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妝
在我們今天來看,外交官是十分光鮮的職業(yè),就是在初唐,外交官也是十分榮耀的。不過古代的外交官和今天不同,不但要是好的演講家協(xié)調(diào)家,還得是一位軍事將領(lǐng)。山高路險,交通不發(fā)達,不管是陸地出使還是海上出使,隨時有送命的危險。
王玄策是漢族人,是初唐時期的外交官,曾經(jīng)三次出使印度,并且還寫了一本奇書。但很少有人知道,王玄策是個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lǐng),提到唐朝軍事將領(lǐng),我們只記得李靖、李績等,對王玄策了解的比較少。
為什么歷史對王玄策提的比較少呢?原因是唐朝名將一般都是在國家領(lǐng)土內(nèi)作戰(zhàn)的,而王玄策的戰(zhàn)場在外國,他是為中國邊境做出貢獻的。他為唐朝豎立了威望,讓鄰國意識到了中國的可怕。
我們知道,古印度在唐朝被稱作天竺,在唐朝蔥嶺南。唐初,四分五裂的印度被統(tǒng)一在一起,并且建立了一個帝國,叫摩揭陀帝國,這個帝國跟大唐比較友好,偶爾來上貢。
公元六百四十七年,李世民叫王玄策到印度去看看,提高印度和唐朝的粘合度,當時跟唐朝關(guān)系不錯的國王叫西拉迪提亞。但王玄策運氣不太好,好不容易冒著生命危險,跋山涉水來到印度,卻發(fā)現(xiàn)國王已經(jīng)死了,王位被篡奪,印度政治癱瘓了,一天到晚都在火拼,不僅如此,王玄策等出使印度的人竟然還受到篡位者的襲擊,竟然被扔進監(jiān)獄里了。后來王玄策機智,找個機會從牢獄里脫身,逃了出來。
如果你認為王玄策就此打道回府了,那就錯了,他并沒有回大唐,而是策馬狂奔,到了印度以北的地方,看著喜馬拉雅的方向作為地標,一路疾馳到尼泊爾。
王玄策圖
王玄策到尼泊爾干什么?借兵。
所以說外交官必須得腦子好,其次才是能征善戰(zhàn)。且看王玄策如何借兵?唐太宗的養(yǎng)女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也就是和親。這件事情當時在周邊各國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和親無論是對吐蕃還是對大唐,都是極為有利的,對吐蕃而言,大唐為吐蕃帶去先進文化和技術(shù),對大唐而言,周邊與吐蕃交好的國家,不敢覬覦大唐領(lǐng)土。
文成公主和親圖
尼泊爾就是與吐蕃交好的國家,王玄策找到尼泊爾國王說,我是代表吐蕃國王來的,他呢,是大唐的女婿。這樣一來,尼泊爾就視他為朋友,借兵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王玄策借了七千兵力,帶兵回印度,向篡位者挑戰(zhàn)。一番鏖戰(zhàn),王玄策帶著尼泊爾的象兵,竟然打贏了,這個結(jié)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我們知道,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善于使用象騎兵,靠著這個厲害的武器,能將中國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明清軍隊都曾敗于緬甸的象騎兵,但王玄策指揮起來卻如魚得水,十分流暢,在甘地斯河畔決戰(zhàn),印度象騎兵被迫落水的有一萬多,被俘虜?shù)娜擞袃扇f,加起來有三萬多。王玄策以少數(shù)兵力,贏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
用異國軍隊打贏一場戰(zhàn)役難度是很大的,曾經(jīng)有中國人,用異國軍隊打贏匈奴騎兵,他為此經(jīng)營十年。
王玄策俘虜了篡位者阿爾裘那,滅了他建立的國家,還順便救出了牢獄里的部下。
他將篡位者獻給李世民,將尼泊爾的軍隊也帶回大唐,唐太宗褒獎了他。
王玄策是在異國,率領(lǐng)尼泊爾的軍隊,與象騎兵打仗取得勝利的第一人,后來他又兩次被派到印度去,為大唐與周邊國家的往來做出貢獻。
印度女人
那時大唐最耀眼的事是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jīng),所以王玄策的功績被淹沒了,加上唐朝英雄輩出,王玄策也就黯然失色了。他的官位比較低,當時也沒有人大力宣揚,所以他的功績竟?jié)u漸被世人淡忘。
后來,王玄策將印度地理和概貌特點寫成一本奇書,,叫做《中天竺行記》,這本書打開了看世界的一扇門,可惜由于沒人重視,書稿漸漸散落,只有很少的文字存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