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如果光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那么人類將會陷入無盡的黑暗中,希望就會變成了絕望。很難想象,沒有光的世界到底會變成怎樣?
光對于我們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那么光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是怎么來的呢?確切來說,光是一種粒子,它以波段的形式傳播擴散??茖W(xué)家們表示,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同時,根據(jù)形成方式的不同,光還分為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不過它們都可以在介質(zhì)中傳播。
那么,我們所看到的光到底是怎樣來的呢?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上面提到光屬于電磁波,這是否可以說明它的產(chǎn)生和電磁波是一樣的呢?
有一種說法——光是電磁波飽和的產(chǎn)物。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都知道物體可以吸收能量,但是,如果一個物體吸收能量達到最大值,它就沒辦法再吸收其他能量了。這時,多余出來的能量就會以波段形式擴散,這個波段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光。
從理論上說,我們所看到的光其實就是物體所吸收不了的能量,也就是吸收飽和所剩余的能量。這時,可能還有朋友不太明白,我們舉個例子吧。如果現(xiàn)在有一根木棒,我們打算用火來燃燒它。
如果我們點燃它,再一邊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木棒在點燃初期是看不火苗的,可以看到的只有慢慢變焦的頂部。不過,待到它燃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木棒燃燒部分漸漸出現(xiàn)火花,慢慢的,火越變越大,整個木棒頂部都燃燒了起來,木棒也就變成了火棒。
那么木棒燃燒的這一過程就是它釋放能量的過程。木頭在一開始的時候,因為燃燒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我們看不到光的產(chǎn)生。當其燃燒的溫度到達燃點時,木棒所吸收的能量就趨于飽和了。一旦木棒的能量達到飽和狀態(tài),它多余的能量就會被釋放出來。這種能量以波段的形式傳遞到我們的視野范圍內(nèi),于是,我們就看到了火光。
那么這世界上的光都是一樣的嗎?是不是都像火一樣是黃色的呢?其實并非如此,眾所皆知,物體的表面是可以反射光線。那么如果當光射到一個物體再反射到我們的眼睛時,我們看到的就是它本身的顏色了。因此,根據(jù)反射物體的不同,我們看到光的顏色也不一樣??梢哉f,這個世界因為光而色彩斑斕,充滿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