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幼年時期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來了。
像北宋的王安石,小時候過目不忘,下筆成文,有神童之稱,長大后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民國時期,也有這樣一位神童,他在7歲時寫了一首詩,向父親索要生活費(fèi),全篇卻沒有一個錢字,連父親的好友看了此詩,都驚嘆不已,立馬就要把女兒許配給他。
-1- 神童黃侃
這個孩子就是黃侃,父親黃云鵠是黃庭堅(jiān)的十七代孫,他文采出眾,寫下過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在清廷做著二品大員,由于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貴,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黃青天”,但也因此受到權(quán)貴的打壓,官越做越小,還被迫能辭官歸隱。
黃云鵠在67歲時才有了兒子黃侃,老來得子,自然對這個兒子十分寶貝。后來他辭官歸隱,積蓄又不多,為了養(yǎng)妻活兒,維持生活,他就在朋友的引薦下,去了江寧教書育人,妻子和兒子黃侃則留在家中。
在黃侃7歲那年,有一次黃云鵠連續(xù)兩個月,忘記給家中寄生活費(fèi),妻子對年幼的兒子說,再不提醒你父親,家里就真揭不開鍋了。年僅7歲的黃侃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立刻寫了一首小詩寄給父親:
“父作鹽梅令,家存淡泊風(fēng)。調(diào)和天下計(jì),杼軸任其空?”
意思是說:父親當(dāng)年為官清廉,所以家中尚有淡泊名利的家風(fēng),如今父親終日在外為大事忙碌,難道任憑家中無米下鍋嗎?全詩通篇沒有提一個錢字,卻把家中的困境告知了父親。
黃云鵠看完兒子的詩,百感交集,一方面對自己忘寄生活費(fèi),讓妻兒生活窘迫而感到內(nèi)疚,另一方面又為兒子的才華而感到欣慰。這時碰巧好友王鼎丞來找他,看到黃侃的這首詩,又得知孩子今年只有7歲,驚訝之余,立刻拍板決定把自己小女兒王靈芳嫁給他,就這樣因?yàn)橐皇自?,黃王兩家的娃娃親被敲定了。
果然王鼎丞沒看錯,黃侃長大后飽讀經(jīng)史、博覽群書,是個能詩善文的大才子,后來還成為了著名的語言文學(xué)專家,被后人尊為國學(xué)大師。
王靈芳和黃侃也結(jié)為了夫妻,但兩人婚后卻感情不睦,聚少離多。黃侃還是個風(fēng)流才子,已婚的他依然追求那些年輕貌美的姑娘,他先后用假名字結(jié)了九次婚。
其中有一個叫黃紹蘭的女老師,為了跟黃侃在一起,被父親趕出了家門,斷絕了關(guān)系,卻在懷上黃侃的孩子時,知道他又追到了另外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學(xué)生,黃紹蘭為此痛不欲生,自殺身亡了。
王鼎丞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這個結(jié)局,他為女兒找到了一個才華絕世的丈夫,卻沒有給女兒帶來一生一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