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分數(shù)線每年的浮動,單純以分數(shù)作為填報依據(jù)往往不科學,所以建議以位次作為主要的填報依據(jù)。
在確定選報學校及專業(yè)之前,考生首先要明確自己在全省的位次。
然后查閱此位次附近往年被哪些學校錄取,從中選取適合自身特點的院校,初步形成預(yù)案。
同時,考生還要認真查閱這些學校歷年招生計劃的增減變化情況 。
如果招生計劃增加,說明把握更大;反之,說明把握減小。
多數(shù)情況的考生都是被第一志愿直接錄取。所以,科學報考的標志之一,就是穩(wěn)妥地被第一志愿錄取。
一般學校也大都希望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因此,考生必須慎重選擇第一志愿,要有較大的保險系數(shù)。
如果不能恰當?shù)毓烙嬜约旱膶嵙?,填報的志愿偏高,一旦第一志愿不被錄取?/p>
落到第二、三志愿就容易造成高分低取,被錄取到低層次的院校和專業(yè);
或者出現(xiàn)“坐滑梯”的現(xiàn)象,一落到底。
第二志愿的選擇要有合理的梯度。
從錄取投檔的過程看,第一志愿在考生錄取過程中最為重要,這并不意味著第二志愿形同虛設(shè)。
因為第一志愿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命中,從歷年實踐上看,錄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占一定比例。
所謂“梯度”,就是報考的學校不要集中于同一層次,要適當拉開檔次。
需注意的是專業(yè)也要拉開檔次,不能一味的只選熱門專業(yè),喜歡的熱門的放在前,冷門的但能接受的可放在后,形成梯度。
“專業(yè)是否服從調(diào)劑”是雙刃劍。
填報“同意服從”,就會增加錄取的機會。
但是,也有被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錄取的風險。
這就要求,考生對目標院校的其他專業(yè)也有所了解,即便沒有填報,如果同意調(diào)劑,就可能被錄取。
如果絕對接受不了,就要謹慎對待了。
但多數(shù)報考指導者是從錄取成功,避免退檔的角度考慮,所以建議同意服從。
認真考慮提前批的填報,根據(jù)考生的身體、政治面貌、意向等因素考慮,如果條件允許,也有心儀的學校,就可以填報,畢竟是增加錄取的機會。
如果不被錄取,也不影響其他批次的錄取。
但需注意的是你一定要想好:如果被提前批錄取,就不能再到下一批次。所以,沒有喜歡的千萬不要強求。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