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位網(wǎng)友7月22日全家飛武漢,專程來看日食。之余,他們游覽了湖北省博物館??戳司庣姷谋硌葜?,他激動地說“非常震撼”。謝謝他喜歡。所以特意把一些舊照片找出來,發(fā)這個帖子,送給網(wǎng)友。借以表示個意思吧。
我們喜歡編鐘,喜歡越王勾踐的劍。編鐘樂曲是跟別人都不一樣的。甚至,黑人樂團(tuán)用汽油桶表演的打擊樂,三不猴組合都看過。不一樣,編鐘樂曲就是跟它們都不一樣。跟戲曲不同,跟苗族葫蘆絲不同,跟踢踏舞也不同。相比起來,我們更喜歡編鐘樂曲(是叫“破陣”?)。它更像“戰(zhàn)鼓”。它有一種楚國的原始部落的野性美。震撼人心。
編鐘是一個已經(jīng)被寫爛了的話題,但是,你知道它是怎樣被克隆的嗎?
80 年代初,我們就經(jīng)常帶孩子去省博物館。那時候我們很窮,湖北省博物館也很窮。它的唯一的兩件寶貝,就是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和1978年在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出土的編鐘。一幢四層的小樓,就當(dāng)年像大家都穿綠軍裝一樣,也是一幢內(nèi)走廊房子。二樓正廳左手拐角有個玻璃櫥,櫥上有個牌子的,那就是放越王勾踐劍的地方。但是,去了那么多次,有一次還是跟著一群洋人進(jìn)去的,越王勾踐劍一次也沒有展出過。大概是因為編鐘太大了,倉庫里沒有地方放,所以倒是每次都能看到。一樓的東頭一大間,就是。編鐘坐北朝南,編磬打橫,還是按照在曾侯乙墓里擺放的模式。
這個模式很重要。各地出土的編鐘是很多的,但是沒有一處像曾侯乙編鐘那樣,有65件,數(shù)量多,音階、聲部齊全,還鑄有樂律的銘文,還知道怎樣掛,怎么擺。同時埋葬的還有編磬、建鼓、小鼓、琴、瑟、笙、簫、篪等全套樂器。墓里殉葬的21個13-25歲的女性,也都是安放在彩繪棺木里的。專家推測,他們就是表演樂舞的“女樂”。南面邊上還有一個“鹵煮”肉食的大鼎。這樣,活脫脫地再現(xiàn)了“鐘鳴鼎食”的現(xiàn)場。所以,這樣,它就是無與倫比的啦。
更要緊的是,1981年7月在一號墓的西邊102米處(編號叫擂鼓墩二號墓)又出土了36件青銅甬鐘。它的懸掛方式是和曾侯乙編鐘一樣的。這叫珠聯(lián)璧合,互相印證了考察的真實性。這一次,隨州博物館才把它們留下來了。改天,我們也是要去見識見識的。
這些不就是2400年前的“國家大劇院”嘛。所以,聽一場編鐘的表演是很有意義的。
國寶當(dāng)然是不可以拿來亂敲的,所以要克隆它。
曾侯乙編鐘成就了許多單位。湖北博物館以外,湖北歌舞劇院的《編鐘樂舞》也是曾經(jīng)紅遍全國的。再還有中國科學(xué)院自然科學(xué)史研究所,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武漢工學(xué)院等。80年代,編鐘還沒有玻璃房子住。展覽館里還有吃皇糧的講解員。我們參觀的時候,是可以走上去摸,可以用手輕輕拍拍它的。博物館正在克隆編鐘。講解員也是很激動的,給我們詳細(xì)講了克隆的辦法??寺〉膯栴}并不在它的外型,而在聲音。那時候還沒有MP3,只有“磚頭錄音機”。計算機也正在推廣。所以,學(xué)物理的起了大作用。他們把鐘聲都錄下來??寺$姷穆曇舻土?,就要用砂輪磨它的內(nèi)壁;鐘的聲音高了,就要磨它的下沿。而且還要分析和模擬它的頻率譜。這就更難了??寺【庬嗟淖龇ㄒ彩且粯拥?。采用的就是當(dāng)?shù)氐囊蛔降氖^。材料是一樣的了。音調(diào)不對,或者磨短,或者磨薄。就是這樣一點點“磨”出來的。1984年9月8日這個成果通過了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