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币馑际抢钌屉[忘恩負義,品行惡劣。說這段話的人是令狐陶,他的父親就是有大恩于李商隱的令狐楚。令狐陶的這段話中,透著對李商隱深深的憎惡。那令狐陶為什么這么恨李商隱呢?這還要從李商隱的身世說起。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有“凌云詩才”之稱。他的詩構(gòu)思奇麗,文字優(yōu)美,他的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尤其令人動容,被后世廣為傳誦,但他也有許多詩寫得隱晦迷離,還多以無題為名,讓人難以理解。
李商隱身世凄苦,一生際遇不濟,在感情和仕途上都屢受挫折,最終英年早逝。
李商隱自稱其家族有皇室血統(tǒng),卻一直不被承認。他的父親李嗣只是一個縣令,為官廉潔,家中清貧。李商隱自幼聰穎,“五歲誦經(jīng)書,七歲弄筆硯”。 然而李商隱九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身為長子,父親去世后,家中的生活重擔就無情地壓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從此李商隱就開始了“傭書販舂”的生活,就是以給人抄書和舂米為家里賺取生活費,養(yǎng)活生病的母親和襁褓中的弟妹。但是他沒有被艱苦的生活壓垮,反而利用抄書的機會練出了一手漂亮的書法。李商隱的堂叔是個飽學之士,在他的指導下,李商隱勤奮學習,不幾年就有了豐富扎實的學養(yǎng)。
唐朝皇室奉道家始祖老子李耳為祖先, 因此崇奉道教, 曾在科舉中專設(shè)“道科”。 李商隱 十六歲那年, 為了改善家境, 決定應(yīng)考“道科” 求取功名。 為此他特地上玉陽山學道,在那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女人宋華陽。因為崇信道教,唐朝皇室成員都熱衷修道,楊貴妃就有“太真”的道號。宋華陽就是一個在山上修道的公主侍女,李商隱與她談詩論畫,一見傾心。然而,宋華陽畢竟是公主的侍女,李商隱又是個窮書生,道教的清規(guī)戒律也不允許他們在一起,正當他們?nèi)缙崴颇z時,卻不得不分離。李商隱為此寫下了《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當然,那首《無題》中的這兩句才真正反映了這段感情的銘心刻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下山后,就去了當時的一線都市洛陽謀發(fā)展。在洛陽,李商隱顯現(xiàn)了他的絕世才情,寫下了《才論》、 《圣論》兩篇文章,震動了洛陽文壇。文壇領(lǐng)袖白居易看到這兩篇文章后,拍案叫好,夸李商隱是文曲星下凡,甚至說:“我死之后,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后來李商隱果然把第一個兒子取名“白老”,卻是個傻子,這時白居易已經(jīng)去世,他要是知道自己轉(zhuǎn)世做了個傻子,不知該做何想。
在白居易推薦下,李商隱去拜謁了當時的政要令狐楚。令狐楚不但身居高位,還是唐朝駢文第一大家。
令狐楚見到李商隱之后,對這個年輕人極為歡喜,簡直如獲至寶。他聘請李商隱當他的幕僚,還對他著力培養(yǎng),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令狐陶一起讀書。
李商隱原來受堂叔的影響,喜好古文,輕視駢文。令狐楚就勸他說,古文雖好,但畢竟還不是主流,如若你想在科舉乃至仕途上有所作為的話,還得重視駢文,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教你。從此,李商隱便跟令狐楚悉心研修駢文。
李商隱天資聰慧,駢文上手奇快,沒多久,李商隱的駢文水平已經(jīng)和令狐楚不相上下了,令狐楚倍感欣慰,覺得孺子可教。從此令狐楚幾乎走到哪就把李商隱帶到哪,逢人便講李商隱的大才。史料記載,令狐楚聽到有人夸獎李商隱,就會欣喜若狂,若是有人詆毀李商隱令,狐楚就會大發(fā)雷霆。令狐楚對李商隱已經(jīng)到了偏愛的程度,他對李商隱的關(guān)心甚至超過了對兒子令狐陶的關(guān)心。令狐楚臨終之前留下兩個遺愿,一是給皇帝上的謝恩表一定要讓李商隱寫,二是墓志銘一定要讓李商隱寫,可見他真是把李商隱當兒子了。
雖然得到了令狐楚的青睞,可是李商隱的仕途卻并不順暢,他一連參加四次科考,都沒有考中進士,而學問不如他的令狐陶卻早就考上了。郁悶之中,他給令狐陶寫了一封信,說到:“爾來足下仕益達,仆固不動”,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令狐陶接信后,四處奔走,上下呼吁,終于,李商隱在第五次考試中得了進士。正當李商隱高興地期待著美好前程時,卻傳來了噩耗,自己的大恩人令狐楚病危,希望能看李商隱最后一眼,當李商隱匆忙趕到后,令狐楚才含笑而去。
令狐楚的去世令李商隱失去了依靠,在晚唐那種黑暗社會里,沒有人提攜是難以進步的。料理完令狐楚的喪事后, 李商隱去參加 博學鴻詞科考試, 果然沒有入選,他對仕途也失去了信心??墒且欢胃星閰s不期而至,可謂官場失意,情場得意。
在表哥李讓山家里,李商隱遇上了一位對他萬分仰慕的柳枝姑娘,面對楚楚動人的柳枝姑娘,他動心了,與姑娘約好了幽會的日期。然而佳期來臨之日,他卻因事無法脫身,負約了。等他事畢急忙趕去時,姑娘已經(jīng)離去,此后他再也沒有見過柳枝。
第二年冬,李讓山突然頂著漫天大雪趕來,告訴他柳枝已經(jīng)被豪門娶為小妾了。 李商隱聞訊懊悔自責不已,一連寫下五首《柳枝》詩,只是已經(jīng)于事無補,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李郎是路人。正如他詩中所寫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干。 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
由于得不到官職,就沒有薪水,可是家中卻有老母姊妹要養(yǎng),于是他去做了涇源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幕僚。 王茂元很欣賞他的才華,就將自己的漂亮女兒嫁給了他。這樣李商隱的生活就有了轉(zhuǎn)機,命運之門似乎又為他打開了。然而,福兮禍所伏,他所踏進的那扇門里也潛伏著危機。
當時,牛李黨爭如火如荼,朝中官員都要站隊,誰也不能置身事外。他少年時的朋友、恩人的兒子令狐陶身處牛黨,后來還成了牛黨領(lǐng)袖;而李商隱的岳父卻是李黨成員,雙方正呈水火之勢。令狐陶對李商隱不與有大恩于他的自己同一陣營,卻做了李黨大員的幕僚和女婿,不能容忍,指責他忘恩負義。這才有了《舊唐書》中“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這段話。從此李商隱因為品行不好,被千夫所指,在史上落下了罵名。
李商隱很快就付出了代價,開成三年(838年)春天, 他參加授官考試, 結(jié)果在復審中因品行不好被除名。
一年后,他再次參加授官考試, 終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 卻只被派了個縣尉。但這樣的小官遠不能實現(xiàn)他的政治抱負,而且由于他為人正直,在工作中處處受到排擠,所以他就掛冠而去,回到了京城。
本來,依仗岳父的勢力,只要安下心來,徐圖發(fā)展,李商隱是有可能逐步升遷的。但這時李商隱的老母親去世了, 按照慣例,他不得不離職回家守孝三年。 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只能放棄躋身權(quán)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 而他閑居在家的三年, 正是李黨集團最輝煌的時期,李商隱卻無奈地錯過了。
不久后,隨著支持李黨的唐武宗去世, 牛黨重新得勢,而李商隱恰在此時回朝,處境之險惡可想而知。所謂禍不單行,正當李商隱如履薄冰之時,岳父王茂元去世了,失去頂梁柱的王家很快家道中落,李商隱重又過回以前那種窘迫的日子。
為了養(yǎng)家糊口, 他甚至不得不放下臉面去求已經(jīng)成為牛黨黨魁之一的令狐绹, 請他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再提攜自己一次。
他去拜訪令狐绹時, 令狐绹不在家, 于是他在墻壁上題下一首詩: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委婉地表示希望再續(xù)舊日友誼。但狐绹讀后大怒, 命令手下鏟除題詩的墻壁, 只是由于這首詩里有他父親的名字, (“楚”)字,不能毀壞,令狐陶就索性鎖上門不看。
無奈之下,李商隱只能重操舊業(yè),轉(zhuǎn)輾在各個府衙里做幕僚。好在他的妻子王氏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這成了他在這世間僅存的最后一抹溫情。
為了生計, 李商隱不得不四處奔波, 夫妻聚少離多, 他們卻恩愛如初。可是蒼天對他如此殘酷,妻子王氏不久就因病離他而去了。
收到噩耗時, 他尚在汴徐幕府任職, 急匆匆地趕回家, 妻子已經(jīng)逝去兩日。 悲痛欲絕的他此后陸續(xù)為妻子寫下許多悼亡詩。其中尤其以這首《房中曲》最為感人: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
嬌郎癡若云,抱日西簾曉。
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妻子死了,卻留下了幼小的一兒一女,為了養(yǎng)育他們,身心已經(jīng)疲憊至極的李商隱不得不打起精神去給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當幕僚。
前往四川的途中,他寫下了《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guān)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妻子死了, 家就沒了,他在詩中稱自己是“無家”之人。 再也沒有人會給他寄冬衣了,在白雪皚皚的大散關(guān),寒夜里偶爾的午夜夢回,又想到了妻子。
主公柳仲郢看李商隱中年喪妻, 也十分同情, 就把歌女張懿仙賜予李商隱,照顧他生活起居,但他婉言謝絕了。
在蜀中,李商隱渡過了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孤苦郁悶的時光,這些日子里,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無疑,這首詩也是為亡妻而做的。李商隱一生有過幾個女人,不能說感情專一,卻是用情很深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 李商隱在窮困潦倒中凄冷地離去,無一人前往吊唁。
李商隱一生才華橫溢、抱負遠大,卻時運不濟,多次錯過關(guān)鍵際遇,可謂像李廣一樣“數(shù)奇”。他的好友崔玨在《哭李商隱》一詩中 是這樣喟嘆的:“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出身卑微的他,努力奮斗過,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獲得施展雄心的舞臺,他不愿錯過一切機會,卻也因此惹下了忘恩負義的罵名,不禁讓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