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qū))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后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滅魏徇趙脅燕定齊漢王元年(前206)八月,劉邦舉兵東出,用韓信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平定三秦之地。漢王二年(前205)劉邦出關,收服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聯(lián)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兵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于京、索之間,使?jié)h軍得以重振旗鼓。
劉邦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并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后,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后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只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采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對楚實施戰(zhàn)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zhàn)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辟北方戰(zhàn)場。
劉邦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韓信、張耳統(tǒng)兵數(shù)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馀陳兵20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井陘口道路狹窄,行軍糧草必然落在后面,廣武君李左車建議成安君采取斷其糧道、深溝固守的策略,陳馀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沒有采納。
韓信得知廣武君的計策沒被采納,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30里駐扎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并且告誡將士:待趙軍傾巢而出,就乘機沖入趙軍營地,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傳令:“今天打敗趙軍之后會餐。”將士們誰都不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出營迎擊,大戰(zhàn)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傾巢而出追擊,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zhàn)趙軍,各個拼死作戰(zhàn),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zhàn)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于是陣勢大亂,四散奔逃。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詆水(今河北魏河)斬了成安君陳馀,活捉了趙王歇。
破趙之后,韓信下令勿殺廣武君李左車,能生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松綁,請教攻燕伐齊之事。廣武君辭謝,韓信堅請,于是廣武君分析了形勢,建議韓信擺出攻打燕國的態(tài)勢,而后遣辯士去游說燕國,把自己的優(yōu)勢充分顯示在燕國面前,燕一定投降。燕降服后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韓信聽從他的計策,派使者去燕,果然順利招降了燕國。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zhèn)撫趙國,劉邦同意,封張耳為趙王。
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漢王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問,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漢王三年(204)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修武,趁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然后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趙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韓信發(fā)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服齊歸漢。韓信妒忌酈食其建功,聽從蒯(kuǎi)通的建議,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戒備松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驚慌,逃到了高密,派人向楚求救。
韓信破臨淄,項羽聞訊派龍且率20萬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jié)h。有人建議龍且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漢軍得不到糧食,不戰(zhàn)自敗。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zhàn)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lián)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王四年(前203),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平定齊國之后,派人向漢王上書,希望做“假王”(代理王)來管理齊國。當時,漢王劉邦正被楚王項羽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的信十分惱怒。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提醒劉邦不如就此機會立韓信為王,以免他發(fā)生變亂。于是劉邦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請王招忌被奪兵權齊國失利,龍且戰(zhàn)死,使項羽非??只拧E晌渖嫒ビ握f韓信反漢與楚聯(lián)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shù)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zhí)嫖肄o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游說失敗后,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于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于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于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漢王五年(前202),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fā)動戰(zhàn)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山東),彭越從梁地(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劉邦在固陵兵敗,用張良計謀,把陳以東至傅海(靠近大海)之地割給韓信,睢陽以北至毅城之地封給彭越,征召韓信、彭越率兵會師垓下,與項羽決戰(zhàn)。韓信指揮這場會戰(zhàn),統(tǒng)帥30萬大軍獨當正面,孔將軍居右翼,曹將軍居左翼。劉邦領兵隨后,絳侯周勃、將軍劉武跟在劉邦后面。韓信首先交鋒,不利,向后退卻;孔將軍、曹將軍縱兵夾擊,楚軍招架不住。韓信乘勢反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都被聚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劉邦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后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
兔死狗烹慘遭誅戮項羽兵敗后,他的逃亡將領鐘離昧因為素來與韓信關系很好,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鐘離昧,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xiāng)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漢王六年(前201),有人告發(fā)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游覽云夢澤,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漢王,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建議殺了鐘離昧去謁見漢王,可免于禍患。韓信與鐘離昧商議,鐘離昧說:“漢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漢王,我今天死,隨后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鐘離昧遂自殺而亡。韓信帶著鐘離昧的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他捆綁起來。韓信說:“果然如人們所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現(xiàn)在天下已經平定了,我當然該被烹殺!”但回到洛陽,劉邦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后,深知劉邦嫉妒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對于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
漢高帝十年(前197),韓信的部將陳稀在韓信鼓動下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稱病不隨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陳豨處聯(lián)絡,要陳稀只管起兵,自己定從京城策應。韓信與家臣謀劃在夜里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陳豨方面的消息。這時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并準備殺害。門客的弟弟向呂后密告了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后同蕭何設計,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里殺了他。韓信臨斬時才后悔當初未用蒯通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