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難治、影響容貌使皮膚病成為了最讓人們頭痛的疾病之一,而“濕邪”正是皮膚病頑固難治的重要因素。陳彤云教授作為中醫(yī)皮膚科名家,在治療皮膚病的用藥方面總結了很多獨到經(jīng)驗,尤其有一套針對不同證型的“祛濕八法”,臨床上非常好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學習。
陳彤云教授治療皮膚病,臨床上常用祛濕八法,現(xiàn)總結如下。
適用于脾虛濕盛之證。臨床應用于帶狀皰疹、慢性及亞急性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皮膚瘙癢癥、銀屑病及其他皰疹性和滲出性皮膚病等。
代表方劑:除濕胃苓湯。
方藥:蒼術6g,厚樸6g,陳皮9g,滑石塊12g,炒白術12g,豬苓12g,炒黃柏12g,炒枳殼9g,澤瀉9g,赤茯苓12g,炙甘草9g。
適用于水濕壅盛,小便不利者。臨床用于亞急性及慢性濕疹、盤狀濕疹、陰囊濕疹、下肢潰瘍、女陰潰瘍、糜爛性龜頭炎及脂溢性脫發(fā)等。
代表方劑:健脾除濕湯。
方藥:生薏苡仁15g,生扁豆15g,山藥15g,芡實9g,枳殼9g,萆薢9g,黃柏9g,白術9g,茯苓15g,大豆黃卷9g。
偏于濕熱而濕重于熱者。臨床適用于皰疹樣皮炎、天皰瘡、亞急性濕疹、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膿皰瘡等。
代表方劑:清脾除濕飲。
方藥:茯苓9g,白術9g,蒼術9g,生地黃30g,黃芩9g,麥冬9g,梔子9g,澤瀉9g,生甘草6g,連翹15g,茵陳12g,元明粉9g,燈心草3g,竹葉3g,枳殼9g。
適用于寒濕之證。
代表方劑:苓桂術甘湯。
方藥:茯苓、桂枝、白術、炙甘草。
用于濕濁不化者。
代表方劑:藿香正氣散。
方藥:藿香、紫蘇、苦桔梗、白芷、厚樸、大腹皮、陳皮、白術、半夏曲、甘草、茯苓、生姜、大棗。
適用于內有蘊濕兼有外感風邪者,臨床用于慢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癥等。
代表方劑:多皮飲。
方藥:地骨皮9g,五加皮9g,桑白皮15g,干姜皮6g,大腹皮9g,白鮮皮15g,粉牡丹皮9g,赤苓皮15g,鮮冬瓜皮15g,扁豆皮15g,川槿皮9g。
適用于脾肺氣虛夾濕者,臨床用于手足汗皰疹、靜脈炎、慢性濕疹等皮膚病的輔助治療。
代表方劑:參苓白術丸。
方藥:白扁豆、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山藥、蓮子、桔梗、砂仁、薏苡仁。
用于水濕浸漬之水腫。
代表方劑:五皮飲。
方藥:桑白皮、陳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