同光源的照映下,琉璃器也會隨之映射出不同的色彩,真是美輪美奐,妙不可言。

          2.形狀

          琉璃珠子的形狀也是五花八門,有形狀規(guī)則的,如:球形、環(huán)形、棗核形、梭子形、扁球形、扁圓形、圓柱形、正方體形、長方體形;也有形狀怪異的,如:松子形、腰鼓形、水滴形、瓜棱形等等。以球形最為常見。豐富的顏色加上豐富的形狀,再飾以豐富的花紋,真可謂“多姿多彩”。當一大堆琉璃珠子呈現(xiàn)于面前,給人的感覺簡直就是眼花繚亂。

          3.紋飾

          琉璃珠子表面的紋飾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光素無紋,另一類就是有花紋的,多種多樣。常見的有:


          圖6 S形紋琉璃珠



          圖7 云南省博物館藏漢代S形紋金扣飾



          S形紋:顧名思義,其形狀類似于英文字母“S”,是將琉璃珠表面等分為若干區(qū)域,通常為2-4個區(qū)域,然后采用陰刻填金的工藝制作成形(圖6)。戰(zhàn)國—漢時期,S形紋飾的使用十分普遍,除見于琉璃器上,青銅器、漆器、陶器上等也經(jīng)??梢钥吹?,圖7為云南省博物館藏漢代金扣飾,其表面的紋飾即S形紋。



          圖8 火焰紋珠


          火焰紋:這種紋飾看起來像一簇火焰,又像是桃子,是將琉璃珠表面等分為3個區(qū)域,分2層描花, 摸起來有立體感(圖8)?;鹧娴牡咨珵榘咨?,火苗為黃色,與琉璃珠本身的墨綠色形成鮮明對比, 看起來動感十足,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紋飾。



          圖9 鎏金



          圖10 鑲嵌


          條帶紋:猶如一條寬幅的絲帶,環(huán)繞于琉璃珠子的表面。其環(huán)繞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斜向呈螺旋狀,分2-3圈環(huán)繞( 圖9);另一種是僅環(huán)繞珠子的腰部(圖10),通常與鎏金、鑲嵌等工藝配合使用。



          11 描花


          12 描花



          圖13 絞胎


          圖14 四棱形珠



          線形紋:猶如一條細線,環(huán)繞著琉璃珠子,其環(huán)繞方式同條帶紋一樣,分為斜向螺旋狀環(huán)繞2—3圈(圖11)和環(huán)腰兩種。所不同的是:線形紋非常細,有線頭,采用描花工藝。另外,環(huán)腰時是將琉璃珠子表面等分為兩個區(qū)域,對稱環(huán)繞(圖12)。

          螺旋紋: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于胎質(zhì)的原因造成,如絞胎,由兩種或多種同一質(zhì)地不同顏色的原料攪拌而成,形成自然的螺旋紋(圖13);另一種是由于工藝的原因造成,如條帶紋和線形紋,在環(huán)繞器表時采用斜向環(huán)繞,從而形成螺旋紋(圖14)。

          蜻蜓眼:即前文談及的最名貴的一種琉璃珠子??赡苁且蚱浼y飾的造型像眼睛,大且多,類似于蜻蜓的復(fù)眼,故名“ 蜻蜓眼”(圖15)。1978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許多學(xué)者認為曾侯乙就是歷史上隋國的國君?!痘茨献佑[冥訓(xùn)》中有“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窮”的記載,該墓中沒有發(fā)現(xiàn)隋侯之珠,卻出土大量帶著“蜻蜓眼”的琉璃珠。


          圖15 蜻蜓眼

          圖16-1 戰(zhàn)國蜻蜓眼



          圖16-2 戰(zhàn)國蜻蜓眼


          圖17 描花


          “蜻蜓眼”琉璃珠根據(jù)其質(zhì)地、工藝以及眼睛數(shù)目的多寡和每顆眼睛刻畫層數(shù)的多少而分為不同的等級。通常眼睛越多(圖16-1),眼睛的層數(shù)越多,價值越高。除單純的蜻蜓眼外,還有在眼睛與眼睛之間, 飾以連珠紋(圖16-2),更為稀少,價值也更高。

          除以上幾種較為典型的紋飾外,還有波浪紋,通常采用描花工藝,環(huán)繞圓周,飾于器表(圖17),摸起來有立體感; e形紋,如英文字母e;人臉紋,猶如一張人臉;花瓣紋、草葉紋等等紋飾,不一而足。

          4.質(zhì)地

          相對于多樣的顏色、形狀、紋飾而言,這一時期的琉璃珠子,其質(zhì)地分類要簡單許多。統(tǒng)而言之,有純玻璃質(zhì),和現(xiàn)在的玻璃一般無二;玻璃偏陶質(zhì),感覺有點類似于當今的樹脂材料;純陶質(zhì)三種。純玻璃質(zhì)地者,最為精美,其原因有二:首先,光感強,晶瑩透明,猶如寶石,《魏略》中描述:“采澤光潤,踰于眾玉。”除各種有色玻璃外,有一種無色透明的琉璃珠子,看起來就像是水晶,故在《琉璃志》中稱其為“水晶”。

          其次,燒成溫度略高,故硬度較高,但性脆,稍有磕碰便會殘損,考古出土完整者,百不存一。玻璃偏陶質(zhì)者,亦為上品。燒成溫度略低,大多不透明(圖14),少有微透明者(圖13),能從器表面向內(nèi)看透1毫米,半透明者尤為難得(圖15)。硬度略低,份量也輕于純玻璃質(zhì)者。漢代王充的《論衡率性篇》上有“消煉五石,作五色之玉”的記載。所謂“五色之玉”,就是仿玉玻璃。


          圖18 氣泡


          通過今年的科學(xué)實驗,我們知道是古人制造玻璃時有意加進含鉛和鋇的礦石(PbO、BaO),使其產(chǎn)生一定的混濁,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狀態(tài),以取得類玉的外觀。純陶質(zhì)地者,是在陶珠子的表面點畫琉璃,本文不做討論。琉璃器的質(zhì)地之所以不同,一是因為其使用的原料所致,《琉璃志》中指出:“琉璃者,石以為質(zhì),硝以和之,礁以鍛之,銅鐵丹鉛以變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銅鐵丹鉛則不精。三合然后生?!倍呛推錈蓽囟扔嘘P(guān),琉璃的燒制需要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除了不同“石”的原材料(前文已有敘述),火候也至關(guān)重要,“硝,柔火也,以和內(nèi); 礁, 猛火也, 以攻外?!辈煌脑?,加以不同的燒成溫度,從而造成了琉璃器不同的質(zhì)地。另外,從琉璃珠的胎質(zhì)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氣泡。探其本源,是由于琉璃在燒的過程中溫度不夠,空氣沒有完全浮出琉璃的表面所致。千萬不要以為有氣泡的琉璃珠是次品, 相反, 氣泡被認為是“琉璃的呼吸”,賦予了琉璃以靈性的美感(圖18)。

          5.工藝

          琉璃珠子的燒制工藝也是多種多樣。其制胎工藝可以分為絞胎和素胎;其表面工藝又有鎏金、陰刻填金、描花、鑲嵌等幾種。

          絞胎:這種工藝在公元前一世紀在羅馬很是流行,常以藍和白(圖13),褐和白(圖3-3),紫紅和白,甚至三四種色料攪拌在一起,以仿大理石彩色紋理的效果,色彩斑駁絢麗,頗為美觀。

          鎏金:是將金粉溶于水銀,飾于器表,然后將水銀蒸發(fā),金粉便貼敷于琉璃珠的表面。出土的琉璃珠,由于深埋于地下且年久日深,大部分鎏金都已脫落(圖14),偶爾的會留有殘痕。如果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殘留金粉的顆粒較粗,說明那個時候的冶金技術(shù)還不完善。

          陰刻填金:是一種類似于在戰(zhàn)國青銅器上使用錯金銀的工藝。將器表用利刃劃出細如發(fā)絲的線條型凹槽,然后將軟化的金或銀填充其中,最后將表面打磨平滑(圖6) 。

          如此,琉璃珠的表面便形成線條流暢、富于變化的紋飾,更加精美耐看。然而由于幾千年的地下侵蝕,出土的琉璃珠陰刻凹槽中的填金只剩下淺淺的一層,故而表面摸起來有明顯的凹痕。

          描花:在燒制成形的琉璃珠表面,施以不同色彩的琉璃原料,再次燒造而成。所以,摸起來有明顯的凸起感。

          鑲嵌:是將各色細碎的、如芝麻粒般大小的寶石,鑲嵌在琉璃珠表面,然后燒制成形。出土的琉璃珠,其表面鑲嵌的寶石大都脫落,只殘留下一個個細小孔洞(圖9)。

          6.尺寸

          尺寸是衡量琉璃珠價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以球形的琉璃珠子為例,一般而言,琉璃珠的球徑都在1.5厘米左右,詳細情況見附表。但偶爾也會發(fā)現(xiàn)尺寸例外的: 特別大( 球徑大于2.5厘米)的珠子由于難以保存,所以完好者十分罕見,故而價值很高;特別?。ㄇ驈叫∮?厘米)的珠子,如果表面又有精細工藝, 其燒制難度更加復(fù)雜,其價值比尺寸大者更為彌足珍貴。

          三、用法



          圖19 懸黎


          戰(zhàn)國—漢時代,琉璃珠子的用法最常見的有兩種:其一,用于身上穿戴的組佩,廣東南越王墓中即可見到用琉璃珠、玉珠等串連玉璜等形成組佩。雖然穿戴在身上,走動起來, 叮當作響, 但畢竟行動不便,所以不是日常裝飾,而是禮服上的配飾?!读鹆е尽分杏涊d:“佩玉丁當,連珠綴纓絳紗,左盛弁冕(biàn miǎn,盈廷乃珠鏘鳴古者,百僚朝祭之法服也?!背?, 就是朝圣祭祀的意思。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封建禮法的核心?!蹲髠鳌飞险f,“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琉璃作為文武百官祭祀的法服,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程度,可想而知了?,F(xiàn)在我們有的時候很難解讀某個琉璃珠子的紋飾,往往是因為這個珠子只是整個組佩的一小部分,難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其二,用于懸掛,稱為“懸黎”?!稇?zhàn)國策》有“ 梁有懸黎”的記載?!段鞫假x》中,亦描繪“懸黎垂棘,夜光在焉”。黎,頗黎,即后世所言之玻瓈。這段文獻反映的是戰(zhàn)國-漢時期,在梁上懸掛琉璃。圖19即為根據(jù)以往之考古發(fā)現(xiàn),復(fù)原的幾種古代“懸黎”方式。

          近年來,隨著古代藝術(shù)品的逐步升溫,琉璃珠作為收藏新寵悄然興起,開始逐漸受到投資者的珍重。雖然今日之使用方式不同于2000年前,但將其作為珠串飾,古為今用, 亦未嘗不是美事。不少藏家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琉璃珠按照自己的審美眼光重新搭配、串連,使得藏品在擁有市場價值的同時,自己也體會到收藏所帶來的快樂。


          戰(zhàn)國-漢琉璃珠細部分析一覽表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牧之解密 中國古代玻璃(七)
          戰(zhàn)國侯門將相的寶珠·蜻蜓眼
          常見的老珠子配飾有哪些(2)
          淺談蜻蜓眼式的玻璃珠的工藝形式與審美體驗
          古珠中的精靈一一戰(zhàn)國蜻蜓眼琉璃珠
          戰(zhàn)國—漢琉璃珠淺析(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