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媽說:
某天我一個朋友跟我抱怨:你說這嬰兒床吧, 簡直可以列為十大母嬰雞肋產品之一。孩子一放小床就醒,我只好天天抱著孩子在大床上睡。看著娃睡得香,心里還愧疚,育兒書不是說孩子越早獨立睡覺越好嗎?我這樣是不是太慣著孩子了?
這方面我也算是個過來人,今兒個咱們就有理有據(jù)的說說:難道寶寶真的要從小分床睡?
其實,對于“孩子是否應該獨自睡”這個問題,專家的意見并不是那么一致!
即使在最崇尚寶寶獨立的美國,在90年代進行過一次“寶寶睡眠安排”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44%的家長說,自己的寶寶從未在大人的床上睡過,55%的寶寶在家長的床上睡過,一些家長說,每星期會有幾天讓寶寶睡在自己的床上。
毛豆媽看到這里有點想笑的感覺有木有,說好的科學獨立育兒呢,其實面對孩子要回大床的哭鬧也妥協(xié)了吧?
更不要說其它國家,母嬰同睡的比例遠遠高于美國。一項跨國調查表明:59%的日本孩子每星期和家長同睡至少3次以上。 而且歷史學家也作證,人類多數(shù)文化都主張嬰兒和媽媽一起睡。
看到研究人員的結論,你是不是不那么焦慮了?而且我還要說,毛豆快3歲了,也是一半時間自己睡小床,一半時間混到我和他爸的大床上來的。我并沒有因為此而焦慮。
因為我覺得,育兒哪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寶寶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安詳甜蜜,享受親情,正是父母留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的情感禮物。將來毛豆回憶起和爸媽在床上耍賴的時候,有一份兒時的親情回憶,悠長而甜蜜,讓孩子珍藏一輩子。那些育兒規(guī)則,真的比親情重要?我要說NO!
再說,現(xiàn)在也有很多西方育兒專家在反思自己,建議年輕父母學習試試看東方育兒方法,讓寶寶在媽媽手臂舒適的搖晃中入睡,母嬰同眠在家庭的大床上。誰說西方育兒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呢?
別為寶寶每天和你睡大床而愧疚,科學家認為有這么多好處你怎么不看呢?
1. 喂奶更方便
有研究認為,和媽媽同睡的嬰兒,吃奶時間更長,是獨自睡眠的嬰兒的3倍。給嬰兒的喂奶的次數(shù)頻繁,可使媽媽的泌乳激素保持較高的水平,也易于產后媽媽開奶。
2. 使嬰兒睡眠時保持仰臥
和媽媽一起睡的嬰兒,由于媽媽時刻高度警覺,更可能保持仰臥和側臥,而不是俯臥,這樣的睡眠姿勢有利于降低嬰兒猝死癥的發(fā)生。
3. 安靜睡眠的時間更長
我當時學習睡眠咨詢時,很多媽媽問:我一走,寶寶就醒,怎么破?
我說:基本沒法破。開始的時候,多陪睡,一直到他自己睡著的時間長一些。這就是從睡渣到睡霸的必經(jīng)之路。
這么說也是有科學依據(jù)的。美國人做過一個醫(yī)院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母嬰同睡的新生兒比單獨睡在嬰兒室的新生兒,安靜睡眠的時間更長。所以一放小床就頻繁夜醒?可以抱大床安撫試試看(但是不要一哭就給奶)。
當然,如果媽媽是因為同床而導致頻繁夜奶的發(fā)生,那么可以把寶寶安置在小床上,并且克制自己一哭就喂奶的沖動。
其實吧,我總覺得一句話可以解決寶寶應該“單獨睡小床還是和大人一起睡”這個問題:娃和你開心就好。
很多時候,因為媽媽總是奉育兒書為圭臬,不照書養(yǎng)就覺得養(yǎng)成了豬。這種焦慮的心態(tài),才是對孩子成長最不利的。
還有媽媽擔心,今后寶寶大了還賴在父母床上怎么辦?不獨立怎么辦?
其實,寶寶大了以后,終有一天會睡回到自己的床上,關鍵是你平時的引導。待到要分床的時候,先白天獨立睡再過渡到夜晚獨立睡,給寶寶一個貼身安撫物,很快就會適應的。假如一個學齡兒童賴在父母的大床上不肯單獨睡,那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而3歲前,寶寶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對媽媽的依戀!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早期獲得滿足,以后反而獨立;早期得不到滿足,日后會加倍“追討”。
看到這里,你還會強行要求寶寶自己獨立睡嗎?還會為買了嬰兒床而不去睡而苦惱嗎?
無論你的選擇那一種,都要記住睡眠的本意。睡眠應該是忙碌一天后,你和寶寶最舒適而溫暖、放松而愜意的休息。
答應毛豆媽,不要和自己較勁好嗎?
怎么舒服,怎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