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長。
諾獎得主賽珍珠曾說,《水滸傳》是中國偉大的社會文獻。
一部《水滸傳》,包羅萬象,其中不僅有“風風火火闖九州”的仗義與熱血,還有人性的險惡與復雜。
梁山好漢的故事百般曲折、震撼人心,讓人感受到豪情壯志的同時,又能體會百味人生。
其中蘊藏的5個人生大忌,更是發(fā)人深省。
01
有道是:“馬上林沖,馬下武松?!?/p>
在《水滸傳》中,林沖作為“梁山五虎將之一”,無論是名氣還是武功,都名列前茅。
可林沖空有一身好武藝,卻活得過于窩囊。
當?shù)弥拮颖蝗苏{戲時,林沖怒發(fā)沖冠,氣勢十足地趕到“案發(fā)現(xiàn)場”,將對方抓了個現(xiàn)行。
他本是來教訓對方的,可一看對方是高衙內,便嚇得拳頭落在半空,連句狠話也說不出了,最后只能忍氣吞聲地領著自己娘子離開。
林沖固然膽小怕事,但他的好友魯智深,卻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
聽說了林沖的事情后,魯智深第一個便要去教訓高衙內。
此時反倒是林沖將魯智深攔住,并心平氣和地勸道:
“原來是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妻,我本待痛打那廝一頓,但太尉面上須不好看?!?/p>
被人家欺負侮辱到這步田地,林沖在意的竟然還是上級的面子,林沖算是慫到了家。
要知道,忍耐需要有底線,你若是一味退讓,那只會給對方得寸進尺的機會。
退一步海闊天空,但退一萬步,便可能是萬劫不復。
林沖一忍再忍,退了一萬步,結果落得個誤入白虎堂、人去樓也空的下場。
林沖的委曲求全,讓他身上少了些快意恩仇的英雄氣,雖為“天雄星”,但終其一生,卻被一個“慫”字牢牢束縛住。
正如金圣嘆對他的評價:“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yè)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p>
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寫道:
“縱觀我們的一生,我們所有最糟糕的懦弱和卑鄙都是為那些最受我們鄙視的人犯下的?!?/p>
人人都想做武松,結果卻成了林沖。
雖然身安一時,卻也心亂一世。
有時候,就得該出手時就出手,與其接受靈魂的拷問,不如將鞭子握在自己手中。
02
李逵,江湖綽號“黑旋風”。
旋風刮起來不分東南西北,像極了李逵急躁魯莽的性格。
李逵初識宋江時,宋江想喝魚湯,于是他便自告奮勇去江邊買魚。
到了江邊,由于賣魚的主人未到,所以這生意暫時做不了。
可李逵是個急性子,他哪里等得了這些,只見他走上前去,拿了魚就走,因此引發(fā)了一系列沖突。
宋江是個城府極深的人,而李逵作為宋大哥的頭號迷弟,卻未能學得絲毫耐心。
有一次,李逵奉命下山采購糧草。
忽聽人說,宋江搶了人家的女兒滿堂嬌,李逵便上前詢問那宋江長得什么模樣。
那人說道:“這宋江四十上下,五短身材、面色紫黑......”
還沒等對方說完,李逵早已拍案而起,怒吼道:“不必講了,沒錯兒,就是他!”
于是,急沖沖回到梁山,不分青紅皂白地痛罵了宋江一頓,還砍倒了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后來,李逵才得知,那滿堂嬌是被曹莊惡霸冒宋江之名搶走的。
魯迅曾說,自己最憎惡張飛、李逵這類人,他們凡事不問青紅皂白,只是掄著板斧便“排頭砍去”。
人生的智慧,藏在平和與冷靜中,而人生的禍患,則藏在急躁與魯莽中。
一個人只有在冷靜時,才能看到真相,才能合理解決問題。
如果只是用自己急躁和混亂的思維去做事,那么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菜根譚》有言:“躁極則昏,靜極則明?!?/p>
人生的修行,不過是:心情不浮躁,做事不急躁。
03
盧俊義是《水滸》中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場雖然不多,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上梁山前,他富甲一方,號稱河北三絕,槍棒無敵天下。
上了梁山后,他活捉史文恭,力壓林沖等元老,一下子就坐在了第二把交椅上。
但如此傳奇的盧俊義,在金圣嘆眼中,不過是個“呆氣十足”之人。
“雖是龐然大物,卻到底看來覺得不俊。”
金圣嘆之所以看盧俊義不爽,很大原因便是盧俊義這個人過于自傲。
他本是大名府第一等富豪,槍棒無雙,生活滋潤,卻因遭到吳用的算計,最終家破人亡、落草為寇。
宋江為了騙盧俊義上梁山,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宋江讓吳用扮作算命先生,來到盧俊義家中,說盧俊義有血光之災,讓他到山東泰安州避難。
盧俊義信以為真,便連夜收拾行李準備趕往泰安。
要想到達泰安,勢必要路過梁山,家仆燕青覺得此事蹊蹺,便勸盧俊義不要貿然前去,以防梁山好漢攔路打劫。
但盧俊義一向自視甚高,又豈會把別人放在眼里。
那名聞天下的梁山好漢,在他眼里不過是一群猶如草芥的“賊男女”罷了。
盧俊義就是帶著這種觀念出發(fā)的,結果在途中被設計捉上梁山,有家難回,最后只能含恨入伙。
《禮記》有言:“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p>
再彪悍的人生,也會被自負所打??;再輝煌的功業(yè),也會被驕傲所摧毀。
為人處世需保持一種空杯心態(tài),理性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喪失信心;在輝煌與成就之間,不忘記初心。
放蕩功不遂,滿盈身必災,盧俊義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04
宋江是梁山的頭把交椅,人人敬仰擁護的“及時雨”;而“鼓上蚤”時遷是雞鳴狗盜之徒,名次排在倒數(shù)第二。
不過金圣嘆卻說:“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p>
被世人目為“豪杰”的宋江,為何會與小偷時遷成為一路人呢?
其中緣由,便在于虛偽二字。
食言而肥,是許多偽君子的共性,宋江當然也不例外。
上梁山之前,宋江混跡于黑白兩道之間,成為“鄆城聞人”,身后有不少“鐵粉”。
在殺了閻婆惜、收買閻婆不成之后,宋江拍著胸脯保證:“我是烈漢!一世也不走,隨你要怎地?!?/p>
但結果呢?宋江趁“鐵粉”唐牛兒上來解圍時,“往鬧里一直走了”。
聲稱“一世也不走”的宋江不但走了,還把唐牛兒留下來頂缸,這就是“山東及時雨”的英雄氣概。
后來,宋江被梁山好漢從江州法場救了下來。
上梁山后,晁蓋曾主動要把梁山第一把交椅讓給宋江。
讓當然是假讓,宋江辭當然也是假辭。
他雖然表面上不接受梁山之主的位置,實際上卻廣泛籠絡梁山眾人。
后來晁蓋中箭身死,宋江也就在眾人擁護下,順理成章地成了梁山之主。
在眾多梁山好漢當中,有些人是被現(xiàn)實逼上了梁山,可有些人卻是被宋江逼上了梁山。
對于那些對自己有用的人,宋江會不擇手段地將他們“賺上梁山”,而對于那些沒用的人,宋江則一改往日禮賢下士的面孔,變得冷血而殘忍。
平定方臘后,武松痛失一臂,成了廢人。
他對宋江說:“小弟今已殘疾,不愿赴京朝覲。已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p>
面對武松的真情流露,宋江只冷冷地說了四個字:“任從你心!”
只要沒有利用價值,任何兄弟情義都不會被他放在心上。
宋江用“忠義”的口號,綁架了梁山好漢的人生,而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招安夢。
培根曾說:“沒有一種罪行比虛偽和背義更可恥了?!?/strong>
虛偽是人生最拙劣的演技,雖瞞得過一時,卻終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而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摒棄虛偽。
須知,虛偽不過得意一時,真誠才能過好一世。
05
有人說,吳用是智謀的化身,是梁山的“諸葛亮”。
其實并非如此,他的計謀多是損人利己的小把戲,遠遠當不起“智多星”的名號。
吳用之所以能坐在第三把交椅上,并不是因為他的智謀有多高,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圓滑的利己主義者。
宋江坐上梁山頭把交椅前,晁蓋是梁山老大,可宋江上了梁山不久,吳用就轉投到了宋江的陣營。
在晁蓋與宋江之間,吳用選擇了宋江,因為他知道晁蓋的目標就是經營好山寨,而宋江的目標則是招安。
自己開公司創(chuàng)業(yè)是挺好的,可是文人出身的吳用想要的是,更有保障、更有面子的“國企”。
相比之下,宋江無疑是比晁蓋更好的選擇。
征遼勝利后,梁山大軍開到了東京城外,此時朝廷多有猜忌,不讓眾人進城。
眾將得知,盡有反心,只是未得宋江允許,不敢貿然行動。
于是眾人找來軍師吳用,與他商議造反事宜。
這時吳用見群情激奮,于是便?;饋淼溃?/p>
“自古蛇無頭不行,我如何敢做主張?這話須是哥哥肯時,方才行得。”
關鍵時刻吳用拿宋江做擋箭牌,既解決了問題,又不得罪人,不得不說他真是滑到了一定境界。
吳用的圓滑為他帶來了地位與權力,但他本人也因此喪失了屬于自己的人生。
正如金圣嘆所說:“宋江只道自家籠罩吳用,吳用卻又實實籠罩宋江。”
吳用一生都圍著宋江轉,當宋江中毒身亡后,他的生命也就沒了中心。
也許,上吊自盡,便是他最好的歸宿吧。
一位英國作家曾說:“一個沒有原則和沒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和羅盤的船,他會隨著風的變化而隨時改變自己的方向?!?/p>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有一根“定海神針”,定住自己的原則,守住自己的底線。
無數(shù)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生,贏在人品,輸在算計。
做個好人,修顆誠心,比什么都強。
《水滸傳》中的這首五言詩,向我們揭示了世間的人情冷暖。
無論是英雄好漢,還是市井眾生,他們共同演繹了那個時代的恩怨情仇,也讓我們對人性多了一份悲憫與敬畏。
小說寫的是故事與人物,但揭示的卻是人性善惡,人生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