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歡離別,人生常態(tài)。
一生中,每個人都有幾段難熬的經(jīng)歷,然后慢慢的明白,生活就是一邊受傷,一邊成長。
時間教會我們,學(xué)著慢慢的放下期待,心平氣和的過余生。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快崩潰的時刻,那些難熬的日子,只能自己扛過來。
當(dāng)你熬過來,回頭看看那些風(fēng)雨歲月,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值得。其實,我們大部分成年人,都是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越是難熬的時刻,越是得靠自己撐過去,他人根本愛莫能助。
我們最終都活成了一道光,照亮自己。
01
一邊崩潰,一邊治愈
小時候,總是無憂無慮,看著大人整天唉聲嘆氣,我們總是很好奇的,不明所以。
長大后,做了一個成人后才明白,原來那就是長大。
成年人的情緒崩潰無法隨心所欲,不能當(dāng)眾示弱,不能影響工作和生活,只能在確保第二天能夠休息的深夜里獨自崩潰。
作為成年人,我們很懂事,從不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傷悲,不把自己狼狽的一面展現(xiàn)給他人,總是以堅強的面目示人。
這同樣也是一種無奈。
成年人,我們總是這樣,難過了一個人熬著,生病了一個人撐著;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偽裝自己的壞情緒;安慰別人頭頭是道,深夜卻在無聲痛哭。
小時候,難過、傷心了就哭,成年后,就連哭,也要學(xué)會找合適的場合。
人啊,到了一定的年紀(jì),所有的委屈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
深夜里,一個人躲在被窩里,淚水打濕枕頭,第二天醒來后,我們又重新開始用若無其事的面貌偽裝自己,裝作一切安好。
其實,我們大部分成年人,都是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要堅信,只要走過這段艱苦的日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未來,那個你所期待的更好的自己在等著你。
02
一絲甜,便可溫暖心里的苦
盧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中這樣寫到:“你要忍,忍到春暖花開;你要走,走到燈火通明;你要看過世界遼闊,再評判是好是壞;
你要卯足勁變好,再旗鼓相當(dāng)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邊;你要變成想象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不能讓。”
再苦的日子,總有一個期待或者希望一直支撐著你。是光,刺破黑暗,把溫暖帶給蜷縮在黑暗之中的你。
生活就是這樣,在黑暗的盡頭,一定能夠看到黎明。
《奇葩說》中有這樣的一個對話:
柏邦妮曾感嘆:“心里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馬東回復(fù):“你錯了,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那種至暗時刻,那些難熬的日子,我們都扛過來了。
當(dāng)再一次回頭看,那個我們愛著的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切都值得。
我永遠都相信,挨過三冬四夏,暫受些痛苦,雪盡后再看梅花。
苦盡甘來,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堅持,最終的結(jié)果一定是好的,如果還沒有,那說明還沒到最后。
03
失意倍多如意少,人生常態(tài)
漫長的人生中,我們都有開心的時候,但是困難的日子同樣也不少。
人生大概都是失意倍多如意少。
人生,或許真的就是歡喜與淚盈砌成的吧。
任何人,不論你昨天都風(fēng)光,也不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天亮的時候,你一樣要起身做個人,繼續(xù)生活下去。
因為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
生活其實很簡單,過了今天就是明天。
今天所有的不堪,所有的難過,到了明天,你就得忘記昨天的不開心,用新的方式過今天。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萬事都不如人所愿,事事催促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我們都在奔波,沒有誰比誰輕松,沒有誰比誰簡單,該歷經(jīng)的我們都要經(jīng)歷,該來的總歸會來,我們都逃不了。
所以,無論外面發(fā)生什么事,不管是喜怒哀樂,還是恩怨情仇,我們都應(yīng)該全部當(dāng)他菩提明鏡。
失意倍多如意少,人生常態(tài)而已。所以,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去對待一切,要相信,不論如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回頭的長途旅行,總是要經(jīng)歷一些磕碰。
年輕的時候覺得錢最強大,長大后才知道,強大的不只是錢,還要有面對暴風(fēng)雨堅定、無畏的決心。
生活不是九九八十一難,而是成千上萬個劫。雖然生活總不盡如人意,但每個劫難都有意義。
所以,何必浪費時間糾結(jié)于當(dāng)下呢?扛過去,堅持下去,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悲喜自渡,他人難悟,人難自渡,何以渡人,世間清淺,悲喜自嘗。
劫后余生,你我都是自己的太陽,光芒萬丈,溫暖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