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醫(yī)藥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源于中醫(yī)理論的“八段錦”能為患者調(diào)理身體健康提供輔助作用。在家不能出門的普通大眾也可練起來,保障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zhì)。
八段錦是我國古代的引導術(shù),也是中華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中的瑰寶。其動作對某一臟器具有針對性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又是綜合性、整體性的,綜合練習八段錦的各節(jié)動作可以起到調(diào)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腰腎的作用。學習八段錦的鍛煉方法 ,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預備姿勢:兩腳并攏,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于體側(cè);頭頸正直,用意輕輕上頂,下頜微內(nèi)收,眼向前平視;用鼻自然呼吸,精神集中,意守丹田。
兩手托天理三焦——
改善脊柱和腰背肌肉群,矯正不良姿勢
1.左腳向左平跨一步,與肩同寬;兩手交叉于腹前,沿身體中線上舉至頭上方;眼隨兩手;配合吸氣。
2. 兩手向體側(cè)分開下落,側(cè)平時,上體前俯,兩頭在頭下方十指交叉互握;配合呼氣。
3. 上體抬起,兩手沿身體中線上提,至胸前時,翻掌上托至頭上方,兩臂伸直,提踵、抬頭;目視手背;配合吸氣。
4. 兩手左右分開,下落至體側(cè);腳跟下落著地;雙目平視前方;配合呼氣。
動作要點:兩手上托,掌根用力上頂,腰背充分伸展。腳跟上提時,兩膝用力伸直內(nèi)夾,可以加強身體平衡。
左右開弓似射雕——
增強心肺功能,鍛煉腿部肌肉力量
1.左腳向左平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兩手體前交叉提起至胸前,左臂在外,兩掌心均向里;配合呼氣。
2. 右手握拳,拳眼向上,屈肘向右平拉;同時,左手食指上翹,拇指伸直外展,兩指成八字撐開,左臂伸肘,向左緩緩用力推出,高與肩平,掌心向左;展臂擴胸,兩臂成拉弓狀;目視左手;配合吸氣。
3. 兩手變掌,右手向右側(cè)伸展,兩手同時下落,再向上交叉于胸前,做右式,動作同1解、2解,惟左右相反。
動作要點:兩臂平拉,用力要均勻,盡量展臂擴胸,頭頂仍保持挺直。馬步時,挺胸拔背,上體不能前俯,兩腳跟外蹬。
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
增強腸胃蠕動,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1.兩臂側(cè)平舉,上體左轉(zhuǎn)由馬步變左弓步;左手握拳收至腰間,右手握拳隨轉(zhuǎn)體屈肘向下、向前舉至頭前;目視右拳;配合吸氣。
2. 上體前俯;右拳變掌下按至左腳尖前;配合呼氣。
3. 上體右轉(zhuǎn),使左弓步過渡到右仆步再變?yōu)橛夜剑沂蛛S重心移動貼地劃弧至右腳尖前;眼隨右手;繼續(xù)呼氣。
4. 右手翻掌上舉,臂伸直,掌心向上,左手變掌下按,掌心向下;抬頭,目視右手背;配合吸氣。
5. 右掌變?nèi)蚯跋侣涫罩裂g,左手握拳,屈肘前舉到頭前,做右式。動作同1解~4解,惟左右相反。最后,左腳收回,并步,兩拳抱于腰間。
動作要點:弓、仆步變換,動作連貫勻速。兩掌上撐下按,手臂伸直,挺胸直腰,拔長脊柱。
五勞七傷往后瞧——
提高大腦功能,有益心肺,強腰健腎,調(diào)理脾胃
1.左腳向前跨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向后,經(jīng)體側(cè)再向前平舉,手心向下;配合吸氣。
2. 重心后移,前腳尖外轉(zhuǎn);兩臂屈肘翻掌交叉于胸前,右手在外,兩掌心向里;配合呼氣。
3. 重心前移,上體左轉(zhuǎn),左腳外展踏實,右腳跟提起;兩手翻掌右前左后撐開,指尖朝前;目視后方;配合吸氣。
4. 上體向右轉(zhuǎn)正,左腳向后收回,兩臂向前平舉下落;配合呼氣。再做右式,動作同1解~3解,惟左右相反。
動作要點:兩臂起落開合要與呼吸配合一致。轉(zhuǎn)頭時,頭平項直,眼盡量向后注視。
搖頭擺尾去心火——
寧心安神,對下肢疾患有積極療效
1. 接上式。左腳向左平跨一大步,屈膝下蹲,成馬步;兩手經(jīng)體側(cè)上舉,在頭前交叉下落按于膝上,虎口向里;目視正前方。
2. 上體向右前方深俯,重心落向右腿,頭盡量向前頂伸;配合吸氣。
3. 上體深俯,最大幅度向左搖轉(zhuǎn),右腿蹬伸,重心移至左腿,臀部向右擺動,擰腰切胯;目視右下方;配合呼氣。
4. 上體再向右搖轉(zhuǎn),做右式,動作同2解、3解,惟左右相反。最后,兩手落于體側(cè),左腳收回,并步站立。
動作要點:上體左右擺動,手、眼、身、步、呼吸配合需一致,頭部和臀部相對運動,對拉拔長,應有韌勁。兩手不離膝,兩腳不離地。
雙手攀足固腎腰——
提高腰腿柔韌性,強腰固腎
1.接上式。兩手體前上舉至頭頂,掌心向前;上體后仰,抬頭;配合吸氣。
2. 兩手隨上體前俯至腳尖,手指攀握腳尖,兩膝伸直;配合呼氣。
3. 上體抬起,兩手沿腳外側(cè)劃弧至腳跟,沿腳后上行至腰部,按壓腎俞穴;上體后仰,抬頭;配合吸氣。
4. 兩手自然下落,成站立式;配合呼氣。
動作要點:身體前屈和背伸主要為腰部活動,因此兩膝應始終伸直,前俯后仰,速度緩慢均勻,運動幅度應由小到大。
攢拳怒目增氣力——
鍛煉肝功能,強健筋骨
1.左腳向左平跨一大步,屈膝下蹲,成馬步;兩手握拳于腰間。
2. 左拳向前沖出,拳心向下;兩眼瞪大,怒視左拳。用鼻快速呼氣。
3. 左拳收回;配合吸氣。右拳向前沖出,兩眼瞪大,怒視右拳。用鼻快速呼氣。
4. 右拳收回;配合吸氣。上體左轉(zhuǎn),成左弓步;同時兩拳體前交叉配合呼氣,再向上舉起;配合吸氣。再兩拳分開,右前左后向下劈拳,拳眼向上配合呼氣;目視右拳。
5. 上體右轉(zhuǎn)180°,成右弓步,再做劈拳。動作同4解,惟左右相反。
6. 上體左轉(zhuǎn),成馬步;兩拳于體前交叉;配合吸氣。再向兩側(cè)崩拳,雙目平視;配合呼氣。
7. 左腳收回,兩手置于體側(cè),成站立式。
動作要點:出拳由慢到快,做好擰腰、瞬間急旋前臂動作,體現(xiàn)“寸勁”。腳趾抓地,呼氣、瞪眼、怒目配合一致;收拳宜緩慢、輕柔,蓄氣、蓄力待發(fā)。一張一弛,剛?cè)嵯酀?/span>
背后七顛百病消——
松動肌肉、內(nèi)臟、脊柱,暢通氣血
1.腳跟上提,兩臂屈肘,兩手背后上行至脊柱兩側(cè),按壓于腎俞穴上;腳跟離地,身體連續(xù)提踵七次,再盡量提踵,頭向上頂;配合吸氣。
2. 腳跟輕輕著地,同時兩手隨之下落于體側(cè);配合呼氣。
動作要點:身體抖動應放松。最后,腳跟上提時,百會上頂;腳跟著地時振動宜輕,意念下引至涌泉,全身放松。
結(jié)束動作:兩手經(jīng)體側(cè),上舉于頭頂上方;配合吸氣。再經(jīng)體前徐徐下按至腹前;配合呼氣。重復多次后,立正還原。
本書是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分理論篇和實踐篇,理論篇介紹了傳統(tǒng)體育概況、傳統(tǒng)保健體育與中醫(yī)基礎理論、傳統(tǒng)保健體育與現(xiàn)代科學、傳統(tǒng)保健體育教與學等內(nèi)容;實踐篇選取了傳統(tǒng)保健體育中的幾項經(jīng)典套路,如24式太極拳、32式太極劍、練功十八法、舒心平血功、導引保健功、七星功、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jīng)等,還添加了新創(chuàng)編的武術(shù)拳操、功夫扇、詠春拳等內(nèi)容,這些項目具有功效顯著、方便易行等特點,有利于終身體育的實施。本書不僅適用于大學生學習,也適用于大眾參考。
版
權(quán)
聲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