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書中把它列為上品,說它“久服去臭,下氣通神”。從植物學分類的角度來說,陳皮是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茶枝柑(廣陳皮)、大紅袍、溫州蜜柑、福橘的干燥成熟果皮。所謂“陳”,就是陳化的意思,一般來說,陳化不足三年的只能稱作橘皮或者新皮,只有陳化時間達到三年及以上,才能稱之為陳皮,發(fā)揮出藥效。 “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鑰,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span>簡單翻譯一下,陳皮的性質是偏溫的,味道是辛、苦的,在中醫(yī)里,辛能行散,味苦能泄,溫能通行,陳皮味道芳香濃郁,但凡是芳香類的藥材,都有理氣的作用,氣機條暢之后,痰濕水飲自然會有出入的通路。陳皮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主要就是因為它的性味歸經決定了它理氣燥濕的功效。脾主管我們的元氣,肺管呼吸的出入,陳皮入脾、肺二經,它屬于典型的氣分之藥,負責掌管人體的氣機運行。因此,它與補藥、瀉藥、升藥或者降藥同用,都能起到輔助協同的作用。陳皮辛散溫通,氣味芳香,長于理氣,能入脾肺,既能行散肺氣壅遏,又能行氣寬中,是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吐瀉的佳品。癥見:胃脹、打嗝、反酸、食少、惡心、嘔吐等。癥狀輕者可以直接用陳皮煮水喝;較重者可以配合木香、枳實等同用。若胃寒嘔吐,可與生姜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藥同用。組方: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陳皮 連翹 萊菔子
保和丸大家都很熟悉,藥店就能買到,與大山楂丸不同的地方在于:保和丸組方中加了行氣、化濕、和胃的中藥,除了可以治療積食腹脹,對于積食引起的咳嗽、痰多、發(fā)熱等癥狀,也有很好的效果。陳皮藥性辛溫,具有宣肺散寒的作用,因此,適用于受寒導致的咳嗽,尤其是咳嗽兼白痰、粘痰者??梢灾苯佑藐惼ぶ笏部梢耘浜献咸K一起。作為化痰的代表方劑,二陳湯廣泛應用于各種痰證,是很多經典名方的打底方。它也有相應的中成藥,為什么叫“二陳”?《醫(yī)方集解》里面說道:“陳皮、半夏貴其陳久,則無燥散之患,故名二陳”。意思就是,半夏和陳皮這兩味藥,選用陳放年份越久的藥材,藥性越和緩。這個方子雖然只有區(qū)區(qū)幾味藥,但是標本兼顧,在祛濕化痰的藥材里加了理氣的藥,使得“氣順痰消”,完全可以作為痰濕體質人群改善體質的調理用方,以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輔助用方。拓展延伸——溫膽湯。溫膽湯就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了生姜、烏梅,加了枳實和竹茹,因此清熱化痰的功效更明顯,更適用于痰濕體質偏有內熱者,還可安神除煩。陳皮還有下氣消食的作用,《雷公炮制藥性解》:“陳皮主下氣消食,化痰破結……產廣中,陳久者良”。當飲食過度,吃了太多肥甘厚膩,胃中脹滿,消化不良時,陳皮是幫助消食的好助手。此外,陳皮還常與人參、白術、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防止壅遏作脹。六君子湯是在補氣名方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了陳皮和半夏這兩味藥,可以看作是四君子 二陳湯的合方,非常適合脾胃功能虛弱,又兼有痰濕的人群。所有氣味芳香的藥材,都有理氣的功效,陳皮不僅可以入肺走胸,治療痰氣交阻之胸痹,癥見胸悶、氣塞、短氣,一般搭配枳實、生姜;還可以條暢肝氣不舒導致的脾胃脹滿,一般搭配玫瑰。顧名思義,這個方子是治療肝氣不舒的代表方。因為情志、壓力等問題導致的胸脅脹痛、胸悶、噯氣、腹脹、吃飯沒胃口、唉聲嘆氣、頭痛等癥狀,都可以用此方。但因為方子里大多都是芳香辛燥的藥物,所以不宜久服,一旦癥狀改善,最好停藥。另外,針對常見的發(fā)燒癥狀,食療養(yǎng)生作家陳允斌老師推薦過一個退燒小妙方:蠶砂 竹茹 陳皮。蠶砂就是蠶的干燥糞便,它入肝經,可以祛風、活血;入脾經,可以燥濕、止瀉;入胃經,可以和胃、化濁。能退燒、止吐,還能解除由于感冒發(fā)燒引起的頭痛和全身疼痛癥狀。上面和大家說了很多關于陳皮的臨床應用以及代表方劑,陳化年份達到三年以上的陳皮,均有散寒、宣肺、行氣、祛濕、化痰等作用。除了入藥,陳皮還能用作調味料,有增香添味、去腥解膩作用。制作鹵菜、鹵汁時常用,也用作菜肴的調味配料,如陳皮羊肉、陳皮鴨等。陳皮雖然是再常見不過的藥材,但其性質平和,集食補、藥效、保健于一身,小小的身軀蘊含著大大的能量,是一味必不可少的家中常備藥~【參考文獻】
1、梅全喜,林慧,宋葉,等. 廣陳皮的藥理作用與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9
2、鐘贛生,2018,《中藥學》
3、梅全喜,楊得坡.2020,《新會陳皮的研究與應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