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是家庭成員共同形成和恪守的道德標準、精神規(guī)則和價值取向。良好的家風,沒有成文的教科書,也不是貼在墻上的規(guī)章制度,但它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品行。
第一,開展家風建設是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代代相傳的良好家風,不僅是家庭成員的習慣、立身做人的準則,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格,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精髓和道德資源。古往今來,良好的家風孕育出優(yōu)秀的人才,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等家風典籍在民間流傳。孟母三遷、斷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等故事在廣泛傳誦。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持原則約束家人,被傳為佳話。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包含了無數家庭優(yōu)秀的家風,這些家風歷經千百年的傳承淬煉、洗滌沉淀,形成永久延續(xù)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人銘刻在心、代代受益。
第二,開展家風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古人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家興則國強,家風好則社風清、國風正。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yōu)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當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卻有待進一步提升和豐富。種種因為家風不好而導致的或大或小的問題,時不時在影響我們的家庭生活,甚至影響我們的社會秩序。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家教,大力培育良好的家風,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第三,開展家風建設是推進XX的現實需要。古人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普通家庭家風不正、管教不嚴,子女很容易招惹禍端.....
培育良好家風涉及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突出家風建設的關鍵和重點,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推動家風建設長效化、常態(tài)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