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自今晚始,露水透出潔白之色,而月亮也顯得分外明亮,照亮了思緒。此情此景,不由勾起我對遠方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
02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在明亮晴朗的日子里,何不縱情高歌,痛飲美酒,趁著青春的韶華,攜著歡暢的時光,愉悅地踏上歸途,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
03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宋·蘇軾《赤壁賦》
攜手仙逸共遨游天際,懷攬明月祈愿永恒。此情此景,正如宋代詩人蘇軾在其《赤壁賦》中所述,寄托了世人對超越凡塵、永享寧靜美好之境的無限向往。
04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跨越千山萬水,秋日的蕭瑟中常為異鄉(xiāng)之客,歲月悠悠,承載著百年風(fēng)霜,體弱多病仍獨自屹立于高臺之上,凝視著遙遠的地平線,心中滿是難以言說的孤寂與感慨。
05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fēng)十里柔情。
——宋·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月色如水,輕紗般籠罩著窗前,幽夢隨之一簾展開;春風(fēng)溫柔,穿越十里路程,處處洋溢著綿綿情意。
銀輝灑落窗簾,織就一夜幽夢;而那和風(fēng)細軟,攜帶春天的信息,輕輕撫過每一片角落,將十里之內(nèi)的空氣都浸染上了一抹溫情脈脈。
06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
花落無情,只得任其飄零,而那歸來的燕子,似舊時相識,帶來一絲慰藉。在宋朝晏殊的《浣溪沙》中,這番景象恰如生命之輪的流轉(zhuǎn),既有不可避免的失去,也有溫暖的重逢,道盡了世間萬物周而復(fù)始的本質(zhì)。
07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宋·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靈猶如燃盡的灰木,了無生氣而歸于平靜;身軀仿若斷開繩索的小舟,在浩瀚碧波中悠然漂泊,享受著無垠的自在。
08
世事總歸簪上雪,人生聊寄甕頭春。
——宋·白玉蟾《易道錄招飲》
世間萬事終如白雪覆簪端,人生樂趣暫寓甕中春酒香。
人間繁華終將化作時間之雪,紛紛揚揚灑落于過往,而生命的片刻歡愉,不妨就寄托在那暖爐旁一壺醇厚的老春酒里,溫暖心田。
09
窮達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時心。
——唐·李群玉《長沙紫極宮雨夜愁坐》
無論未來是順境還是逆境,變幻莫測,當(dāng)下心中對于是非的判斷已然分明,這是每一位正處在困境中的人都無法逃脫的心靈體驗。
10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近現(xiàn)代·馬一浮《曠怡亭口占》
盡管早已洞悉宇宙的浩瀚無垠,仍舊對那青蔥草木懷有深切的憐惜之情。這體現(xiàn)了一種對生命本質(zhì)純真而不懈的熱愛與關(guān)懷。
1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漂泊游子的心境,如同天邊浮云般難以捉摸,又似那潺潺流水般無定向地游走。而那垂暮之日的溫柔光輝,無不寄托著對昔日朋友深沉濃厚的情誼。
12
足履白云尋羽客,杖挑明月返仙家。
——元·馬鈺《萬年春·聞鄉(xiāng)人來到,以詞聊代家書》
踏步于白云之上,探尋飛升成仙的羽士蹤跡,以明月為杖,悠然指引著歸途,重返那縹緲的仙界。
13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唐·岑參《寄廳省杜拾遺》
當(dāng)白發(fā)人目睹花朵凋謝,不免心生悲哀;而仰望碧空下鳥兒暢快飛翔之時,又充滿了無限的欣羨。這番景象,既是對歲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淡淡哀愁,也是內(nèi)心深處對無拘無束生活的深切渴望。
14
赤手屠鯨千載事,白頭歸佛一生心。
——清·蔡琬《九華峰寺》
千古流傳的英勇事跡,譬如空手搏鯨,而晚年心境的歸寧,如同皓首皈依佛門,心系一世的虔誠。
昔日豪情萬丈,夢想仗劍斬妖伏魔,年華漸逝之時,則毅然舍棄塵世浮名,轉(zhuǎn)而追求心靈的純凈與超脫,以此作為生命的最終歸宿。
15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翠綠的山色令飛鳥尤為歡暢,清澈的潭水如鏡,映照出內(nèi)心的寧靜,使人的心靈變得空明而遠離塵囂,仿佛置身于一個寧靜平和的禪意世界,忘卻一切世俗紛擾。這是唐代詩人常建在其作品《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所描繪的意境,引領(lǐng)我們步入一片佛家圣地,感受心靈的凈化與升華。
16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yè)》
當(dāng)腳步隨溪流引領(lǐng),直抵水岸最深處,便安然坐下,悠然目送云朵從無到有,聚散浮沉。這便是唐代詩人王維在《終南別業(yè)》中描繪的意境,寓意著一種順其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隨緣而行,在每一個當(dāng)下駐足,將往昔的執(zhí)念輕輕放下,感受那份仿佛重?fù)?dān)卸肩的輕松與自如。
17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唐·盧綸《送李端》
道路穿越寒云的邊際延展,人們在暮色中踏雪而歸。這是唐代盧綸《送李端》中的場景,描繪了別離之情:離別的瞬間便已滿載思念,渴望著下一次的相聚,道盡了分手時刻的哀愁與對重逢的無限期盼。
18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宋·樂婉《卜算子·答施》
思念如深沉海洋,往昔回憶遙遠若天邊,展現(xiàn)了情感與記憶的廣闊無邊,以及那超越時空束縛的深切眷戀。
19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若能結(jié)伴如比目魚般相依,何懼生死考驗,甘愿化身鴛鴦,不覬覦仙界的飄逸自在。把握現(xiàn)世的相伴,便是最真摯的幸福。
20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唐·白居易《夢微之》
當(dāng)你沉眠于黃土之下,身軀歸于塵泥;我則滯留人間,任由歲月的霜雪染白我的雙鬢。世間存在著這樣一種無以言喻的情感,它超越了愛情,卻同樣刻骨銘心,滲透靈魂深處。
21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唐·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兩次菊花的盛放勾起了往日的淚水,孤獨的小舟緊緊系著對故鄉(xiāng)的深情。
時光荏苒,花開又花落,轉(zhuǎn)眼已是兩個春秋。望著眼前的繁花,不禁潸然,想起已有兩年未踏足那魂牽夢繞的家。小舟靜靜地泊在岸邊,它雖無法帶我穿越萬水千山重返故里,但我的心,卻如那牢牢系在岸畔的舟,一刻也不曾離開過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
22
一杯有味功名小,萬事無心歲月長。
——宋·王禹偁《松江亭 其二》
細品一杯酒,方知功名淺,世間萬般事,付諸流水年華長。
抿一口酒的醇厚,讓人悟出功名利祿的微不足道;紅塵諸事,我心已無牽掛,唯有無欲無求,方能享盡生活的恬淡與歡愉。
23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
——宋·李清照《攤破浣溪沙》
在枕畔細品詩書,于悠然時刻尤感其妙;而門前景致,在雨滴的輕拂下更添幾分韻致,讓人舒心地體味自然界微妙的變遷,這番情境,自有一番雅致的情趣蘊含其中。
24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
——近代·王國維《浣溪沙》
攀登絕頂以窺明亮皓月,時而睜開慧眼審視塵世的斑斕。生活中,既有世俗的溫馨,亦有超脫的歡愉;幸福,在于一半的奮力追求與一半的隨遇而安。人生旅途,一半在于理智的清醒,另一半則在于心靈的釋放與接納。
25
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唐·白居易《寄殷協(xié)律》
彈琴酌酒的同伴們都已離我而去,在這風(fēng)花雪月的良辰美景中,我對你的思念愈發(fā)深刻。正如唐代白居易在《寄殷協(xié)律》中所表達的情感,身邊不乏共享安樂的朋友,但能在困境中攜手同行的知己卻屈指可數(shù),故而更顯珍貴,應(yīng)當(dāng)倍加珍惜。
26
黃菊籬邊無悵望,白云鄉(xiāng)里有溫柔。
——宋·蘇軾《浣溪沙》
在黃菊點綴的籬笆邊,不再有迷惘的凝望;在那云霧縹緲的桃源深處,蘊藏著無限溫柔。宋代詩人蘇軾于《浣溪沙》一詞中,借景抒情,無需多言,便巧妙傳達出他心靈超脫塵世煩憂,對美好理想境界的深切向往與追求。
27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直到春蠶的生命終結(jié),方才停止吐絲;蠟燭唯有燃盡成灰,淚水方干。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其《無題》詩中,以這般生動的意象,深情地喻示了堅定不移的愛情與徹底無私的奉獻精神。
28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唐·杜甫《蜀相》
劉備三次不辭辛勞地拜訪諸葛亮,謀取安邦定國之策,其情意懇切,傳為千古佳話。而諸葛亮,一片赤誠老臣心,跨越兩朝,全力輔佐,其忠貞與智慧,著實令人欽佩。
29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山林層疊,遮蔽了極目千里的視線,江河曲折宛如心頭百轉(zhuǎn)千回的憂思,即便是世間最巧的手筆,也難以描繪這滿腹復(fù)雜情感與深沉悵惘。
30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唐·李商隱《落花》
花瓣飄零不忍清掃,望眼欲穿渴盼歸期。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落花》中描繪了一種情感糾葛:內(nèi)心哀傷難以自持,即便心如刀絞,依舊向往著歸途之路。這番表述,道出了深陷極度苦楚之中,卻仍舊展現(xiàn)出不屈韌性的復(fù)雜心境,此等矛盾感受,又向何人傾訴得盡?
31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唐·張祜《宮詞二首》
遠隔故鄉(xiāng)三千里程,深鎖宮廷二十載春秋。她們身陷重圍,既遙遠地離開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三千里之遙,又在幽深的宮殿中度過了漫長的二十年。這樣被束縛的生活,以及她們內(nèi)心深處對自由的無限向往,恐怕非普通人所能深切體味。
32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唐·杜甫《登樓》
春天的美景在錦江兩岸鋪展開來,仿佛將天地都融入了這一片翠綠之中。玉壘山巔,流云漂浮,它們不僅是自然的裝飾,更是默默訴說著從古至今世事的滄桑變幻,其中蘊含著無數(shù)令人感慨的無奈與變遷。
33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唐·杜甫《春望》
在國家傾覆、家園破碎之時,花朵似含淚水,鳥鳴聲聲扣動著悲傷的心靈,萬物皆在這離亂的年代中深深體味著哀愁與告別的復(fù)雜情感。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在其《春望》一詩中所描繪的情景,細膩地反映了戰(zhàn)亂時期生靈涂炭、自然同悲的蒼涼意境。
34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唐·劉禹錫《福先寺雪中愁別樂天》
在云幕低垂的夜晚,笙歌悠揚回蕩,仿佛穿越了二八韶華;雪花紛飛中,萬千世界被裝扮得如詩如畫。此情此景,正如同唐代劉禹錫在《福先寺雪中愁別樂天》所描繪,離愁別緒與雪景的靜美交織,構(gòu)成了一幅動人心弦的畫面,讓人深切體會到,那雪中道別的憂傷與周圍銀裝素裹的景致竟是如此相得益彰。
35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唐·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大雁引領(lǐng)著心中的憂愁遠去,山峰輕輕銜來明亮的月輪。唐代李白在《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如此描繪,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靈動之美如何溫柔地平息內(nèi)心的波瀾,彰顯了大自然撫慰人心的獨特魅力。
36
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唐·崔顥《題沈隱侯八詠樓》
綠窗映襯明月光,青史書卷載古人蹤。明月悠悠照耀著翠綠的窗欞,盡管古代先賢的故事已在青史的篇章中歸于沉寂,然而,那份悠遠的歷史靜謐,卻仿佛與皎潔月色共存,永留人心。
37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近現(xiàn)代·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游泳》
剛剛還在品嘗長沙清澈的江水,轉(zhuǎn)瞬間又享受起了武昌魚的美味,這寥寥數(shù)語,不僅勾勒出跨域山河的美食體驗,更蘊含了旅途中的無限愉悅與暢意。
38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唐 ·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歲末之時,長夜漫漫,萬水千山隔絕歸途,游子之心仍緊緊系于遠方親人。這股深沉的歲末思鄉(xiāng)情愫,總能觸動心靈最柔軟之處。
39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近代 · 魯迅《自嘲》
我勇敢地面對眾人的指責(zé)與挑戰(zhàn),甘心謙卑地像一頭耕牛般服務(wù)于人民,這正是我堅定不移的立場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xiàn)。
我從不畏懼行于風(fēng)口浪尖之上,承受萬千非議,只愿低頭默默擔(dān)當(dāng),如那溫順之牛,全心全意地貢獻給廣大民眾。此乃我矢志不渝之信念與毫無私心之情懷。
40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唐 ·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遠離故土六千余里,歷經(jīng)十二載流放生涯的磨難,這短短數(shù)語,道盡了他人無法想象的漂泊與艱辛之旅。
41
天地風(fēng)塵三尺劍,江湖歲月一篇詩。
——明·王祎《贈別馬謙叔憲史》
手執(zhí)三尺青鋒,漫步風(fēng)塵滾滾的大地與蒼穹之下,將悠悠江湖年華化作篇篇吟游之詩。
仗劍穿行于世間的紛擾風(fēng)塵,讓每一段漂泊江湖的光陰都凝練成流淌的詩句。這種俠骨柔情的生活方式,彰顯了一種非凡的和諧之美,使得英勇豪情與詩情畫意自然而然地交織共生,毫無突兀之感。
42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在晨曦微露之時,海面上升起的朝陽漸漸驅(qū)散了夜的余暉,與此同時,江河之畔,春天的氣息悄然滲透進往昔的歲末。歲月的更迭與自然界循環(huán)不息的活力,日日如此,年年往復(fù)。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不妥,聯(lián)系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