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健身比健身房器械健身要難一些,徒手健身動作絕大部分屬于協(xié)同動作,也就是肌肉參與程度非常高的動作,這就會增加我們的學習成本和體能消耗。
所以很多人覺得徒手健身過程比較辛苦,到健身房之后發(fā)現(xiàn)健身沒有那么辛苦了,反而輕松了許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心理挫敗感和體能消耗沒有那么大的原因。
多數(shù)人進行徒手健身,其實是沒有方向的,最多也就是知道練胸肌做俯臥撐,練背部做引體向上這類基礎問題。
那今天在這里就要分享關于徒手健身的四個需要知道的事情,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徒手健身過程就會越順利。
(1)徒手增肌就是徒手練肌肉,增肌訓練的目的,就是要把肌肉練到疼為止。這樣你的肌肉纖維才會被撕裂,從而在后期恢復中增加肌肉量。
增肌動作一般采用穩(wěn)定高、力量發(fā)揮穩(wěn)定的動作,比如單手俯臥撐和雙手俯臥撐相比較,雙手俯臥撐就是徒手增肌動作,單手俯臥撐增肌效果不如雙手俯臥撐,因為精確性差、穩(wěn)定性低,而且數(shù)量也比較少,也沒辦法做負重。
(2)徒手體操,包括街頭健身、瑜伽、體能訓練等等都屬于體操訓練體系,體操就是雜技,以挑戰(zhàn)高難度徒手動作為主。
徒手體操的基礎訓練以平衡力、協(xié)調(diào)性訓練為主,所以像倒立、單腿深蹲以及爆發(fā)性訓練,都適合徒手體操來選用。
無論是徒手體操還是徒手增肌,都具有相當高的門檻存在,所以不是每一個動作都能直接上手,這是徒手健身的一大特色。
如果一個動作你不能上手怎么辦?那就要選擇退階動作來逐漸熟悉發(fā)力和增長力量。記住,除非你基礎很差,否則不建議用器械動作來作為徒手動作的學習項目,比如引體向上退階動作,就不要用彎舉來學習,而是要用反向劃船這個動作。
在選擇退階動作的時候,要讓退階動作和目標動作接近,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肌肉刺激接近,比如俯臥撐鍛煉胸肌,跪姿俯臥撐也鍛煉胸肌,所以用跪姿俯臥撐作為俯臥撐的退階動作。
第二是關節(jié)接近,也就是想要學會更難的徒手動作,你得把相關關節(jié)穩(wěn)定性提上去,比如人體旗幟這個動作,你就可以用單手懸吊來作為退階訓練。
肌肉力竭就是肌肉完全沒力氣了,在我們增肌的時候,肌肉力竭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可以拖垮肌肉強度,從而撕裂肌肉纖維。
但是無論是徒手增肌或者徒手體操,都不建議力竭,比如很多人在做引體向上的時候,肩膀或者脖子拉傷了,疼了半個月,這就是由于肌肉力竭還強行掙扎導致的。
徒手健身要留三分力,其實哪怕你就是不力竭,肌肉還是會長,力量照樣提升,只不過力竭效果會更好一點,但是為了避免受傷,徒手健身不要力竭。
當然了,對于一些簡單動作,比如俯臥撐、卷腹之類的動作,力竭也就無非是趴在地上,風險較小,但是對于體重較大的人來說,所有徒手健身動作都不要力竭。
徒手健身比器械健身更依賴關節(jié),因為徒手健身比較復雜,越是復雜的動作越需要穩(wěn)定性,那關節(jié)作為肌肉的支點,它就在穩(wěn)定性維持中非常重要。
徒手健身的時候,關節(jié)是不能疼的,肌肉可以酸痛,但是關節(jié)絕對不能疼。關節(jié)只要一疼就是受傷,當你關節(jié)疼的時候不要扛,直接休息,不休息的話就會導致積傷。
在這里有三個關節(jié)需要你注意,第一個是手腕,手腕受傷最為常見,積傷康復時間在4個月左右。第二個是膝蓋,膝蓋積傷恢復在六個月左右。第三個是就是手肘,積傷恢復在2個月左右。
而對于腰椎和肩關節(jié)來說,由于上面附著著三角肌和豎脊肌的原因,疼不一定就是受傷了,也有可能是肌肉酸痛,所以不作為判斷受傷的依據(jù)。
如果你正處于徒手健身的入門階段,你可以將上述四件事情套用在你的徒手健身過程中,這會讓你的徒手健身少走很多彎路,并且提高徒手健身效率,預防徒手健身受傷。