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詩與酒是標(biāo)配,一個文人既會寫詩又會飲酒,這樣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風(fēng)流才子。翻閱那些古代文人的佳作,關(guān)于酒的文章或者詩詞絕對不在少數(shù)。一杯美酒下肚,一篇錦繡文章成形,酣快淋漓之間,就留下了千古佳作。今天要講的這一位,就是有著斗酒學(xué)士之稱的王績,他是初唐詩人里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但是在喝酒這件事上,絕對比唐朝的那些詩人更加盡興,更加愛酒如命。可以說王績的一生,與美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王績出生于絳州龍門,字無功,好五斗先生。王績一生三仕三隱,和陶淵明的一生極為相似,因此人們總是愛將這兩人拿來比較。無論是一生的仕途,亦或者是文章風(fēng)格,兩人似乎看起來并無太大差距。只是王績這個初唐詩人,比起陶淵明名氣可就差遠(yuǎn)了。畢竟在中心璀璨的唐朝詩壇上,他只是默默無聞的一顆不怎么閃亮的珍珠。但是王績卻是一個有趣之人,同時他也是唐朝五言律詩的奠基人,這個鮮為人知的奇人,確實有著許多趣事。
王績的整個家族,在隋唐末年的時候極為繁盛。整個王家是儒學(xué)世家,他的哥哥王通是隋朝時期有名的大才子,更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爺爺,這樣說來,王家卻是,是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其實王績相較于他的后輩,亦或者是哥哥,也有著不錯的才華,只可惜別人光環(huán)太大,反而顯得他籍籍無名。王績早在15歲的時候,就受到了當(dāng)時隋朝一位重臣的接見,他當(dāng)著那么多重臣的面對答自如,甚至還獲得了“神仙童子”的美譽。后來在哥哥的舉薦下,他被朝廷授予了秘書省正字的職位。
可是王績壓根不喜做官,為了遠(yuǎn)離朝廷的勾心斗角,他主動要求前往六合縣,做一個小縣丞。那個時候朝廷極度缺乏人才,他們需要王績這樣的有才之士。他見推脫不掉,便說自己從前去六合縣玩耍,極為喜愛那里的風(fēng)景,所以愿意接受朝廷詔書,前往六合縣就職。其實王績心中的算盤打得很正,以他自己的才華,輕松做上與哥哥平起平坐的職位不是一件難事,之所以選擇去六合縣做一個打雜的小官,就是因為那里離皇帝遠(yuǎn),他可以專心喝酒,專心游玩。
只是王績并不是一個做官之人,去到六合縣以后,他只日沉迷于喝酒,從來不幫助縣令打理政事,所以老是受到朝廷官員的彈劾??上菚r候正處于天下大亂之際,皇帝哪有心思管他這個小官。后來他主動解官去職,向朝廷稟報自己中了風(fēng)寒,直接丟下官職返回故鄉(xiāng)去了。其實王績這么愛喝酒,除了真的是一個酒鬼以外,也有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有關(guān)。畢竟整個國家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時,朝廷上下皆是爪牙,他一個小小縣令,又有何能力翻云覆雨呢?倒不如沉醉在酒香中,隱居于亂世中,過得逍遙自在。
等到王績第2次進(jìn)入官場,隋朝早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大唐了。公元625年,唐朝朝廷急需一批能人志士為國效力,而前朝官員自然也在他們的選擇之列。這個時候的王績已經(jīng)36歲了,過慣了閑云野鶴的生活,他自然不迷戀官場。只是唐高宗征召一批文人入朝,這其中就包括王績,甚至還封他做門下省待詔。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王績竟然接受朝廷征召前去做官了。他的哥哥就問道:“做這個官快樂嗎?”王績卻說道,唯有每天的三升兩酒還算有趣。
原來當(dāng)時的唐朝門下省有一個慣例,在這里工作每天還會給這些官員發(fā)酒三升,其實職位本身的俸祿又或者是權(quán)力并不高,完全不是和王績這樣不受拘束之人??墒撬麩o法拒絕美酒的誘惑,便跑來做官了。至于朝廷的爭權(quán)奪勢,對于王績來說,真的是毫無興趣。他的上司聽說了這件事,又將王績的良酒提升到了一斗,希望他在這個職位上干出一番事業(yè),同時更加有斗志,就是因為這件趣事,王績還獲得了“斗酒學(xué)士”的美譽。只可惜僅在職位上干了一兩年,實在難以忍受職場的無趣,他又一次引病罷官。
這一次罷官以后,王績回到了老家的那幾畝菜園,在北邊種豆,在東邊種玉米,月圓之夜看著飛舞在田野里的螢火蟲,與老友把酒言歡。不用處理公文,不用憂心人際關(guān)系,就這樣寫寫詩喝喝酒,豈不快活。在這段時間里,王績和陶淵明的生活確實過得極為相似,同時他開始寫田園詩。在這種詩體沉寂了200年以后,終于在王績的筆下,又一次恢復(fù)了生機(jī)。這無疑是唐朝詩文的一個新篇章,他開始在黑夜里閃爍出光芒來。
當(dāng)然可能連王績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竟然會有第3次入朝為官的經(jīng)歷。這一次也同樣是因為酒,喝酒對于他而言已經(jīng)沒有吸引力了,比起處處尋覓美酒,他更愿意自己去釀造。恰逢朝廷對他再次征召,而他又聽聞當(dāng)時的太樂署史焦革非常會釀酒,所以他這一次就是看準(zhǔn)了太樂丞的位置而去的,因為這樣就能在焦革手底下做官。只可惜他的品級不夠坐上太樂丞之位,后來經(jīng)過王績的軟磨硬泡,還有各種想要好好做官的肺腑之言,感動了當(dāng)時分配官職的官員,他如愿以償?shù)淖狭颂珮坟┮宦殹?/p>
和焦革成為同僚以后,兩人因為都愛好美酒所以無話不談,焦革也將自己的釀酒技術(shù)傾囊相授。只可惜這位官員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好在還有焦革的妻子知道王績喜愛喝酒,總會給他送上一兩壇美酒??墒撬@位老哥的妻子也因病逝世,從此以后再無人贈美酒與他喝,讓他對這個職務(wù)完全失去了興趣,這一次他真正的罷官歸隱。在隱居的這些年,王績自然也沒有閑著,除了喝酒以外,他所寫的詩也越發(fā)有名氣。
回歸到田園以后,他的生活反而過都更加充實,因為有了焦革交給他的釀酒技術(shù),他可以自己釀美酒喝,還專門為從前的酒圣杜康修建了一座祠堂,每日都要在祠堂的桌前擺上一杯美酒。為了將這些古老的釀酒技術(shù)繼續(xù)傳下去,他還著有《酒經(jīng)》等書,專門為美酒的技術(shù)作傳,王績對于酒的喜愛,真的是刻在了骨子里。在這些年,他也寫下了不少的田園詩,那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五言律詩,卻是唐朝文壇上極為重要的存在。他的一生都寫在酒里,他的成就都寫在詩里,他帶著詩與酒穿越千年,緩緩向人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