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fā)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現(xiàn)在我們碰到這種情形不多,發(fā)了汗,還燒針令其汗,那是古代,在北方,天氣很冷。
我們來看看這個處方,桂枝加桂湯方:桂枝五兩、芍藥、生姜各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桂枝加桂湯,我們一般是加上肉桂,處方上看,很象是桂枝重用,用五兩。芍藥是二兩的話,桂枝是二兩,可是,在這個處方是把桂枝加重了,叫桂枝加桂湯,這樣把桂枝加重可不可以?也是可以的,但是,平常我們還是加肉桂進去。
桂枝三錢,白芍三錢,桂枝和白芍是等量,其他就是生姜二錢,甘草二錢,大棗十二枚,平常我們?nèi)绻尤夤鸱劭梢约影脲X,我們先把桂枝湯用六碗水煮成兩碗水,在喝桂枝湯的時候,沖入半錢肉桂粉進去。
為什么我們要加肉桂呢?可以增加心臟的噴射力量,本來從大腸來的濁氣進入到肝臟,肝臟往心臟里面走的時候,加了肉桂,硬把濁氣逼回到肝臟,最后回到大腸里面去。
前面我們強調(diào)了陰和陽,中醫(yī)的觀念認為胸為陽,腹為陰。陽藥就是桂枝,陰藥就是白芍。奔豚氣病是發(fā)在胸腔,心臟動悸得很厲害的時候,胸陽不夠,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重用桂枝,所以,叫桂枝加桂湯。
當陰有問題的時候,小建中湯的時候,我們設(shè)法把白芍加重。
所以,除了桂枝湯是桂枝和白芍等量,我們用在陰不足的時候,補陰的時候,我們要重用白芍,陽不足的時候,我們要重用桂枝。這樣,改變陰藥和陽藥的劑量來調(diào)和陰陽,使身體的陰陽達到平衡。
經(jīng)方,從頭到尾,就是在桂枝和白芍上,這兩味藥很厲害,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如何做加減,讓陰陽平衡,病就好了。
所以,我們經(jīng)方里面就會有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桂枝湯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有時候又把桂枝拿掉,芍藥甘草湯,或者是芍藥甘草附子湯,還有去杖湯,這一類似的方子,都是用陰陽來協(xié)調(diào)。
如果我們不知道桂枝和芍藥是管陽和陰,不要去管其他什么干姜,附子,光是陰陽,就要靠這兩味藥來調(diào),只要把這兩味藥應(yīng)用得很好,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主經(jīng)方家了。
我們前面介紹的二仙湯,白芍和黃芩,就是治療麻疹內(nèi)陷的時候,這兩味藥白芍和黃芩是等量,為什么不用桂枝,用白芍。因為病人陰不足,表邪就下陷。白芍一下去,把陰補足,黃芩去熱,一下這個肺結(jié)核,肺炎的高熱當場就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