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問題是現(xiàn)代父母最頭疼的時候,所以才導致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想生孩子,其主要原因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不聽話,父母與孩子之間會經常發(fā)生沖突,那應該如何才能找到解決親子溝通的難題呢?下面為大家總結了親子溝通的幾大黃金法則,以幫助父母輕松解決親子溝通問題和優(yōu)化家庭關系問題。
以冰化火,當孩子在發(fā)火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
孩子在生氣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不能跟著激動,不然接下來的事情只會吵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到讓冷靜,等孩子火氣消除后,再找孩子好好的進行交流,進行有效的引導。
當孩子犯錯時,只批評行為而非人格。
在孩子范錯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錯了,為什么錯了,標準是什么,當父母指出孩子犯錯時的行為時,孩子就會明白自己只要改進行為,就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怎么就這么笨呢!”“你這個沒出息的人!”就會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對他有成見不喜歡他,這樣孩子就可能會打消改變的想法。
孩子與父母分享心事時,建議用心聆聽,做孩子的朋友
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覺的認為自己的感受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所以當父母看穿他們的行為和想法的時候,孩子就會很失望,覺得沒意思而且還會感到不愉快。孩子好不容易有一些心德感受,做父母的應該學會積極鼓勵孩子,多傾聽孩子內心的分享,在傾聽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傾聽,不要用個人的觀念來傾聽,用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
每一個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包括孩子也是一樣,也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應該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隱私,偵查行為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必殺技。如果父母要想更好的了解孩子,就可以與孩子制訂一份“隱私合同”,寫下父母應該知道的事情,和哪些事情不該知道,屬于孩子的隱私,以保障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做孩子的顧問還是領導要分清楚。
在青春期的孩子對認知多少清楚了一些,因此在溝通時,說話的語氣非常重要。千萬不能用領導的口吻來溝通,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能換一種貼近孩子的內心的語氣溝通,那樣效果會更好,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這樣會讓孩子更能接受你,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顧問,而不是領導。
“但是”二字不能說。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能與孩子多溝通,于是好不容易聽完了孩子說的事情,接下來就說:“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以我的經驗告訴你,你的想法是錯的?!备改甘褂谩暗恰边@個詞,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根本不能理解自己,不過是擺姿態(tài)而已,從而導致孩子厭倦與父母進行交流。那應該如何改善呢,父母可以用“如果……會更好”的語句來代替“……但是……”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學會澄清語言的意思,這樣才會讓溝通更好。
由于孩子的認知有限,所以孩子會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所錯誤的解讀,如果不合理澄清意思的化,很容易很造成情緒的反彈,為了規(guī)避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換一個很好的溝通語氣,就是對自己的語意做一些澄清—— 比如“我的意思不是這樣……,而我的意思是……”。
做到有效的批評。
在孩子行為不恰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議性語言來達到批評效果,便于成功地幫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一大早出門,由于時間比較趕,沒時間吃早飯。應該做一些建議性的批評做法,父母應該說事情,感受,期望和好處。比如“你出門沒吃早飯爸媽會很擔心的,這樣做會很傷自己的身體。我希望你每天都記得按時吃早飯,這樣你就會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