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個框架,當一個機會突然出現(xiàn)時,與三個選項比對一下,看看屬于哪個,程序化執(zhí)行就行了。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因為其他因素(比如情緒、身體狀態(tài)、他人誤導等)導致的愚蠢行為。
框架內 有原則,有模型。
原則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打破的,它是用來保命的,用來容錯的。比如,單個投資標的,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30%倉位。有這樣的原則在,就算再倒霉踩地雷歸零,還有7成倉位供你東山再起。
模型是用來做投資匹配的,框架內已有的模型,套上就可以用??蚣軆葲]有的模型,要先添加模型,然后才能投資。
對框架內原則和模型的檢查、匹配,就是芒格所說的checklist(“聰明的飛行員不會忘了使用他的檢查清單,無論他擁有何等突出的天賦或者豐富的經歷”)。
畢竟,投資比的不是誰賺錢快,而是比誰活的時間長。
老k兄說:在框架之外的,就好像有老婆的人看到大街上的美女,只能看看而已。眼饞一下是人之常情,但是必須管住手。天天想著別人家的老婆,早晚是要出事的。
安分守己,比多賺點錢,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