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高考賦
十年磨劍兮,征途當(dāng)前。心無旁騖兮,為學(xué)是先。勤專精博兮,孜孜不倦。
端陽(1)前后,荼靡(2)爛漫。莘莘(3)學(xué)子,共襄圣典。十載寒窗,惟此一戰(zhàn)。故作斯賦,但為勵勉。其辭曰:
若夫春秋迭代,時光荏苒(4)。高考日臨,枕戈待旦(5)。刺股懸梁(6),苦思雙曲線。聞雞起舞(7),且誦阿房篇。偷光鑿壁(8),恒念賓從前。繼晷焚膏(9),嘗聞氟氖氮。晨兢夕厲(10),但見生物圈。囊螢映雪(11),何懼勻速變。力學(xué)篤行(12),早聞司馬遷。宵衣旰食(13),方知唯物辯。日昃不食(14),只為玄武巖。噫吁嚱!重乎重哉,高考之重,重于泰山!
至乃探賾索隱(15),揮翰寫卷??嗨稼は?,奮筆伏案(16)。或思如涌泉,一揮九制(17)數(shù)千言;或執(zhí)筆難落,猿猱欲度愁攀援;或倚馬可待,俄而成文(18)詩百篇;或不知所云,拔劍四顧心茫然;或離題萬里,一行白鷺上青天。
且夫嗟余父母,胼胝(19)無怨;櫛風(fēng)沐雨(20),翹首以盼。披星戴月(21),望眼而穿。流火七月(22),侍之場監(jiān)。心猶湯鑊,仍佯笑顏。莘莘學(xué)子,敢不勤勉?
至于吾師常曰:提高一分,干掉一千;少得一分,名落孫山;一本二本,咫尺之間。此之謂也。
于是擊缶鳴弦,為高考之歌,歌曰:十年磨劍兮,征途當(dāng)前。心無旁騖兮,為學(xué)是先。勤專精博兮,孜孜不倦。書山筑路兮,學(xué)海接天。承載重托兮,此心彌堅。心馳蟾宮兮(23),志存霄漢。文武英才兮,笑傲九天!
注釋:賦用中華新
(1)端陽: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jié)”。此外端午節(jié)還稱“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等。端午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
(2)荼靡:花名。
(3)莘莘:眾多。
(4)荏苒:指(時間)漸漸過去。常形容時光易逝。漢·丁廙妻《寡婦賦》:“時荏苒而不留,將遷靈以大行?!?/p>
(5)枕戈待旦:兵器為枕,以待天明。指時刻警惕,準備作戰(zhàn),連睡覺時也不放松戒備,隨時準備著殺敵。
(6)刺股懸梁:形容讀書刻苦。
(7)聞雞起舞: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稌x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lǐng)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wù)摃r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8)偷光鑿壁:西漢大文學(xué)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xué)家的故事?,F(xiàn)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9)繼晷焚膏:焚膏繼晷,唐 韓愈 《進學(xué)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备?,油脂之屬,指燈燭。晷,日光。后以“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xué)習(xí)、工作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譏不肖子》:“所謂焚膏繼晷者,非為身計,正為門戶計。
(10)晨兢夕厲::兢,小心謹慎;厲,嚴格。指終日勤勉謹慎?!端螘ぴ觽鳌罚骸半抟皂鹁?,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滯猶積,晨兢夕厲,每惻于懷?!?/p>
(11)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xué)苦讀。比喻人勤學(xué)好問。
(12)力學(xué)篤行:力學(xué):努力學(xué)習(xí)。篤行:切實地、腳踏實地地實行,勤勉學(xué)習(xí)且確切實踐所學(xué)。宋·陸游《陸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為儒,力學(xué)篤行,至老不少衰?!?/p>
(13)宵衣旰食:出自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旰衣宵食”。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稱頌帝王勤于政事。
(14)日昃不食:解釋:太陽已偏西還不吃飯。形容專心致志,勤勉不懈。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堯步、舜趨、禹馳、湯驟,世愈降則愈勞。況欲以過門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諸標(biāo)枝野鹿,其不為西晉者幾希?”
(15)探賾索隱:釋義: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索:搜求;隱:隱秘。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吨芤住は缔o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p>
(16)伏案:,指趴在桌子上(讀書,寫字,寫作)。
(17)一揮九制: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宋·歐陽修《集賢院學(xué)士劉公墓志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shù)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18)俄而成文:形容寫文章非???,才思敏捷。
(19)胼胝:俗稱“老繭”,是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膚局部扁平角質(zhì)增生。
(20)櫛風(fēng)沐雨:出自先秦·莊周《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fēng)”。形容人經(jīng)常在外面不顧風(fēng)雨地辛苦奔波。
(21)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出自元·鄭廷玉《冤家債主》。
(22)流火七月:是天氣熱極轉(zhuǎn)涼的轉(zhuǎn)折,是從最熱開始轉(zhuǎn)涼。
(23)蟾宮:蟾宮指月宮??婆e時代比喻應(yīng)考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