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能被理解。對一個人好,這是人之常情,但當你對一個人太過于仁慈,那就是錯誤的。
這世上,最薄不過情,最涼不過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所以,七分的付出就足夠了,剩下三分留給你自己。
1.學會對人七分好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币馑际钦f不管是什么東西,不是越多就越好,任何東西都有尺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適得其反。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在南宋時期,有一個地主,他對很多人都非常好。有一天,一個曾經(jīng)救過他的人來到他家,地主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
在與這個救過他的人閑聊得知,恩人現(xiàn)在流離失所了,沒有辦法,想來投靠他。
地主當即同意給他找了地方住下,很多人都以為地主會養(yǎng)著他,但是地主并沒有,而是給他土地,讓他耕種,并且收取租金。
家人得知后,指責地主太小氣,如此對待恩人。
地主解釋說:“我養(yǎng)著他,也是有這個能力的,但是對他就不好了,他一直待在我這里,用好吃的去照顧他,那就沒有了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就廢了。”
生活都是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的,如果你一直依靠別人,所得到的都不過是別人的施舍,人活著最重要的是自己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得到別人的幫助。
七分剛剛好,留三分善待自己。付出要有度,否則不僅消耗了自己的熱情,還會傷害到自己。
2.為何會傷心
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真心去善待他人,但并不是所有的獨處都被理解,都能有所回報。有些人,你對他好,他不但不會理解,還想當然地認為你應該這樣做。
有一個老人,在自家院子門前開墾了一塊菜地,種了很多時令蔬菜。因為老人平時一個人住她吃不了那么多的蔬菜,所以就摘下來送給附近的鄰居。
起初,鄰居們收到菜很感激,會給老人一些錢和一些東西。不過老人婉言謝絕了,說都是鄰居,不用這么客氣。
慢慢地,一些鄰居來到她家門口,主動地去采摘蔬菜。好心的老人把院子的門關打開了,好讓他們采摘。
有一段時間,老人病了,住院了。等她回到家時,發(fā)現(xiàn)花園里幾乎沒有蔬菜了。
幾天后,有鄰居來摘菜,看見老人說:“你不管這些菜,都沒法摘了?!备蓺獾氖?,有人在后面說:“老人嫌棄我們挑的菜太多,所以故意棄菜地,真是小氣。”
老人聞言,十分無奈,決定關上院子的大門,只留下一個地方種菜給自己吃,其余的全都種上了花。
這就是“良心狗肺”,你對一個人太好,她不懂得感恩,反而會“得寸進尺”。你一直在給予,他就會習慣。
當有一天,你不給的時候,他就會怪你,而忘記了給予其實是額外的本分。
3.真心換不來真心,換的是傷心
有時候,你對某些人太好,但換來的卻是人們不在乎你。每個人的心都會被耗盡,畢竟誰都不是沒有感情的,不會傷心的。
三毛在西班牙留學的時候,因為父母時常告訴他,要跟同學相處融洽,于是她抱著“萬事皆忍”的態(tài)度,來跟別人去交往。
但這樣的態(tài)度,并沒有換來室友的誠意,反而換來了室友的得寸進尺。
日常生活中,室友和三毛最常見的交流是這樣的,“三毛,你現(xiàn)在沒什么事吧,能給我把衣服洗了嗎?”或者是說“三毛,我現(xiàn)在在忙,你能給我拿個椅子嗎?”等等之類的話語。
終于,有一天,三毛忍到了極限,就用掃把打了在她床上喝酒的室友,那些室友起初是驚訝,后來恢復平靜,自此以后,室友再也不敢欺負他了。
所以說:“不要寵壞忘恩負義的人,不要養(yǎng)活忘恩負義的人”,這樣的人,你付出得再多,換來的也不是真心,他會欲求不滿,直到掏空你的所有。
但如果你不珍惜我所給予的,那么就沒有必要給予。有些不值得你付出,你對他太好,會輸
小結:
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有時候真心的付出,未必能夠換得到真心,可能是換來了傷心。
人與人之間的付出并不是相互的,也不是成正比,七分付出,留給自己三分,這樣的度感覺剛剛好,一旦超過了就會傷害到自己。
人生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善待自己。
END.
今日話題:
你什么時候才會真心對待一個人?
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陳淺淺
編輯|陳淺淺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