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北京城天寒地凍。深夜子時,紫禁城里傳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于養(yǎng)心殿。對于順治帝的死亡,《清史稿》記載的異常簡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yǎng)心殿?!?/p>
順治帝究竟怎么死的,長久以來說法不一。最常見的說法有兩種,一是出家了,二是患上了天花不治身亡。順治崇佛向來已久,在他14歲那年,因狩獵意外與一位高僧結(jié)緣,從此對佛法產(chǎn)生了濃厚幸福,董鄂妃病死后,順治悲痛欲絕。
因此,順治突然駕崩很可能是一個托詞,真實情況是削發(fā)為僧,遁入空門了。但是種種史料說明,順治是患天花去世的,患病應(yīng)該屬于正常死亡,可清朝官方檔案對其卻只字未提,難道順治死亡背后 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2004年,一條震驚史學界的新聞出現(xiàn)了,據(jù)《廈門晚報》的報道,順治帝被鄭成功擊斃于廈門?!稄B門晚報》的這則報道引用了《延平王起義實錄》的民間抄本,該抄本是有鄭成功后人鄭叔成于1912年根據(jù)祖上流傳匣里的秘本典籍撰寫,里面記錄了順治帝被鄭成功擊斃于廈門。
之所以說順治被鄭成功擊斃,是有原因的,這要從鄭成功北伐南京說起。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主力云集云貴一代圍剿南明永歷政權(quán),東南一帶防守較為空虛。于是,鄭成功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全力進攻南京。除此北伐,船隊遭遇臺風,鄭軍損失慘遭。
順治十六年五月,鄭成功再次率軍北上,這次進展順利,一路上勢如破竹,可惜在占領(lǐng)鎮(zhèn)江后,因消極進軍,最終失去了攻下南京的機會。北伐失敗帶來的結(jié)果是慘痛的,鄭成功只能憑借海戰(zhàn)優(yōu)勢固守廈門、金門。
清軍守住了南京,但鄭成功的勢力依舊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多次招降失敗后,順治帝惱羞成怒,準備御駕親征。1659年年底,鄭成功接到密報,清軍大將達素率領(lǐng)的清軍距離福州已經(jīng)不遠了?!堆悠酵跗鹆x實錄》上有這樣一句話,“有人密啟藩主:以高崎之戰(zhàn),偽虜順治實在思明(即廈門)港被炮擊歿。”
此外,《延平王起義實錄》還記載鄭芝龍降清后,多次寫信勸兒子投降都以失敗告終,但順治帝沒將他治罪。但順治帝死后,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向康熙建議,誅殺鄭芝龍以報誅殺先皇之仇。如果順治帝確實是被鄭成功擊斃的,那么清朝官方記載其死因簡略,就可以理解了。
閱讀是一種修養(yǎng),分享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