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劉坤一、張之洞、王文韶、蔭昌……這些文臣武將曾攪動晚清局勢,對歷史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來認識他們的形象,了解其曾經(jīng)發(fā)揮過的作用。
沒有留下姓名的地方官員。
這位官員拍照時排場不小,不僅有護衛(wèi),還抬出了象征權(quán)力的華蓋。華蓋原系貴人出行時由侍者舉著遮日避雨的類似傘一樣的器具,后來逐漸轉(zhuǎn)變?yōu)楸硎竟賳T身份的儀仗。
兩江總督劉坤一與英方人員。
1900年,兩江總督劉坤一(前排中)聯(lián)合湖廣、兩廣、四川、閩浙、山東等督撫,違背慈禧太后對外宣戰(zhàn)的諭旨,出面與列強達成協(xié)議,在東南多省停戰(zhàn),史稱“東南互?!?。這張照片拍攝于《東南保護約款》簽訂之前,劉坤一和上海道臺余聯(lián)沅(前排左一)與英方人員會面協(xié)商相關(guān)事宜。
直隸獻縣知縣吳燾。
吳燾是云南保山人,1876年進士,初任兵部主事,后流轉(zhuǎn)到多個地方任知縣,1898年任獻縣知縣。義和團運動結(jié)束后,又到廣西、山東等地任知縣、知州,清朝滅亡之前升任直隸朝陽府知府。
候補道員楊灃和他的履歷。
楊灃是廣東新會縣人,時年38歲。他于1894年考中舉人后靠“捐納”(花錢買官)走上仕途,此后多次加捐,最終獲得候補道員(四品)的官銜。實際上,自捐納以來,他沒有獲得實際的官位,只獲得了候補官銜和臨時性的辦差。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他是否收回了買官花掉的錢財?
官員升堂問案。
這張照片應該是擺拍而成,模擬了官員在公堂上審理案件的情景。官老爺坐在公案上,身邊有師爺和書吏,另有四位衙役頭戴高帽持械站立,而一名涉案人員蹲在地上陳述案情。場景并非真實的公堂,但模擬了升堂問案的情形。
湖廣總督張之洞與侍者。
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長達18年(1889-1907年),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他思想前衛(wèi),舉辦了諸多洋務事業(yè)。他旁邊的桌子上擺著高腳玻璃杯,難道是在喝洋酒?
云貴總督王文韶。
王文韶曾任湖南巡撫、云貴總督、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等要職,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他并沒有顯赫的功績,以油滑著稱,絕不得罪人,因此步步高升,成為政壇“不倒翁”。
穿鎧甲的袁世凱與同僚。
這張照片拍攝于袁世凱擔任山東巡撫期間,當時他正統(tǒng)帥著他一手創(chuàng)建的新建陸軍——武衛(wèi)右軍。在1900年抗擊八國聯(lián)軍入侵的戰(zhàn)爭中,武衛(wèi)左、前、后、中軍均遭受重創(chuàng),只有武衛(wèi)右軍被袁世凱帶入山東境內(nèi),未與八國聯(lián)軍作戰(zhàn),保存了實力。
歸屬李鴻章指揮的北洋將領(lǐng)。
照片中將領(lǐng)自左往右依次為:統(tǒng)領(lǐng)奉軍記名提督左寶貴、總統(tǒng)銘字馬步全軍記名提督劉盛休、統(tǒng)領(lǐng)楚軍馬隊記名提督徐邦道。三人均曾率部參加甲午戰(zhàn)爭,其中左寶貴壯烈犧牲。
陸軍大臣蔭昌。
蔭昌是清末新軍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早年留學德國學習軍事,歸國后在北洋武備學堂任職,后來又到山東巡撫袁世凱麾下佐贊軍務。因在軍事、外交方面均有突出才能,先后任駐德欽差大臣、正白旗軍副都統(tǒng)、陸軍部右侍郎、江北提督等要職,1910年升任陸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