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欣賞一句猶太人名言:你的價值是腦袋而不是手。
為什么他們會這么說?因為人的思想和認知,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
正所謂是: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以下3句話,道透人性真相,可以顛覆你的認知水平,提升你的思想高度,讓你少走彎路,堪稱是“勝讀十年書”。
在一般人看來,熟人關系是最可靠的。
但事實是:關系是最靠不住的,因為社交場上的主宰往往并非是感情。
你以為自己和誰認識,和誰很熟,那終究是你自以為的。
就如作家周國平所說: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正因為熟人關系的建立是趨利的、是無聊的,所以熟人關系也是很不牢靠、很危險的。
老祖宗因此告誡我們說:“生人當熟人處,熟人當生人處”,以及“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可親”。
為什么越是熟人,我們越要多留個心眼呢?因為熟人對我們知根知底,他們更加知道我們的要害。
所以,大家會發(fā)現一個奇怪但是又正常的現象:在我們背后捅刀的,往往都是熟人。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更是說道:“親戚關系常常是庸俗的,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span>
熟人之所以更容易傷害我們,主要是源于嫉妒心理。
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越是親近的人,越是難以接受身邊人的突然發(fā)達。人性里有很多惡,最致命的是——見不得身邊人好。
我們仔細想想:是不是人生的很多痛苦都是來自于身邊人?
人到一定年齡,我們才能慢慢領悟:我們人生當中的絕大數災難,都是熟人造成的。除了至親,我們與任何人走太近,那都可能是一場災難。
所以,我們盡量不要與任何人走太近,這是保護自己,也是少給他人作惡的機會。
朋友小芳有個交往了十幾年的好朋友,名叫小莉。他們聊得很投緣,彼此之間也經常有金錢方面的來往,時不時互幫互助,互相借錢周轉做生意。
時間長了,兩家人之間親密無間,無話不談。逢年過節(jié),兩家人也約著一起出去游玩;誰家沒時間接孩子、帶孩子,另一家也幫忙著照顧孩子。
小芳為人很單純,認為結交小莉這個好朋友,是人生的幸運,沒想到后面小莉給自己人生帶來了一場災難。
2018年,小莉帶著小芳一起做一個互聯網項目,還向小芳借了幾十萬。最后項目倒閉了,小芳賠光了所有積蓄,小莉卻玩起了消失。
小莉拿著小芳的錢,跑到國外旅游瀟灑,甚至不接小芳電話。小芳越想越生氣,感覺是小莉欺騙了自己感情和錢財,便將小莉起訴到法院。最后,這對10幾年感情的閨蜜,成為反目成仇的陌路人。
人大都自私自利,在利益面前,感情往往是禁不住考驗的。如果我們與他人走得太近,讓他人知道我們太多秘密,又過于相信他人,甚至把錢借給他人,就是給他人做惡的機會,最后便會人財兩空。
就如洛克菲勒在家書所說:利益是檢驗我們人性的試金石。在利益面前,一切與道德、倫理有關的本質都將現形,且一覽無余。
所以,我們在本能防備陌生人的同時,也有對身邊熟人多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正所謂是“防火防盜防閨蜜”。
倉央嘉措在書中寫道: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yōu)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yōu)秀;優(yōu)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讀完這番話,我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同時也好似自己深深被人打臉。因為我們習慣的認知一直是覺得自己足夠優(yōu)秀,他人才會足夠尊重我們。
殊不知,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是一種膚淺的自以為是。
曾幾何時,我見到一個美女對我微笑,我便以為她對我有好感。后來才發(fā)現,她對所有人都面對微笑,都彬彬有禮。
我這才發(fā)現:美女之所以對我微笑,不是因為我長得帥,或者我多么優(yōu)秀,而是因為她自身很優(yōu)秀、很有素養(yǎng)。
吃一塹長一智,這是多么痛的領悟啊!
于是我開始反思,這種顛覆認知的思想能夠給我自身帶來哪些好的影響和改變呢?
我也開始“見賢思齊”,向優(yōu)秀的人學習:為了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我要學會善待周圍人,主動與人打招呼,尊重各種身份的人群,甚至是包容自己的敵人。
慢慢地,我開始遇事淡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老祖宗有句話說得非常好: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也就是說,待人尖酸刻薄的人,一輩子的福氣也淺薄;待人寬厚仁慈的人,一輩子的福氣也深厚。
所以,我們要想人生福氣多多,要想自己越來越優(yōu)秀,就請做個寬厚仁慈的人,做個尊重他人的“優(yōu)秀者”。
作家煙羅說過:“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span>
一般人看來,人一輩子都在與人斗爭,與人勾心斗角,爭名奪利,在各種較量中獲勝或者失敗。如果勝利了,便會感覺幸福。
就如范偉在主演的電影《求求你表揚我》中有句經典臺詞:“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里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span>
其實,這種幸福只能算是膚淺的快樂。
我們要想真正變得強大,突破自我,還是需要自我戰(zhàn)勝,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化缺點為優(yōu)點。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寫:自勝者強!
曾國藩也在《挺經》中說:我們在自己弱的地方,需修正努力時,求得強勝就好;而在比別人強的地方,謀求更大的強勝就不好。
可見,強者往往都是自我戰(zhàn)勝,而弱者好面子,愛攀比,喜歡戰(zhàn)勝他人。
人生越活越通透,我們終究會發(fā)現一個不變的真理:自作自受。
人生有好的福氣,也是我們通過好的言行自己求來的;
人生有各種禍患,也是因為我們不好的言行導致的。
正所謂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了凡四訓》中更是寫道:命自己立,福自己求。
因為我們的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當我們足夠認真努力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給我們讓路。
人生苦短,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向內求,去惡從善,不斷克服自身人性的弱點,不斷挖掘自身潛能,使得自身越來越優(yōu)秀。
比如說,我們克服懶惰、貪婪、憤怒、多言等人性的弱點,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人生的禍患便會少一大半;我們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堅持讀書學習、鍛煉身體,人生便會不斷增值加分。
古語云: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誰要是能夠自我戰(zhàn)勝,克服自身弱點,便可慢慢修煉成一顆強大而自信的內心,便可真正實現內圣外王,人生無往不利。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本質,其實是認知層次的競爭。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所以,我們要盡量多花時間和精力去不斷提高認知水平,多去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地做事。畢竟,戰(zhàn)術上的勤奮,永遠掩蓋不了戰(zhàn)略上的懶惰。
以上3句話,道透人性真相,可以顛覆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少走彎路,“勝讀十年書”,也值得大家反復品讀,然后學以致用,指導我們的生活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