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一起學《論語》14.16憲問篇——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文冠厚樸
>《儒學》
2019.08.11
關(guān)注
一起學《論
語》
14.16
憲問篇
——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原文】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白話】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循正義,齊桓公正義而不用詭詐?!?/span>
【釋詞】
晉文公:
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曾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終主晉國,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譎而不正:
譎,詐也,即詭變、詭詐。正,正法、正道。錢穆:“譎正之比,蓋兼兩人之
用兵與行事
言。用兵猶可譎,行事終不可譎。”
齊桓公:
名小白,齊襄公之弟。是五霸之首。按:齊襄公死后,公子糾與之爭位,小白詐死,搶先登上君位,于是赦免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為相?;腹诠苤佥o佐下,
提出“尊王攘夷”,組織首止會盟、葵丘會盟等,在華夏不絕如縷的時候,“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扶持華夏,功勞巨大
。
【先賢精義】
《論語注疏》曰:此章論二霸之事也
。
江熙曰:
言此二君霸跡不同,而所以翼佐天子、綏諸侯,使車無異轍、書無異文也。
鄭康成曰:
譎者,詐也,謂(晉文公)召天子而使諸侯朝之。仲尼曰:“
以臣召君,不可以訓
?!惫蕰唬骸疤焱踽饔诤雨??!笔?strong>
譎而不正
也。
馬融曰:
(齊桓公)伐楚以
公義
,責苞茅之貢不入,問昭王南征不還,是
正而不譎
也。
朱子曰:
二公皆諸侯盟主,
攘夷狄以尊周室
者也。雖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
仗義執(zhí)言,不由詭道
,猶為彼善于此。文公則伐衛(wèi)以致楚,而陰謀以取勝,其譎甚矣。二君他事亦多類此,故夫子言此以發(fā)其隱。
徐英曰:
文譎桓正,不獨兩公為然。
文公諸臣皆譎之流,桓公諸臣皆正之流也
?!赌竟稀分?,美桓公之
仁
;《下泉》之什,怨文公之
虐
。兩公譎正,見于詩人之辭矣。
劉宗周曰:
五伯莫盛于桓文,皆假之也。而就事而論,正譎辨焉,桓文之事在
征伐會盟
。
會盟之大
者,于齊則盟于首止,定太子以安王室;于晉則盟于踐土,挾天子以令諸侯。
并假尊王之義,而正譎分
。
征伐之大
者,于齊則伐楚,責包茅之不貢;于晉則伐衛(wèi)以致楚,而陰謀以取勝,并假攘夷之義而正譎分。故夫子大闡其微云。
錢穆曰:
齊桓晉文皆以霸業(yè)尊王攘夷。今就本文論,顯有
桓勝于文
之意。此下兩章,孔子皆極稱齊桓、管仲,然《論語》甚少稱及晉文,孔子之意,豈不可見?又下章,九合諸侯不以兵車,此即桓之正。晉文便不能及此。惟齊桓一傳而衰,晉文之后,世主夏盟,常人以成敗之見,皆艷羨于晉文,孔子獨持正論,固非為兩人爭優(yōu)劣。
《經(jīng)義述聞》曰:
晉文能
行權(quán)而不能守經(jīng)
,齊桓能
守經(jīng)而不能行權(quán)
,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也。法而不譎,古人以為齊桓之過,則守正為齊桓之所長,權(quán)譎為齊桓之所短,較然甚明。然則晉文公譎而不正,亦是嘉其譎而惜其不正可知矣。
《論語發(fā)微》曰:
(踐土會盟)晉文
用權(quán)道以正君臣,明王法,而實非禮之正
,故曰譎而不法。齊桓公
知正不知權(quán),親親之義先闕。及身受禍,五子爭立,其后嗣不復振
。晉文
知權(quán)而不知正,故數(shù)世雄長中國,亦終不合于王道
。惟圣人
斷之以義,而人事浹,王道備,成《春秋》之治,在可與立又可與權(quán)也
。
《四書解義》曰:
世運自
帝
降而
王
,王降而
霸
,風愈下則人心愈衰,然于短中取長,亦自有別。論其
心術(shù)
,均非王道之正;觀其
心事
,亦有優(yōu)劣之分。
陳祥道曰:
齊桓公為會而封異姓,晉文公為會而滅同姓;桓責諸公以不貢天子,文會河陽以召天子;桓伐譚戎而不有,文滅而分其地;桓仇管仲而用,文親舅犯而疑;桓寓內(nèi)政以復古,文作三軍以逼上;桓釋沫之劫而遇以信,文念衛(wèi)侯之怨而加以酖。
此其正譎之不同也。晉文之譎非無正也,齊桓之正非無譎也
。觀其出定襄王以示民義,伐原以示民信,大搜以示民禮,于君之命有三辭之恭,于國之利有三罪之當,此
晉文之正
也。然
譎不勝正,故謂之譎而不正
。前事則兄弟爭國,內(nèi)行則般樂奢汰,外事則詐邾襲莒執(zhí)陳,轅濤涂以致斁于諸侯,親刁易牙開方以構(gòu)于國,此齊桓之譎者也。然
正能勝譎,故曰正而不譎
。
若夫以王道觀之,則桓公之正猶之譎也。昔孟氏子曰:春秋無義戰(zhàn);愚曰:五伯無王道
。
張栻曰:
二君
以功利為心
,
為三王之罪人
則同,然論其行事有譎正之異,則晉文固下于齊桓矣。
孟子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
【附錄】
鄭汝諧曰:
桓文之霸,非有意于尊周室也,特假是以號令諸侯耳。孟子察見其用心,故每每非之。夫子忠厚之心,不欲正言其失,惟微示其意。
程子曰:
晉文公欲率諸侯以朝天子,
正
也;懼其不能,故
譎
而行之,召王以就焉。人獨見其召王之非,而不見其欲朝之本心,是以譎而掩其正也。齊桓本侵蔡,遂至于楚而伐之,責其職貢之不修,其行非正,然其所執(zhí)之事正,故稱其伐之正而不見其行事之本譎,是以正而掩其譎也。圣人發(fā)其心跡,使晉人勤王之志顯,且使后世知慎所舉而不失其正也。雖然桓文皆未為盡善也。圣人斯言,使知
夫立意雖正,而用之之差,則反害其本意
;又使人知夫
所行雖正,而本意發(fā)之未善者,亦終不可掩也
。
大抵始終一出于正,表里粹然而無疵乃為善耳
。
唐文治曰:
文公反國之后,多親小人,城濮之役,伐魏以誘楚,陰謀以取勝,且召天子狩于河陽,而使諸侯朝之,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是譎而不正也。
夫子言此,以發(fā)其隱,蓋《春秋》彼善于此之義耳
。
【本章參考書目】
《孟子》《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注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癸巳論語解》《論語學案》《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大義》《論語意原》《論語發(fā)微》《論語會箋》《經(jīng)義述聞》《四書解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晉文公譎而不正|《論語》沒有那么難
【共讀】《論語》憲問篇第十五
釋讀中國歷史059:譎而不正的晉文公
憲問篇第十四?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論語:晉文公譎而不正(14-15)
春秋五霸,一霸不如一霸?原因何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shù)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