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又稱寧夏南部貧困山區(qū),是寧夏的固原市原州區(qū)、西吉縣、涇源縣、彭陽縣、隆德縣,吳忠市的鹽池縣、同心縣,中衛(wèi)市的海原縣,八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tǒng)稱。
西海固,這個聽起來就讓人感覺蒼茫、熾烈又堅硬的名字,1972年就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 有著“苦甲天下”之稱。
西海固,它不缺歷史,這里曾是絲綢之路過境地,傳奇西夏誕生地,更是歷代兵家必爭地;它不缺文化,厚重的中原文化、璀璨的伊斯蘭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粗獷的草原文化、蒼勁的大漠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譜寫傳說;它亦不缺信仰,不缺勤勞,不缺厚土,但是它缺水。
西海固這片黃土大地
明代古長城遺址,靜靜地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傳說
西海固,十年九旱,放眼望去,全是一望無垠的荒涼黃土,千山萬壑,土地貧瘠,加上干旱,風沙,農(nóng)作物難以生長,這里的農(nóng)民每年往往顆粒不收。因為馬鈴薯比較耐旱,于是馬鈴薯這個適宜旱地種植的作物,變成了西海固人的“救命蛋”,養(yǎng)活著這里世世代代的貧苦人。
腌菜也是西海固的一大習俗。為了節(jié)約水,西海固的人就用刷子將菜上的塵土刷下來,然后直接腌制。
聽說,因為缺水,當?shù)卮迕窦壹蚁缃穑赐胍仓皇怯媚ú贾苯硬潦酶蓛?。天陰欲雨時,人們是不會躲在家里休息的。他們通常會穿上薄一點的衣服到地里,一邊干活一邊等雨。雨后回家,趕緊脫去衣服,把身體擦干,就算洗過澡了。當?shù)厝税堰@叫做“趁雨”。
這里本來就不適合人類生存,雪上加霜的1920年的8.5級海原大地震(汶川大地震8.0級)更使這片土地生靈涂炭,當時地廣人稀的西海固竟有二十多萬人口消失于一瞬。
海原大地震震中
西吉震湖,海原大地震后形成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地震湖
盡管這里不適合生存,盡管這里日子凄苦,但是面對著國家的生態(tài)移民政策,有些人還是不愿意搬遷。在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下,他們依然選擇堅守,在這片屬于自己的黃土地上,造林種草、固水治沙、荒山復耕……以自己獨有的樂觀和堅韌,就這樣世世代代在這里活著。
小流域治理,人工旱造梯田,是一代又一代人與大自然抗爭30年的成果
西海固最后的留守,那人那山那狗
有著花白胡子的老人,正趕著它的羊群歸家。
生活可以很簡單,幾片土豆,一塊干饃饃便是留守老人的午餐
整村搬遷后政府故意拆掉的民居房,避免搬遷的村民因眷戀故土,又偷偷搬回這地方住
已被政府搬遷到10多公里外的老人,因為想念,常常一個人步行回來,看看他們曾經(jīng)的家
西海固的農(nóng)婦高興地與我們打招呼,似乎住在大山里的他們幾個月都見不到一個山外人
西海固,它并不是苦難美學的攝影大片。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這樣的一片黃土上,有這樣一群淳樸的人,有這樣一群淳樸的人生活在這樣一片黃土地上。有時,了解下那些讓人心疼的存在,我們才能更好地珍惜當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