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整理說明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為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原書寫于帛絹之上,藏于敦煌千佛洞,1918年河北威縣張偓南(1867-1919)于敦煌王道士處得此卷,后一直秘藏張氏家中,至其孫張大昌(1926-1995)時,原卷于1966年毀于文革,1965年春張大昌先生將首次《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抄錄本交范志良先生抄錄,張大昌先生原抄錄本目前下落不明,范志良先生1965年抄本即為現存最早抄本,因此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今根據張大昌、錢超塵及張大昌先生諸弟子等編輯的《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中范志良1965年抄本內容整理成精校版(對于各種流傳版本中人為修改藥物者——一方作??,當從——之類全部刪掉)。目的是方便大家交流學習,以期引起更多同道對《輔行訣》的關注、研究和應用。
現存范志良抄本為1965年據張大昌抄本豎行抄錄而成。長寬約為20.0cm ?13.3cm,書封從左至右分別為:《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范志良抄”和“秘本”等3行毛筆字。原抄件連書封及末頁補抄為42頁,每頁11至13行,行約22字。文末有“一九六五年二月初六夜抄完”12字。此外,該抄本還另紙橫排補抄 有2頁內容,其中一頁為“藥物化合”與“處方正范”中的部分內容;另一頁為“啟喉方(注文)”和“熨耳以通腎氣(原文)”兩方,與正文中“(原文)啟喉以 通肺氣”及“(注文)灌耳方”相應。
以下為抄本原文內容: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秘本 范志良抄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
陶曰:又有瀉方五首,以救諸病誤治,致生變亂者也。
瀉肝湯:救誤用吐法。其人神氣素虛,有痰澼發(fā)動,嘔吐不止,驚煩不寧方。
枳實熬 芍藥 代赭石燒 旋復花 竹葉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心湯:救誤用清下。其人陽氣素實,外邪乘虛陷入,致心下痞滿,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鳴腹痛方。
黃連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干姜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脾湯:救誤用冷寒。其人陰氣素實,衛(wèi)氣不通,致腹中滯脹,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 干姜 麥門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肺湯:救誤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識迷妄如癡,吐血、衄血,胸中煩滿,氣結方。
葶藶子熬黑,搗如泥 大黃 生地黃 竹葉 甘草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腎湯:救誤用汗法。其人陽氣素虛,致令陰氣逆升,心中悸動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陶云:經方有救諸勞損病方,亦有五首,然綜觀其要義,蓋不外虛候方加減而已。錄出以備修真之 輔,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淺所識。緣諸損候,藏氣互乘,虛實雜錯,藥味寒熱并行,補瀉相參,先圣遺奧,出人意表。漢晉以還,諸名醫(yī)輩,張機、衛(wèi)氾、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范將軍等,皆當代名賢,咸師式此《湯液經法》,愍救疾苦,造福含靈。其間增減,雖各擅其異,或致新效,似亂 舊經,而其旨趣,仍方圓之于規(guī)矩也。
養(yǎng)生補肝湯:治肝虛,筋極,腹中堅澼,大便秘塞方。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兩 韭葉切,一把 芍藥三兩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右六味,以水五升,先煮椒、桂、韭葉、芍藥,取得三升,去滓。內芒硝于內,待消已,即?;?。將麻油傾人,乘熱,急以桑枝三枚,各長尺許,不住手攪,令與藥和合為度。共得三升,溫分三服,一日盡之。
調中補心湯:治心勞,脈極,心中煩悸,神識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 栗子打,去殼,十二枚 蔥葉十四莖 豉半斤 梔子十四枚,打 人參三兩,切
右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日三。
建中補脾湯:治脾虛,肉極,贏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無力方。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三兩,切 黃飴一升 芍藥六兩 桂枝二兩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火,令消已,溫服一升,日盡之。
寧氣補肺湯:治肺虛,氣極,煩熱,汗出,口舌渴燥方。
麥門冬二升 五味子一升 白酨漿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兩 竹葉三把
右六味,以白酨漿共煮,取得三升,分溫三服,日盡之。
固元補腎湯:治腎虛,精極,遺精,失溺,氣乏無力,不可動轉,唾血、咯血方。
地黃切 王瓜根切,各三兩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各四兩 干姜二兩,切
右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盡之。
陶云:經云:毒藥攻邪,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爾乃大湯之設。今所錄者,皆小湯耳。若欲作大湯者,補肝湯內加羊肝,補心加雞心,補脾加牛肉,補肺加犬肺,補腎加豬腎各一具,即成也。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span>
請相信,如果緣分十足,你一定會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