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記
12月初完成了為期一周的以色列游學。以色列之行,讓我對耶路撒冷這個神秘而神圣的地方、對猶太人都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認識。回來后一直想寫點什么,單純的游記似乎不足以表達我的所見所聞所感,那么就回憶一番這一行程中所遇見的有意思的人和事。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以色列最著名的作家阿摩司.奧茲
奧茲是以色列享負盛名的作家,他一直堅持用希伯來文寫作。
在一個商場樓上一處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提供辦公空間的小會議室里,我們見到了奧茲。他內穿一件天藍色襯衣,外面套了一件藍灰色的外套,一頭銀白色卷發(fā),清瘦的面龐并帶著幅細邊半框眼鏡,臉上露著淺淺而溫和的微笑,顯得儒雅、智慧而謙和。
阿摩司.奧茲
奧茲首先談到,為什么猶太人人數(shù)不多,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地,卻可以在藝術、科學、音樂等各個領域都能有突出的成就?他說,這些成功的猶太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猶太人喜歡質疑一切挑戰(zhàn)一切,尤其喜歡挑戰(zhàn)那些人們都認為對的東西,凡事都喜歡問“為什么”。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有著好奇心,好奇心又驅使他們有著超凡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中的很多人寧愿為自己的追求而孤獨一生。奧茲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周圍的人、周圍的事,保持著一顆好奇心。
奧茲對自己在中國出版印刷的著作《愛與黑暗的故事》,談到了他的寫作背景和寫作初衷。整個談話過程,他語調輕柔、面帶笑容,配合著一些和緩的手勢,非常親和。
奧茲和他的《愛與黑暗的故事》
“只有今天,我才真正感到,高尚情感,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并非生活中的主要東西。絕對不是。感情不過是麥子收割后田野里的一把火:它燃燒了一會兒,剩下的只有灰燼。你知道主要的東西是什么……一個女人應該在她的男人身上追尋什么?她應該追尋一種品德,這品德一點也不激動人心,但是比金子還要珍奇:那就是正派,或許還有善良。而今,你應該知道這點,我認為正派比善良更為重要。正派是面包,善良是黃油,或者是蜂蜜?!?/span>——選自奧茲的《愛與黑暗的故事》。
特拉維夫大學的助教Jemi
在以色列規(guī)模最大的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我們見到了郎恩教授和助教Jemi。Jemi是一個比利時猶太人,二戰(zhàn)時他的祖父母曾經(jīng)進過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助教Jemi,在特拉維夫大學的猶太人大流散紀念館講解
特拉維夫大學廣場上的雕塑
在被問到為什么猶太人歷經(jīng)兩千年的流亡,仍要從世界各地回到耶路撒冷?Jemi回答,猶太人在兩千年來,沒有自己的家鄉(xiāng),四處流亡,他們渴望有自己的家鄉(xiāng)。耶路撒冷是上帝許諾給猶太人的“應許之地”,所以無論多么遙遠和艱辛,猶太人都要回到自己真正的故鄉(xiāng)。
在被問到為什么猶太人這么優(yōu)秀,卻飽受迫害的真正原因。Jemi解釋說,猶太人在法律上不被允許擁有土地,不能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所以自古靠借貸來獲利謀生,給人們的印象中猶太人一直是賺取他人錢財?shù)娜?,被人嫉妒和憎恨,這是他們遭人排擠和迫害的重要原因。
Jemi裝束隨意、頭發(fā)蓬亂、一根皮帶吊出在褲子外面。他真摯而客觀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居然還用發(fā)聲較奇異的中文背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span>
一路的以色列陪同Elad
在一周的時間里安頓我們日常的餐食和住宿的,是一個叫Elad的當?shù)匾陨行』镒?。我們問他是否信猶太教,他很坦率地說,曾經(jīng)信過,后來難以堅持就不信了。隨后在路上他又直言不諱地說自己是同性戀者,并說自己剛剛和戀人分手。
此人正是Elad
周五晚上到了猶太人的安息日時間,街上寂靜一片,許多猶太人的餐館和店鋪都關門了,Elad帶著我們去吃晚飯。走在漆黑寂靜的路上,有一種神秘的感覺。Elad帶著我們走了很遠,終于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披薩餐館。餐館里非常嘈雜,他仍然堅持要給我們講完猶太人宗教相關的事情??斓酵聿徒Y束時,他說我想帶你們去一個當?shù)匦沤毯茯\的人去的教堂看看。我們說好啊。隨后跟著他一通走,結果走著走著他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有些“臟亂差”的猶太人社區(qū),路上靜悄悄的,偶爾有穿黑大衣戴著黑帽的猶太人經(jīng)過,旁邊的房屋中隱約傳來安息日家人聚會的歌聲。
走到路邊,看到墻上貼了幾張希伯來語寫的白色大紙,Elad說這是他們的集會通知。正說著,一個10來歲的女孩突然高喊了一句什么從我們身后迅速跑過,把我們都嚇了一跳!Elad毫不遲疑地翻譯道,“這孩子剛才用希伯來語說,你們真惡心!”原來,這里是較為貧困的猶太人居住的地區(qū),他們固守著自己的信仰,不太喜歡外來人。猶太女人都是穿長裙的,而我們是一群穿著褲子的女人。大家隨后趕緊悄悄離開了這看來不受歡迎的地方,一路上感覺很是恍惚,仿佛去了趟中世紀的某個地方。可是可是,Elad之前不是說要帶我們去教堂的嗎?
Elad就是這么個隨性、熱心,又有些喜歡挑戰(zhàn)世俗的年輕人。不知道他是否代表了當下以色列新一代猶太年輕人的特點。
充滿藝術氣息的雅法古城
雅法古城里的老太太
藝術無處不在(一棵懸空生長的柿子樹)
以色列博物館的講解老媽媽
到以色列博物館參觀,迎面走來一個60來歲的老媽媽,非常精干。她的第一句話就說,我是帶你們參觀的志愿者,我不收費,你們交的錢是給博物館的。
在整個導覽的過程中,她非常詳細清晰地給我們講解展品,不時地從背包中拿出相關資料給我們看。一幅《摩西的背影》她花費了很長時間給我們講解。博物館中藏品非常豐富,珍藏了以色列甚至有關人類歷史的各類藏品。
專業(yè)而執(zhí)著的志愿者老媽媽
以色列博物館門前的蘋果核,是在嘲笑當下統(tǒng)治世界的“蘋果”嗎?
羅馬帝國哈德良國王雕像
摩西的背影
由于時間原因,我們沒能全部參觀完博物館就需要離開,她聳著肩膀神情遺憾地說,由于你們要離開,所以,我不得不走了??吹贸?,她非常非常想把以色列的文明和歷史統(tǒng)統(tǒng)詳詳細細地講給我們聽。雖然時間很短,但這位志愿者老媽媽那執(zhí)著的眼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哭墻腳下的人們
在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墻邊,那一面短短并不高的哭墻,斑駁、寂靜地矗立在湛藍如洗的天空下。藍天圣潔、明亮,沒有一絲白云。
西墻(The Western Wall),又稱哭墻
哭墻下,一道長長的屏風,把男人和女人進行了分隔。屏風左側,男人們穿著黑色的大衣、帶著黑色的寬邊禮帽,手中拿著圣經(jīng)在墻邊大聲的誦念,有的身體隨著朗讀的節(jié)奏大幅度左搖右擺,有的手捧圣經(jīng)邊高聲朗讀邊來回大踏步踱步。
前來哭墻的人們
來哭墻祈禱的新娘
她的心事只說與上帝聽
屏風之隔,靠近哭墻墻角下的女人們滿滿地排在一起,她們把額頭抵在墻上,或是靜靜地向上帝傾訴、或是在向上帝默默地祈禱、或是手持一本小小的圣經(jīng)低聲誦念著。我身旁的女人,頭上包著頭巾,看不清年齡,只聽見頭靠在哭墻上的她輕聲地啜泣著,好像在慢慢傾訴著深藏在心中的痛苦。抬起頭來,湛藍湛藍的天空下,陽光灑滿斑駁的墻壁,鴿子們悠閑地停在墻頭上淡然地望著下面的人群。此時此刻,即使懷疑上帝是否真實存在的人都會被這場景所感動,有這樣一個叫做“上帝”的“人”正在默默地忠實地傾聽你的痛苦或期望,難道不是一件很受感動的事嗎?我把小紙條卷起費力地塞在哭墻那已經(jīng)被塞滿紙條的縫隙中,紙條上沒有寫任何愿望,只寫下了感恩。
塞滿墻縫的紙條
一周的行程里,還遇見了其他不同特色的人們,有來到以色列十年并娶了以色列太太的臺灣籍導游劉導,他用他的理解向我們講解了他所尊重的猶太教文化;有到中國留學并娶了中國媳婦的以色列導游,能操一口流利中文,對耶路撒冷的所有名勝歷史事件了如指掌;有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音色清純的搖滾歌手Gilad Segev,他提到猶太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永遠保持著創(chuàng)作的激情;有一路為我們開旅行車的司機大叔,專業(yè)、準時、笑容時刻掛在臉上;還有在巴勒斯坦伯利恒見到的快樂“地陪”導游大叔,他說自己懂五國語言,期望自己以后能到中國來......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們
海法空中花園
耶穌誕生地——伯利恒圣誕教堂的屋頂
耶路撒冷老城中的東正教教堂
馬薩達古堡遺址,遠處是死海
三角形結構設計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浸透著壓抑、苦悶和悲傷
耶路撒冷老城,遠處是金色的圓頂清真寺(左)和阿克薩清真寺(右)
大屠殺紀念館里的沉重、悲憤、震撼與銘記;橄欖山上遙望耶路撒冷老城,歷史遺址和多種宗教文化的交替與并存;與以色列用隔離墻分界的巴勒斯坦地區(qū),暗含著隱隱的對峙和不安。而這一切中,最為打動人的,仍是猶太人歷經(jīng)劫難后的重返家園和他們倔強不屈的振作與重生。
猶太人《塔木德》經(jīng)里說,“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留在了耶路撒冷。”迪斯雷利說,“耶路撒冷見證了世界的歷史,不僅如此,耶路撒冷也記錄了天堂與塵世的歷史?!?/span>以色列著名歌手奧芙拉.哈扎演唱的《金色的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歌中唱到,“耶路撒冷啊黃金城,青銅的城啊放光芒,我愿化作豎琴,為你歌唱。”
落日中的金色城墻
告別落日余輝中的古城,心中默默祈禱:耶路撒冷啊,這座和平之城,愿你永遠美麗,愿你在世間不再經(jīng)歷戰(zhàn)火,愿你的子民永遠為你歌唱。
一鍵關注【書香茶韻滌心源】
品書香茶韻、共享讀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