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趁早遵從內心。
于小戈
在我的世界里,
沒有什么愛情、友情、親情之分。
只有很愛,有點愛,和不愛。
成事要All in,
成人之美也要All in
雨露均沾,勢必一事無成
別說一事無成,連一段情都成不了。
我總愛說自己是個涼薄的人,不太會維護社交關系。這樣,如果你領受了我的溫情,那就是額外的彩蛋。
我不懂得該如何向一個身外的人,表達關心和愛。能說出口來的,又是犀利刻薄,看似無情,其實只是欲語遲。
隨著年歲漸增,很多事慢慢想通,看透了,就越活越聚焦,也因而收獲了坦蕩與從容。
近身的圈子聚焦的只剩下兩層,一層是我愛的人,一層是我欣賞的人。其余的都是過客和旅伴。
我愛的人,是貼身的那一圈,都是過過事兒的親人。我離家10年,十足親身驗證什么叫“出門靠朋友”。
和他們在一起,付出愛的幸福遠遠大于索取。
你會真正懂得,為什么愛一個人,你會那么快樂??吹剿麄?,你的心里就開出花兒來。給自己舍不得買的東西,都毫不猶豫愿意送他們,寵愛他們是你的幸福。
像這樣感情基礎很穩(wěn)定的好友、家人、愛人,從小到大,總計加在一起不超過20個。
還有一圈是我欣賞的人。這一圈人,我在心里很珍視,卻不急于親近。
彼此都承著一份惜才的心,又深知彼此價值觀成熟、特立獨行、精神、思考自成一派,都是篤定又驕傲的人。
其實,這樣的人,并不需要多少俗世的溫情,自己能把自己伺弄得特別好。
懂得對方,存著歡喜心,彼此都深諳分寸感,既不愿打擾,也不會易染。
因雙方都個性太強,而更愿意保持一個舒服的距離。
不因疏遠而猶疑,不因親近而迷失,可以不用打招呼隨時啟動深刻話題,也習慣于彼此消失,默認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這樣的不算熟稔卻信任珍惜的朋友,不超過10個。
Joyce就算是后一種朋友的個中典型。
我會時??此墓娞?,她也會看我的,她喜歡喝酒做菜無事high,我喜歡工作學習盡情zuo,兩生歡喜。
有一天我看她發(fā)了個朋友圈說:
不要孩子,我已經(jīng)100%確定,不結婚只談感情我也越來越傾于了。
主要是我還想擁有自己最基本的選擇性,回家可以不說話,不用顧忌別人,我也不想負責任,尤其是如果他還有一大家子親戚。
說句冷血的話,我根本不想照顧你一輩子,因為我已很忙于照顧我自己都要忙不過來了......
我看到她的這段post,秒贊她。
很少有人能夠那么坦承自己的敝帚自珍,冷血自私。然而,這些口口聲聲涼薄無情的人,往往在大是大非上表現(xiàn)出的愛和無私,比俗世庸眾全力以赴地多得多。莊子非孔孟,但其實他什么時候做過非毀禮法的事了,任性率真想要的不過是腳下方寸的絕對自由與自主。
自由不是為了作為,
自由的奢侈,
恰恰是在于不作為。
我對她說:
你真勇敢,敢說出來。
多少人不想負責任,用力過猛演溫良恭儉讓演得靈魂出竅,都要累出人格分裂了。
我是不敢在人前這么說,但我在家里會說,我本來就是個對家事、家情沒有任何熱情的人。
她說:
我真的對這些事,無可抑制的冷漠,討厭聽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本質上可能就是不想負責任。
我一聽人家說我那么會做飯我肯定很賢惠是個好太太老公會很幸福,我就一肚子的火。
這種感受我太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所有付出,都是因為愛,因為心甘情愿,因為我喜歡對你好。絕對不是為了什么狗屁責任!
誰也沒有責任非要對誰好,
人生從頭到尾,
只有你能對自己負責,
別想躺在任何人的懷抱里,
茍且一生。
根本沒有誰非要管誰一輩子,沒有誰有義務背著一堆對你的人生毫無貢獻的七大姑八大姨被莫名其妙的情感綁架,來做一個世俗智慧標配的完美榜樣。
我深深厭倦,堅決反抗,憎惡這種世俗道德的標榜。
在這種大是大非的事上,我從來都分寸不讓。
我很愛我的家人,非常非常愛。但衡量愛有兩個指標:
1是你愿意為他付出多少?做出個人的多大讓步 ?
2是即便完全不理解,你是否能夠成全,寬容?
如果這兩條不符合,那根本就不是愛,扯淡,那是情感綁架。
我對我的家人,是完全新式開放的愛。
在我成長的家庭里,我早就對父母完成了多年的教育和較量,我人生的所有決定,都由我自己做主,當然自己選的路,再難哭著也得走完。
家里人是絕對不催我結婚生孩子之類,從來不會對我說“你看人家......“,若有遠親令不清跟我演那套,我絕對會令人家下不了臺。
家里不會用主流價值觀強奸我,因為我從小就不斷向他們強化灌輸”我和別人不一樣”,讓他們清清楚楚透透徹徹地知道我從頭到腳,從骨子到靈魂就不是個正常人,別指望我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yōu)秀又孝順。
對對對,我只愛自己,從頭到尾只愛自己。
我愛的每一個人,歸根到底還是在愛自己。
爺爺奶奶生病的時候,我隔天一次京滬往返,只為在床前陪伴。我討厭別人說我孝順,因為我根本就不孝順, 我只是真的很愛他們。
他們有醫(yī)生有護工有很好的醫(yī)療條件,不是他們需要我,是我需要他們,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分鐘,我都非常幸福。
我爺爺奶奶根本不懂我那么多年在外面拼個什么鬼,從來也念不清楚我名片上的抬頭,雖然他們完全不懂我,但是他們覺得反正我高興最大。
我爸在世的時候,我想要的人生和他想要的人生也是截然不同,但他很早就放棄了對我的改造。我媽本來就是個神奇的人,她有自己的信仰,自己堅持的生活方式,她有點懂我,但也不是真的那么懂我。我們互相寬容,互相成全。
彼此能夠接受對方愛自己的方式,
就可以不必懂得對方,
這么和和美美地互愛下去。
然而,
在愛這件事里,
萬萬是不能有犧牲感和糾正欲。
我愛我的團隊、我的朋友、我的兄弟,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都跟著我起起落落過過事兒,我愿意寵愛他們,是因為我真的很愛他們,不是為了什么回報,不需要感激。
本來就是一段單純的關系,兩小無猜,相親相愛。
他們的品格、情商、質素,都那么優(yōu)秀,足以配得上我在他們身上傾注的好。
他們懂事有分寸,赤忱而純真,我對他們有使命感,有惜才心,我愿盡己所能成全他們。就像我在過去那么多年,莫名其妙收到那么多人極力想要成就我一樣,人家見管了風雨,覺得你初心難得,只要不傷及根本,都會想助你上青云。
愛與被愛的自由,
默認的前提是
彼此承著一份
懂事、自重與自知。
中國的人情負擔太重。
親戚是老天給你配的人生同伴,朋友是你自己選的親人。
一大家子親戚,就算誰也看不上誰,還得忍著惡心演一輩子的,比比皆是。不愿意演的,動不動就被扣上不孝的大帽子。
其實,這種薄弱的親戚關系,一但面對利益分配,撕得比路人還不堪。人生苦短,何必呢?不如早早地把邊界給劃出來,親情銀行里有多少存款,最好提前彼此心知肚明。
我是一個沒有什么情感籌碼可以用來綁架的人,我親近的人不是因為他是我叔叔,只是我挺喜歡他這個人,大家一起玩大有感情罷了。
越是財務自由、精神獨立的人,越是對家庭關系處理的成熟有度,約法三章。
不是我不能對你好,
是你配不配得上這般好。
體面癌,并不代表著我們就理所應當應該吃虧躺槍抗屎,被當冤大頭。
誰也不傻,體面是給體面人的,不體面的人,不配。
犧牲感,
是破壞人類情感關系
的著名殺手。
如果你對一個人付出很多,心里有了犧牲感,你們的關系就不平等了,你是不會快樂的。沒有人喜歡被不停地叨逼叨說“你看我對你多么多么好,你將來可不能吧啦吧啦”、“你看你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你沒有我可怎么辦”
不好意思,
誰沒了誰都能過得很好,
是我們對于“生活得好”的標準不同。
你覺得她沒了你過著狗窩的生活,人家還覺得狗窩才溫暖舒心。
愛是一種不能強加的東西,不要為了責任,為了演好一個稱職的角色,而連帶出大量的犧牲感。
我小時候對我媽相愛相殺,其實心里特別愛我媽叱咤職場冷血沒人性的一面。后來,她突然著迷愛演傳統(tǒng)母愛,臥槽,我就很受不了。
拜托,您老人家根本就不是這一卦,行不行啊 我一點都不需要母愛,我需要的是精神領跑者。
這種犧牲感,夫妻之間不能有,父母孩子之間不能有,朋友之間更不能有。
愛就愛了,付出就付出了,別企圖用你付出的情感來綁架對方,來索取回報。
一有,就完蛋。遲早忍無可忍,一拍兩散。
除了犧牲感,
還有一種很可怕的傾向,
叫做糾正欲。
其實不僅家長,還有家長型人格的人,他可能是你的男友、先生,她可能是你的閨蜜,她可能是你的老板、導師。
他們會對你付出很多很多的愛和心血,舉著愛的大旗,試圖把你變成他們認為最好的樣子。
他們會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愛的恩惠,來綁架你,告訴你:我是愛你的,我是為你好,你不不要想那么多,聽我的就好了,你相信我,我是這么走彎路過來的......
Well,初心是好的,但是:1、人和人的價值觀取向是不同的。
你想要功成名就,我想要采菊東籬。
我曾深受價值觀和情感的無形捆綁,這種溫暖的寵愛,很容易讓你迷失自我。
但是最終,在積年的糾結,和越來越頻繁的爆發(fā)之后,最終你會做出遵從內心的選擇,并且不惜一切代價。
2、時代真的變了。
老媽,你們那個時代行得通的公理,到了這個時代,真的行不通了。
過去已被驗證無效,未來尚不清晰。誰也別好為人師,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然而,自由這種東西,當然不是無度的。也不是什么人都配被賦予信任和自由。
自由的前提是自律。
太年輕的時候,都會犯99%的人犯過的錯誤,大家都是一條道上走出來的。在打基礎的時候,盡可能降低試錯成本。所以,小的時候,沒資本,就別嚷嚷著要自由。給你自由,你也不知道該怎么用。
小肥羊冷不丁說了句:
媽,我寧愿你沒人性,都不能接受你有“母性”。
嗯,就是那種逢人曬娃,當街喂奶、24小時刷屏自我犧牲式的母愛......我永遠都接受不了你有一天會變得像個地球人。
嗯,摸摸頭,這種可能性,目前看來幾率不大。
其實,我不是教唆你大逆不道,
我只是叫你趁早遵從內心。
因為這注定是遲早的事,
越晚代價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