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誰最中國』
小巷,蘇州。
一座城市最真實的地方
往往藏在巷陌深處
最近剛結(jié)束的《都挺好》
便是取景于蘇州
劇中蘇大強一家住在同德里
古樸的小樓帶著院子
這是典型的蘇州的巷陌市井
同德里位于古城的中心
它的旁邊是同益里
是民國時期遺存的古建筑群
相傳由杜月笙出資興建
滿目是白墻黛瓦、雕花券門
艾歐尼柱子、朱紅色石庫門
一派西式建筑風格
被譽為“姑蘇城里的老上?!?/span>
住在此地的人們
鬧中取靜,卻不失人間煙火氣
▲誰最中國 攝影
蘇州的老城區(qū)很舊很舊
如果是初次來到這里
也許還會有一點點失落
但蘇州是一座需要慢品的城市
那些味道藏在園林深院
那些故事藏在街頭巷尾
來到這里
它會讓你更明白什么是生活
▲誰最中國 攝影
蘇州的巷子都是長長的,窄窄的
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雕刻著時光
巷子的上空伸出錯落的桿子
江南地區(qū)多雨
那些桿子晾曬著衣物
幾百年來它都是這般模樣
巷子的兩旁分布著房屋
隨處走走總能看到院子
每家基本都栽種著時令花木
一年四季,花序如常
春天是牡丹,芍藥
夏天是石榴,荷花
秋天是桂花,海棠
冬天是茶花,臘梅
偶爾還會以花入食
各色花糕的香味飄溢小巷
蘇州人把日子過成了詩
▲誰最中國 攝影
走在那些小巷之間
經(jīng)常能看到老蘇州人
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
曬著聊著家長里短
偶爾還有幾只慵懶的小狗
瞇著眼睛安靜地趴在地板上
巷子外面是繁華的鬧市
巷子里面是安靜的天地
每到傍晚時分炊煙升起
一扇扇古樸的門若開若合
那些透過窗欞的燈光
隱隱約約,恍恍惚惚
舊時的姑蘇一如當年
燈火十萬人家
今夜夢安姑蘇
那些巷陌與市井
足可以完成對江南的追憶
▲圖三 誰最中國 攝影
這是一座被園林包圍的城市
寫姑蘇總是離不開園林
滄浪亭的水是宋朝的余音
拙政園的亭是明朝的風清
網(wǎng)師園的窗是一紙畫意
至于獅子林的禪境,留園的詩情
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正是這些錯落的園子
成為蘇州的最精致的核心
于是巷陌市井之間
處處都能感受到
深入這座城市骨子的文化
看那巷陌市井之中
尋常人家的門楣檐角
總是有題刻匾額
白墻黛瓦之間
便是一個個寫不完的故事
▲網(wǎng)師園
▲滄浪亭
薛亦然在《蘇州小巷》中說:
不認識蘇州小巷
就等于不認識蘇州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風貌
蘇州小巷便是它的神骨所在
徜徉在深巷小弄高高的粉墻下
光是呢喃著那些名字
便覺得口齒噙香
獅林寺巷、丁香巷、東花橋巷、
專諸巷、大儒巷、蕭家巷
一個個字眼仿佛積累了幾世的年光
凝固在江南的煙雨之中
這些小巷彎彎曲曲
交錯縱橫著“深巷賣花聲”
婉轉(zhuǎn)流淌著“姑蘇臺上月”
讀懂了這些小巷
也就讀懂了蘇州的過去和未來
▲圖二 《都挺好》中的同德里
庭院深深,巷陌楚楚
蘇州的小巷
有的在時間變幻中駐守原地
帶著舊日安好
有的在時代潮流中與時俱進
帶著現(xiàn)世安穩(wěn)
轉(zhuǎn)角遇見安靜的市井小巷
這才是魂牽夢縈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