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的女性生活在清中葉,康乾盛世事情。貴族女子的出入不是進宮,就是嫁人成為貴婦。賈家的四個女兒,只有一個因為無法承受家人帶給她的羞辱,步入空門,借此來
元春和探春,一個是被選秀女進宮,一個是代替郡主出家。在歷史上和親的公主、郡主,據(jù)說只有文成公主一人是真的皇室公主。其他如:王昭君,就是民女替皇家女子出嫁到匈奴去。探春就是一個非皇室女子代替皇室女子遠嫁的人。
這就是他們這些已經(jīng)處于沒落的貴族,父母兄弟在朝廷中沒有什么權(quán)利和地位。一個鎖在深宮中的女子,沒有強大的外戚作為支撐,有沒有皇帝的寵愛,想要生活得不錯,只有不斷的賄賂太監(jiān),主要是管事的太監(jiān)。元春帶入宮中的人,最后就只有
最郁悶的莫過于曹皇后,活著趙禎不待見,雖然沒有廢了她這個皇后,還是冊封了一個早死的寵妃張貴妃為溫成皇后。生死兩皇后,作為將門出身的曹皇后,溫良賢惠,機敏忠心。宋代打壓武將,曹皇后一個人進宮,還肩負著曹家?guī)装倏谌说纳砑倚悦?。?dāng)然趙禎不是昏君,然而趙禎對他的千里江山充滿興趣。對于他身邊的女子,張貴妃的人性不懂事,是趙禎緩解前朝被御史臺吐沫星子飛濺之后緩解心里壓力的工具而已。
曹皇后中規(guī)中矩,讓幾次想借口廢后來緩解朝廷大臣對趙禎造成的壓力的潤滑劑。趙禎不順心了,就會提出廢后,朝臣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全部進諫不能廢后的各種理由。
曹皇后孤獨的心,就是那些無奈入宮的貴族少女最后只剩下,為了維護親人的安危,無奈地活著的動力。
元春省親時,就埋怨父母將她送到那個牢籠里。元春沒有太多的野心,要是她有武則天的野心,她可能不會覺得委屈。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生活,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活著。
探春替嫁到遠方,遠離父母,如果她是嫡妻也許會好一點,就是害怕她嫁過去并不會嫡妻而是嬪妃,她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賈家已經(jīng)敗落了,無法給予探春一點幫助,還有探春的內(nèi)心其實一直都在滴血。趙姨娘不斷地血緣勒索,最后她遠嫁,嫡母王夫人哭的淚人,她的親生母親,卻歡呼她遠嫁了,終于出了一口惡氣。趙姨娘一直盼著探春也嫁一個中山狼,好好地收拾探春。
迎春為了在夾縫中生存,看佛經(jīng)對任何事情都是以忍讓來解決,也釀成了她的悲劇,不奢求她有夏金桂盜跖的性子,她至少有一點潑辣,能夠保護好自己。
賈府里唯一提到嫁出去的女兒,賈敏,也是溫良賢惠的女子,林如海納妾,她也是完全接受,可惜膝下無兒,這塊心病在她唯一的兒子不幸夭折之后,直接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賈敏就仙逝了。
嫁進賈府的王夫人,活得也很艱辛,不過她吃齋念佛,清心寡欲,對待賈政納妾之事,沒有太傷心,才會導(dǎo)致了趙姨娘的飛揚跋扈。趙姨娘和賈環(huán)多次陷害寶玉。心善的她不但要照顧她的孩子,還要照顧妾生的探春,還要照顧賈赦的孩子,還要照顧賈敬的孩子。她心善,才給了命苦的迎春,探春,惜春歡樂的時光。雖然她繁忙的外交事情,讓她焦頭爛額。那也是她上了年級了,體力和心力無法支撐繁忙的照顧一大家子人。
書中曾明確他人之口說過,王夫人會忘了準(zhǔn)備賈政第二天出門的衣服。其實也是暗含地告訴讀者,賈政對王夫人和眾多男子一樣,門當(dāng)戶對,是為了維護他們的門面,畢竟賈政寵愛的趙姨娘無法完成達官貴族之間人際往來。趙姨娘長得很好看,可惜貴婦之間是代替他們的夫君進行的一種不能太明了的官場人際交往。這個技術(shù)活,賈府嫁進來的媳婦,只有王夫人和鳳姐能勝任了,賈母已經(jīng)年邁了,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請老太君出山。書中就提到北靜王妃,南安太妃來賈府的事情,接待的人是賈母等人,還有眾姐妹。搞夫人外交的只有王夫人和鳳姐了。
鳳姐的心酸就不多說了,一個人心碎,是何等的悲傷和絕望。
邢夫人更是狹縫里生活的扁平人物,討好賈赦,欺負鳳姐,克扣經(jīng)手的銀子,冷血對待血親。邢夫人生活得很心酸,直接將她活活地變成了魚眼睛,還是死魚眼睛了。
尤氏奉獻了兩個妹妹的性命,換來了賈珍讓侍妾來請她一起過節(jié),還要提前說出她沒有錢請客。怎么看著有點今天AA制的夫妻。賈珍對她有點愧疚,兩條人命死在了賈府。
秦可卿活得更卑微,她是一個多情的女子,可惜遇到了賈蓉那樣的一個丈夫,又遇到了情場老手賈珍那樣的公爹,最后只好以死謝罪。歷史上只有楊玉環(huán)成功的由兒媳婦變成了公爹的摯愛情人。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之間恩愛12年的人間佳話。他們是琴瑟和鳴,有著共同的事業(yè),創(chuàng)建了梨園,養(yǎng)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梨園人。
岐王宅里尋常見的李龜年,最后只好流落他鄉(xiāng)過著流浪歌手的生活。才有了杜甫的千古名篇: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史湘云最后說是嫁給了衛(wèi)若蘭,最后只好是做一個思念外出打仗的夫君,有一首詩是: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可惜等來的卻是不久的生死離別。從此孤燈常伴度此身。
薛寶釵,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走一步的女子,最后迎來的也是獨守空房的一生,相對于早逝的黛玉,寶釵的生活更悲涼。她還沒有過上一種生活,辛勤勞作,去田間采采野菜,還要不時地望向遠方,等待良人歸來的希望。寶釵自己知道結(jié)局,也認命了。千百年來的傳唱經(jīng)典,也比寶釵要好一點: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
至少詩中女子是滿懷希望,她的夫君回來。寶釵就沒有什么期待,她認清了現(xiàn)實,最后是塵歸塵,土歸土。最后的那一
最凄美的愛情都是早亡。黛玉的早亡,讓我們對寶黛的愛情,唏噓不已。杰克的犧牲,讓我們更加地相信泰坦尼克號的愛情很美好。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之所以唯美就是化蝶。
畢竟愛情是一種生理作用,能夠相濡以沫走到白頭偕老的是親情和恩情。
最悲催的就是還沒有來得及長大,卻要承擔(dān)如此不堪地沉重的人,巧姐和英蓮。
襲人最后也算是一個好的歸宿,嫁給蔣玉菡,至少不用過著衣不遮體的窘迫生活。
最后的贏家只有賈母,她其實也是苦了半輩子,不過她很善于處于妻妾問題,以至于到老了還有兩個姨奶奶在賈府。賈母管家有方,小妾沒有胡作非為。賈母善待了她們。
李紈就做得很絕情,直接打發(fā)了姨娘,所有的財產(chǎn)是她的。李紈最后活成了守財奴,可惜命不久也沒了。
書中的女兒都成了:關(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dāng)窗應(yīng)未眠。
不過我還是覺得寶釵、探春最后能活成這樣的:
肅肅秋風(fēng)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圣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不敢憚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見武節(jié),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云,霧暗關(guān)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fā)。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一部女兒的史詩,木蘭最后也要面對丈夫有出軌傾向,聽從父親的話語,出面挽救她的婚姻。莫愁敢愛敢恨,亦不過如此!
現(xiàn)如今的女性,要有自我的生活,不要讓愛情腦,害的最后人財兩空,人老珠黃。做一個明智的女子,理智的經(jīng)營家庭,幸福的家庭相似,讓愛自始至終,攜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國人對婚姻,對家庭的最好詮釋。
縱觀世界上的很多成功商人,有一半的人是和發(fā)妻一起終老的。也有不幸,也會和第二任妻子保持很長時間的夫妻關(guān)系。
其實成人的世界中已經(jīng)不要愛情了,要的是情,恩情,友情,親情,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賈母做到了,王夫人做到了。她們的人生雖然有苦,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美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