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水質(zhì)的詩,詩是心釀的酒。酒至酣時似夢似醒,能使人如行走詩中,如仙如幻,其味無窮。
酒意即詩意,所以古代的人,一喝就能斗酒詩百篇。
試想一下,把古代的詩人拉個酒友微信群,酒過三巡,他們會聊些什么呢?
01
永和九年那場醉,勝過人生三萬六千場。
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了序文手稿。因為王羲之為人豪爽,又擔(dān)任“飲酒作詩會”名譽(yù)會長,所以大家都一致公推他來為《蘭亭集》作一篇序文。
此時的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靈感大發(fā),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筆興隨酒興而生,筆力、筆韻隨酒力、酒韻而成。這篇序文,就是后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遒媚勁健,絕代所無”,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19個,但筆式各異筆韻不同,“千古極品”就在酒中問世了。
02
愛情是一種怪事,第一件事就是為你寫詩。
在李白杜甫相見前,李白已經(jīng)在當(dāng)時的權(quán)力中心走了一遭。反觀杜甫,還在為自己的前途奔波。
因此,當(dāng)杜甫見到從頂層掉落的李白,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再加上李白大杜甫11歲,杜甫徹底淪陷變成了李白的忠實粉絲。
據(jù)統(tǒng)計,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共有15首之多。如《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等等,總之就是春天想、冬天想、秋天也想,做夢都想,送友人也要想想。
03
大宋“朋克女孩”第一人,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
李清照存世的作品大概有45首,但是里面就有23首是關(guān)于喝酒,比例比2分之一都多,這比例可是完全超過李白同志的。
出身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從不按套路出牌,一旦有空就呼朋喚友前來喝酒,哪怕喝多了也從不耍酒瘋,很體面,喝多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辦?就這樣借著酒勁搖搖晃晃的蕩漾到蓮池的深處,大醉分不清楚是星空還是湖水。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
04
腹有詩書氣質(zhì)華,俺也一樣行天下。
桃園三結(jié)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
述說當(dāng)年劉備、關(guān)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yè)的目標(biāo),意氣相投,言行相依。
三人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jié)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dāng),有福同享,共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