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全稱逆商系數(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亦可理解為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簡言之就是人們如何認識逆境和戰(zhàn)勝逆境的能力。
高逆商者深知,錘煉出人類最深邃,最高尚的成就與思想的,不是人類的學識,更不是情感的沖動,而是苦難。歷經苦難洗禮過的頑強意志才是我們無堅不摧的最寶貴的財富!
人們對待逆境和挫折的心態(tài)猶如登山攀高,面對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大致呈現出不屈不撓型、半途而廢型和畏縮不前型三大群體類型。
苦難是人生的大學,挫折是人格的試金石。
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事情具有二重性。逆境如同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扼殺。關鍵是作為主體的人如何來正視逆境。 積極正確對待逆境所需要的素質如下:
1.要有較強的逆境認知能力。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窮人是一輩子貧窮,破產者是一時的貧窮,是遇到了挫折,如果再站起來,就有是富翁。”
2.要有較強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
3.要有較強的創(chuàng)業(yè)意志能力。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所謂有志者事竟成。
4.要有不畏艱難,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
“困難對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于弱者則是一個萬丈深淵”。
5.要有果斷、勇敢、敏捷的行動。
行為是人們心理、意識、思想支配產生的外在反映,是驅使人們達到目的必要的過程。任何停留在口頭和想象的目標,都只會永遠是幻想。只有將思想目標轉化為行為,才能取得成功。果斷、勇敢、敏捷的行為特征使創(chuàng)業(yè)者抓住每一次機會,使自己一步步邁向成功。猶豫不決、躊躇不前只會錯過良機。
每一次逆境中都隱藏著成功的契機。
積極的自我心理防御機制如下:
人處于逆境,往往會產生消極反應,若能把這種情緒發(fā)泄出來,就可恢復理性。所謂自我心理防御機制,即指一種緩解情緒緊張、維持心理平衡、調節(jié)行為表現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常用的心理防御機制有:
(1)轉移,即在挫折太大,心理沖擊過強時扔下這些不去理睬,把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在自己最喜歡,最有可能成功的事上,以次來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2)宣泄,即心情煩躁,用理智控制不了情緒時,或找人傾訴或大叫幾聲或痛哭一場,把自己內心破壞性的能量釋放出來在冷靜處理。
(3)補償,即在行為目標受挫或由于本身某種缺陷而達不到預期理想而改變活動方向,以自己可能成功的活動為代替,從而彌補或減輕心理上的不適感。所謂“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4)升華,原有行為表現出來可能會產生不良后果,于是把它導向比較崇高的方向,使其有建設性,從而有利于自己和他人,這便是升華。它一方面轉移原有欲望從而達到心理平衡,同時又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價值,是一種非??扇〉姆烙鶛C制。
(5)幽默,即遇到挫折或處境尷尬時用一種獨特含蓄、詼諧的語言方式給自己以良性刺激,擺脫內心失衡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