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中把百二十年首烏列為九大仙草之一,可見古人對首烏評價之高。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道:“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 本草考證 “何首烏”最早記錄于《日華子本草》,曰:“其藥本草無名,因何首烏見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為名耳。又名桃柳藤。” 《開寶本草》曰:“本出順州南河縣,今嶺外江南諸州皆有。紫蔓,花黃白,葉如薯蕷而不光,生必相對,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section> 《本草圖經(jīng)》謂:“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及河南柘縣者為勝。春生苗,蔓延竹木墻壁間,莖紫色。葉葉相對如薯蕷,而不光澤。夏秋開黃白花,如葛勒花。結(jié)子有棱,似蕎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section> 《本草綱目》云:“此藥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而得名也。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傳此事”,明州刺史李遠附錄云:“何首烏以出南河縣及嶺南恩州、韶州、潮州、賀州、廣州四會縣、潘州者為上,邕州晉興縣、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循州出者次之,真仙草也。五十年者如拳大,號山奴,服之一年,發(fā)髭青黑;一百年者,如碗大,號山哥,服之一年,顏色紅悅;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號山伯,服之一年,齒落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號山翁,服之一年,顏如童子,行及奔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號山精,純陽之體,久服成地仙也?!?/section> 李時珍曰:“凡諸名山、深山產(chǎn)者,即大而佳也?!?/section>《藥物出產(chǎn)辨》云:“何首烏產(chǎn)廣東德慶為正,名曰何首烏。北江、連州亦有出,以廣西南寧、百色為多出?!?/section>————經(jīng)考證,典籍中“赤首烏”特征與現(xiàn)代用的廖科植物何首烏P o l y g o n u m m u l t i f l o r u m基本相符,而“白首烏”為蘿藦科牛皮消屬G y n a n c h u m的多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