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隋唐十八條好漢,想必大家都從各個版本的演義里了解過,李元霸、裴元慶、宇文成都、羅成等等,他們個個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戰(zhàn)場殺敵如砍瓜切菜。最厲害的自然是“西府趙王”李元霸,他曾孤身一人沖入185萬大軍之中,揮舞大錘像打地鼠般,僅用一個下午,就將185萬大軍殺得只剩65萬!
不得不說,演義是真敢吹!120萬人,就算個個伸長脖子等死,一個人也不可能把他們殺光吧?可見演義有多么不靠譜。同理,被稱為“唐初第一猛將”的秦瓊秦叔寶,在演義十八條好漢里被排在第十六位,也不過是在“夸張”而已,因為,歷史上的秦瓊,武藝不說無敵,也是最巔峰級別的存在,具體不妨參考下正史《舊唐書》。
秦瓊秦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大業(yè)年間,秦瓊在隋朝名將來護兒帳下任職,曾跟著楊廣三征高句麗。來護兒對他極為看重,秦母去世時,來護兒特意派人前去吊唁。軍士們對此感到奇怪,秦瓊僅僅是個大頭兵,士兵們都很奇怪,一個主帥為啥去去慰問一個大頭兵?來護兒說:“此人勇悍,加有志節(jié),必當(dāng)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事實證明,來護兒看人極準(zhǔn)。三征高句麗其實基本上沒有打,楊廣就下令撤兵了,回來后秦瓊跟著張須陀一起打賊寇盧明月。盧明月?lián)肀嗳f,而張須陀僅僅只有萬把人。首戰(zhàn)張須陀失利,退后六七里安營扎寨,決定設(shè)計引盧明月出擊,派奇兵偷襲他的大營,然而此時,張須陀帳下沒有一個將官敢去,各個低頭不語,唯秦瓊自告奮勇。
秦瓊領(lǐng)千余兵馬偷襲敵營,殺得個底朝天,又與張須陀雙面夾擊,把盧明月殺得片甲不留,十萬大軍,盧明月僅僅以百騎逃生。這樣的英雄豪杰,評書演義又能寫出幾分?歷史上真正的秦瓊的勇猛,要遠遠超過演義評書。張須陀死后,秦瓊先后追隨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歸降了唐高祖李淵。
李淵得到秦瓊,有多高興?《舊唐書》這樣記載:“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dāng)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dāng)勉之。”美良川大戰(zhàn),秦瓊擊敗尉遲恭,李淵派使者賞賜秦瓊,并且說,愛卿你太厲害啦!就算你想吃我李淵的肉,我都切下來給你!哪有君王這樣說話的,肉麻不?
秦瓊很猛,是李世民爭戰(zhàn)史最大的依仗。“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yīng)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薄杜f唐書·秦瓊傳》。秦瓊跟李世民一起出征,對方將領(lǐng)只要敢在陣前耀武揚威,李世民就一句話:二哥,他裝幣,干掉他。
秦瓊二話不說策馬而出,必定斬敵將于萬馬軍中,誰都擋不住。這不是吹,是被記錄在《舊唐書》中的,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所以才說,李世民的軍功有多大,秦瓊的戰(zhàn)功就有多高!所有大唐初期的將領(lǐng)中,秦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來都是第一,各路猛將都望塵莫及!
秦瓊得以揚名天下,自然不僅僅依靠個人武力,“忠義”同樣無雙。很多人說秦瓊曾數(shù)次換主,是不忠不義之人,但是首先要搞清,秦瓊為什么換主。如李密,秦瓊是隨裴仁基歸降的李密,在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禁軍激戰(zhàn)時,李密被流矢射中,墜馬昏厥,部下逃散,秦瓊拼死捍衛(wèi),李密才得以脫險。隨后秦瓊又拼死力戰(zhàn),擊退宇文化及大軍。
秦瓊為啥這么拼命?自然是憑著忠肝義膽,他認定李密是結(jié)束亂世的不二人選,所以才拼死捍衛(wèi)他。但是此后李密驕傲自負,不再體恤將士使得瓦崗上下離心,敗給王世充。李密不管兵敗被俘的秦瓊、程咬金等人,一溜煙跑去長安投靠了李淵,秦瓊無奈投靠了王世充,被封為龍驤大將軍。
然而僅僅幾個月,秦瓊就不恥王世充奸詐的為人,認為其“非人主也”,于是跟程咬金等人在九曲對陣之時,兩軍陣前,投奔了李唐,走也走得堂堂正正。秦瓊破宋金剛于介休,被授予上柱國,征討王世充時,秦瓊每回皆為前鋒。征竇建德之時,秦瓊僅以數(shù)十騎便殺入敵陣,殺得人仰馬翻。在平定王世充后,秦瓊又被授予了翼國公,后來又平劉黑闥等等。
那秦瓊有如此戰(zhàn)功,為啥卻被排在了凌煙閣倒數(shù)第一的位置?很簡單,秦瓊投降的是李淵,感念李淵的重用,所以秦瓊在玄武門之變時做了中間派,兩不相幫,沒有主動去幫李世民。也就是因為這一次站錯隊,他才被排在了最后,實在可惜!
所以,無論是隋唐演義里排名第十六條好漢,還是凌煙閣排名倒數(shù)第一,都說明不了什么!歷史上的秦瓊,厲害得多!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