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樓,顧名思義,從外形上看是平板式,長度明顯大于寬度,一般多矮層結構,一梯兩戶或三戶,也有四戶的,但為少數。南北通透,通風較好,日照較均衡。塔樓,從外形上看,有點像古建筑的塔,一梯多戶,住戶較密集,高層結構,通風不好,日照不均衡,南向日照太多,北向日照太少。樓的橫切面成蝶形、器形或環(huán)形排,公攤面積較多。
所謂塔樓一般是指外形像塔狀的建筑物,它的平面布局是以建筑的豎向交通(電梯、樓梯)為核心,布置各功能用房(住戶),使各功能用房進入豎向交通最為便捷,占地最少。這樣建起來的建筑叫塔樓,在建筑技術發(fā)展后普遍用于建造高層建筑;塔樓不僅有住宅,也有辦公等其它用途的建筑物。而住宅是與每個老百姓生活都能接觸的,因此一般大家在議論的塔樓、板樓都是指住宅。
板樓的建筑物平面布局中各功能用房(每戶)多以橫向并排布置,使其建起來的建筑物如同板狀。它與建筑的朝向、有無電梯無關。七、八十年代建的住宅,由于經濟、技術的原因一般住宅都無電梯,板樓居多。又因為人們上下樓的體力有限,因此一般控制在六層,有些地區(qū)也有七層的。
塔樓住宅的問題是:由于是塔狀的,各戶均無法組織有效的穿堂風;朝向各戶不一;又由于它是高層居多,一梯(電梯、樓梯)多戶,高層住戶上下需花費更多的實際。
板樓由于是平板式的,布局上便于使各戶擁有同樣的朝向(受大家歡迎的是南北朝向),組織穿堂風,南北房間均有采光。一般多是一梯二戶,占用豎向交通的戶數遠遠少于塔樓。
板樓與塔樓是兩種不同的建筑形態(tài),挺拔的塔樓與平緩的板樓各具特色,現在的房子已經流行板塔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