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不知君,何以得國。
2.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4.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5.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6. 累累若喪家之狗。
7. 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
8. 運(yùn)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9. 守經(jīng)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
10.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12. 堯雖賢,興事業(yè)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圣統(tǒng),唯在擇任將相哉!
13.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14. 魚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15. 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16.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17.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8.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抉R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9. 富貴者送人以財(cái),仁人者送人以言。
20. 前慮不定,后有大患。
2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22.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4. 舜,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25. 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26. 勇怯勢也,強(qiáng)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27. 周失之弱,秦失之強(qiáng),不變之患也。
28. 象貧則恩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29.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30.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31.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shí)而識理義。
33. 怒發(fā)上沖冠。
34. 貌言華也,至言實(shí)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抉R遷《史記·商君列傳》
35. 竊鉤者誅,竊國者矦。矦之門,仁義存。
36. 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37. 騏驥之踞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38. 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
39. 后來者居上。
40. 頭會(huì)箕斂,以供軍費(fèi)。
41. 彼可取而代也。
42.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43. 疑事無名,疑行無功。
44.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45. 好學(xué)深思者,心知其意。
46.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
47. 農(nóng),天下之本,務(wù)莫大焉。
48. 今亡亦死,舉大計(jì)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49. 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淡,未嘗不呼父母也。
50. 五帝不相復(fù),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shí)變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